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僧位四別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亦名:四種僧

子題:四人僧、五人僧、十人僧、二十人僧、第二白法、璣候、邊方開五人受戒、邊方不開十人出罪

隨機羯磨·集法緣成篇:「律中佛言有四種僧:一、者四人僧,除受戒、自恣、出罪,餘一切羯磨應作。二、者五人僧,除中國受戒、出罪。三、者十人僧,除出罪。四、者二十人僧,一切羯磨應作。況復過二十?若少一人,非法非毗尼不成。」(隨機羯磨卷上·三·九)

羯磨疏·集法緣成篇:「(一、釋四位)(一、正明)初四人僧除三事,乃至二十人僧通諸事者,皆約事限數,故分階級也。(二、問答)問:『上云四人得秉諸法,今文乃局二十人僧者。』答:『上已明之。但四通持。事情須五,乃至二十也。今文對事顯法。故云一切得作。若就義理,唯四得持。五十等僧,為緣開也。(二、釋過減)(一、過)況復過者。此釋疑情。謂如羯磨增減俱非,故此開通,過彌成勝也。此過但據二十。若上三僧,例亦有過。五人說戒,六人自恣,可非法也。律文略故,義准加之。(二、減)若少不成者。或是數少,不應前四。或是相乖,如睡定亂語隔障之類。或是體乖,即有三根,明練前失;雖身預集而性不足也。斯等頭數百千,但為法簡,不足成僧,皆非秉御之功,故云少也。必人應法成,隨數並得。須知所以。如下廣之。」

濟緣記釋云:「初下,牒釋。四人為本;餘三隨事,故有四位。問中,以前三位,並有所除;至後二十,始通一切;與上相違,故發是問。答並如前。為緣開者,緣即是事,開猶離也。次科,釋過中,初牒釋。法則增減俱非,人但減非增是。開猶決也。此下,義判。合雲,四人除三法,餘一切得作,況復過四人等。五十例然。次釋減中,初約人數明少。或相乖下,次約不足明少。體相兩乖,雖多不濟。指廣如下,即簡眾中。」(業疏記卷四·一·二○)

羯磨疏·立章懸判:「(一,標示四位)就後[僧]位中,分為四別:一、者四人,乃至第四,二十人僧。(二,正顯所以)(一、初師約一意解)(一、約法情往分)有人言,前二法爾也。說戒相綰,能所須四。自恣治罪,舉證須五。後二逐情也。中國僧多,善心浮雜,故制十人。二篇悔治,倍緣方濟,故加二十。(二、約受隨以釋)受有中邊之殊,故五人、十人。隨有專精第二,故四人、二十人也。戒律攝用,勿過受隨,故又因之而立四也。(二、後師據體相解)(一、總示四位)有人言,僧雖有四,體相分二。初一為體,非四不名為僧。後隨事分,故有三別。(二、別釋後三)自恣邊受,體須四人。但自陳己罪,即須舉處。若非德用,濫坌僧倫。故差一人,為僧事境;和白面告;無言表淨也。方隅僧少,前受心殷,四實濟緣,事須別問。若不差遣,無由輒往。問淨反白,前緣方辦。事兼受隨,通用五也。中國僧多,前受生慢,故倍前五為十人。二篇鄰重,犯悔情浮,故倍中受為二十人僧。三僧乃異。莫非約事濃薄,半倍增人,方成前境。猶受日法,三品倍增,類知可解。問:『受隨同五。邊受減半。據受比殘,邊方出罪開十人不?』答:『非類也。邊隅僧少,俗緣拘礙。若不開聽,永沉生死。開有益也。懺殘不爾。初既誓持,終便順犯,本無慚愧,垢心厚重。若開十僧,增長諸惡,謂懺易成,則乖璣候。故文中不言十人者除中國出罪也。」濟緣記釋云:「言後位者,即單就僧位,自分四別。次正顯中,初師二意,初解為二,初釋前二。理數合然,故云法爾。說戒雖分能說所聽,彼此同須,故云相綰,烏板反之,謂相綰系也。自恣舉罪,須一五德,事必五人。次釋後二。言逐情,謂恐人情慢易,故兩倍增之也。次解,邊方僧少開五人,中國僧多制十人。專精即奉持清淨,堪應說戒;第二謂犯殘懺已,戒體復生,望初本受,名第二白法。兼通此義,故云又因立也。後師,正明中,初科。四人為體者,體即是本。後三隨事,體在其中。次科,初別示三位又三,初明五人。文敘自恣邊受二法。雙標,別釋,合結,如文。別問即教授師屏處問難。反白即召入。中下,次明十人。二下,後明二十人。三僧下,總結。邊恣為薄;中受次濃,倍五為十;悔殘最濃,倍十為二十。成謂成辦,境即機事。下舉受日,亦因前事;三品倍增,足堪比顯。問答,初敘問,上二句躡上邊恣。下三句舉殘比難。僧少既同,義應例減。答中,初句略示。受是生善,懺是滅惡,故云非類。邊下,委釋,初釋受開。後明殘閉。璣候謂以璇璣候於節令,一無差失;喻佛開制軌度不差。下引律證,具雲四人除受戒、自恣、出罪,五人除中國受戒、出罪,十人除出罪,二十人一切得作。五人既除中國受戒,則顯邊方開五[人受戒];十人但除出罪,不言中國,則顯邊方不開十人[出罪],明矣。」(業疏記卷二·一一·一五)

上篇:僧伽藍民 下篇:僧入尼寺法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粗惡語

【粗惡語】 p1472 瑜伽八卷十六頁云:云何麁惡語?謂於...

光音三天

二禪天共有三天,即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

一段事

(術語)謂本體上之姿。此相自天地未成以前至崩壞以後...

卵生濕生不入母胎

【卵生濕生不入母胎】 p0708   瑜伽九卷十三頁云:若...

極成真實

【極成真實】 p1197 辯中邊論中卷五頁云:極成真實略有...

色境

(術語)五境之一。青黃赤白等之法,為眼根所對之境界...

印簡

(1202~1257)宋末元初臨濟宗僧。山西寧遠(五寨)人...

疑根

(譬喻)疑念深入於心,譬如根。萬善同歸集六曰:智刃...

四靜慮差別

【四靜慮差別】 p0448 瑜伽六十三卷六頁云:問:初二靜...

修羅場

(雜名)阿修羅王與帝釋天戰鬥之場也。...

具三種德方能善射

【具三種德方能善射】 p0825   瑜伽七十一卷一頁云:...

矯誑論

【矯誑論】 p1405 顯揚五卷一頁云:矯誑論者:謂婆羅門...

【大藏經】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大藏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

佛以什麼態度來對待受苦眾生

針對我們這些遭苦的眾生,佛是用什麼態度來對待的呢?...

彭鑫博士:損傷元氣的三個方式

生活方式中,損傷身體的方式有很多,針對現代人的普遍...

天天都在等福報,那你永遠是苦難者

為什麼說諸菩薩不受福德呢?要知道,諸菩薩眾是自覺覺...

為什麼提婆達多總想加害佛陀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種善因,不要種惡因,為什麼呢?...

水陸法會八天七夜在做什麼

每逢農曆七月,許多佛寺都會舉辦水陸法會。那麼什麼是...

欲生淨土不得怕死

千萬不可怕死,怕死則仍不能不死,反致了無生西之分矣...

戒律與生活

一、在家戒以五戒為根本 說到佛教戒律,主要有兩種:...

過午不食有哪些功德

過中不食為齋,取其防邪、少欲為義。多食多貪,淫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