亦名:得戒和尚德臘、羯磨阿闍梨德臘、教授阿闍梨德臘、尊證阿闍梨德臘
子題:九夏和尚受戒得罪、二種闍梨五夏已上、五夏為受大戒作證人及作威儀師、威儀師、七夏已去得作羯磨闍梨、羯磨闍梨、五法不應授人大戒
行事鈔·受戒緣集篇:「(一、正示階漸)和尚德者,差互不同。律中所列百三十餘種。十夏一種,必須限定。餘之德相,如師資法中。故九夏和尚受戒得罪。二種闍梨,五夏已上;律雲多己五歲也。餘師隨夏多少。(二、通簡宿德)統明師義。幸有老宿碩德,則生善於後。五百問雲,比丘五臘不滿,度弟子,知非而度,犯墮。弟子不知是非,得戒;若知不得戒。明瞭論疏,若已得五夏,為受大戒作證人,及作威儀師。七夏已去,得作羯磨闍梨。既是師位,故不得互共同床坐。」資持記釋云:「階漸中,初通指。准增五中,列二十六個五句,今略引之。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無戒、無定、無慧、無解脫、無知見。又云,復有五法應授人大戒,即反上五句。下諸五句皆爾。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自無上五,復不能教人令住此五。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不信、不慚、無愧、懈怠、多忘。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不知增戒、增定、增慧、不知白、不知羯磨。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不知威儀戒、不知增淨行、不知木叉戒、不知白、不知羯磨。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不知犯、不知犯懺悔、不知犯已懺淨、不知白、不知羯磨。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不知有難、不知無難、不知白、不知羯磨、不滿十歲。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不能教人增戒、增心、增慧、不能作瞻病人、不滿十歲。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不能教弟子威儀、增淨行、增木叉、不能令舍惡見、不滿十歲。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不知犯、不犯、輕、重,不廣誦二部毗尼。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不具持木叉、不多聞、不能教弟子毗尼毗曇、不滿十歲。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不具持木叉、不能教弟子毗尼毗曇、復不能教舍惡見、住善見。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不能教弟子毗尼毗曇、不能教舍惡見住善見、不樂住處不能移、有疑不能開解。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四法同上、五不滿十歲。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不知木叉、亦不能說、不知布薩、不知布薩羯磨、不滿十歲。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不善知犯、不善知犯懺、不善入定、不知出定、不滿十歲。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不知犯、不犯、輕、重,不滿十歲。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不具持木叉、不多聞、不能教弟子增戒、不能瞻病、不廣誦二部律。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不具持木叉、不多聞、不能教弟子增戒學、舍惡見、不善誦律。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三種同上、四不樂處不能移、不堅住毗尼。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不具持二百五十戒、不多聞、不能教弟子增戒學、有疑不能解、不能斷諍事。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第三不能教弟子增定學、餘四同上。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二不能教弟子增慧學。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二不能令增威儀戒學。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二不能教增淨行學。復有五法[不應授人大戒]:二不能教增木叉戒學。已上總一百三十種。十下,別定。二下明二師,多己五歲,即師位故。餘下,即七證也。通簡中,初勸取宿德。碩,大也。臘高德重,久而彌固,故云生善於後。五百問下,和尚不滿,了疏中,諸師階級。威儀同上,餘並增加。不共床者,通明九師。引此二文,意取高臘。然須具德,兼更老成,寡德多年,何足可取?問:『少多既別,如何取正?』答:『若依制限,須准本宗。幸有耆年,宜用了論。鈔意在此,故旁引之。』」(事鈔記卷八·一七·六)
上篇:和合有三種 下篇:和尚有四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