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出家行凡福行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子題:上界業、戒取見、見取、煩惱、欲界下業、戒取結

行事鈔·沙彌別行篇:「出家行凡福行。謂有比丘,出家已後,但知持戒,不志尚道;以戒為上,餘悉不為,用為非道;內多瞋怒,自污淨心,情無勝進。此戒取見,見取煩惱;欲界下業,非上界行。若修世禪,是上界業,終退生死,未有出期。乃至多聞布施,講經誦習,並是欲有,未成無漏。智論雲,世間法者,孝順父母、供養沙門、布施持戒、四禪四無色定、念佛法僧、九想等是。成論雲,於持戒多聞禪定等,少利事中,自以為足;以貪著此少利事故,忘失大利。智者不應貪著小利,忘失大利。」

資持記釋云:「戒取見,見即執見,以專持戒,名戒取;又以戒為上勝,名見取;此即五利使中二使,故云煩惱。欲界下業,即是人道;縱得生天,止在六欲。若下,明修定。即四禪四空定。多聞講誦,即習慧。准知修道,事行難分;自非達人,何由可識?」(事鈔記卷四一·七·七)

羯磨疏·諸戒受法篇:「出已乃行凡福。(一、出家之本)凡出家者,出有為家,為解脫者,謂脫纏縛,此為本也。如五分說,不為解脫出家,不得名僧,次不受供。(二、明凡福行相)(一、持戒)今有行者,但知持戒,無心在道。道在虛通達累為本,此而不思,但持戒善。自餘講解修習觀務,悉為非道;內多瞋忿,久污淨心。此戒取結,謂為最勝;又是見取,體是欲界,增生下業。(二、修禪)若修世禪,緣色緣心,雖經上界,終還生死,未有出期。如郁頭藍,上極非想,還沈阿鼻,後作飛狸,佛記無出。(三、多聞)若修多聞講誦經典,不為解脫,並增欲有,未成無漏。(四、營事)若營世事供養三寶塔寺等相,心無欣道,最是我所,或淪下趣。由造善時,自愛憎他,行諂行誑,雜惑成樹,故受鬼趣相似果報,以心非實,生在惡道,以福事成,故受勝處。(三、引二論通證)如智論雲,世間法者,孝順父母、供養沙門、布施持戒、四禪四空、念佛法僧、九想等是也。又成實雲,智者不應持戒多聞禪定等少利事中,自以為足,以貪著故,忘失大利。謂有解脫也。」(業疏記卷一一·九·二)

上篇:出家與剃髮法 下篇:出家行凡罪行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一相三昧

(術語)禪定之名。六祖壇經曰: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

釋文

(雜語)解釋經論之文句也。...

色無色天計涅槃外道

(流派)十種外道之一。計屬於色界第四禪之無想定為涅...

福聚

(1686~1765)清初律僧。義烏(浙江)人,俗姓駱。字...

能變化心有十四種

【能變化心有十四種】 p0898   俱舍論二十七卷十五頁...

千佛因緣經

(經名)一卷,秦羅什譯。說現劫千佛之因緣。...

遠塵離垢於諸法中正法眼生

【遠塵離垢於諸法中正法眼生】 p1259 雜集論九卷四頁雲...

修齋

(術語)執行齋會也。會僧而供齋食,曰齋會。...

牽他出房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波逸提)牽比丘出房戒十七。...

忍土

【忍土】 忍土即娑婆世界。娑婆譯曰忍,又云堪忍世界。...

長吏

日本佛教用語。系掌理一寺寺務之僧職,為座主、檢校、...

正見因緣

【正見因緣】 p0504 瑜伽六十二卷十頁云:正見因緣,當...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佛說月光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佛說法滅盡經 僧祐錄中失譯經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大藏經】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大藏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姚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修學佛法不要永遠停留在「知道」

這個地方為什麼講勤修加行呢?古德註解上說,一個菩薩...

親歷動物屠宰現場

在您的印象中,也許屠宰場只是一個把動物變成肉的地方...

對這樣的丈夫,實在產生不了敬愛心

問: 在《一函遍復》中提到對治女人煩惱的八敬法,女...

佛陀的眼睛為什麼往下垂

追求幸福是人類的共性,但人們對於福的認識和態度,卻...

女人學佛須知

念佛人想要往生淨土,首先要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佛經...

遠離外道損減智慧的邪業

合和湯藥,佔相吉凶,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歷數算計,...

不要用分別心來看這些事情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讓觀世音菩薩弘揚《地藏經》、沒有讓...

講經說法的重大意義

一、講經說法,是出家僧伽的天職,即本職工作。依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