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p0805 瑜伽八十三卷六頁云:明者:悟入盡所有事。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頁云:明者:謂習所得慧。
三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二頁云:明者:謂無明相違解。
四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二頁云:明者:謂由加行習所成慧。
五解 雜集論十一卷十頁云:明者:謂能取所取無所得智。由此智,見道所攝現觀轉故。云何菩薩依瑜伽地,方便修學,證無所得?謂諸菩薩,已善積集福德智能二種資糧;已過第一無數大劫;已聞隨順通達真如契經等法。如理作意,發三摩地。依止定心,思惟定中所知影像。觀此影像,不異定心,依此影像,舍外境想,唯定觀察自想影像。爾時菩薩,了知諸法唯自心故;內住其心,知一切種所取境界,皆無所有。所取無故;一切能取亦非真實。故次了知能取非有。次復於內,舍離所得二種自性;證無所得。依此道理,佛薄伽梵,妙善宣說:菩薩依靜定,觀心所現影。舍離外塵想,唯定觀自想。如是內安心,知所取非有。次觀能取空,後觸無所得。
六解 俱舍論一卷六頁云:月星火藥寶珠電等諸焰,名明。
七解 大毗婆沙論二十五卷十二頁云:問:何故名明?明是何義?答:能達,能解,能了,是明義。問:若爾;有漏慧,亦能達,能解,能了,何故不名明?答:若達、解、了、能於四諦,真實通達;說名為明。諸有漏慧,雖達解了;而於四諦,不能真實通達;故不名明。如暖等四順抉擇分,雖能猛利推求四諦;而未真實通達四諦;不名為明。復次若達解了,能於四諦,究竟通達;說名為明。諸有漏慧,雖達解了;而於四諦,不能究竟通達;故不名明。復次若達解了,能於四諦,決定通達;說名為明。諸有漏慧,雖達解了;而於四諦,不能決定通達;故不名明。復次若達解了,能於四諦,見已,非復不見,知已,非復不知,現觀已,非復為無知猶豫邪智所伏;說名為明。諸有漏慧,雖達解了;而於四諦,不能如是;故不名明。復次若達解了,斷所斷法,令其究竟無力增長;說名為明。諸有漏慧,雖達解了,而無此力;故不名明。復次若達解了,破壞諸有;說名為明。諸有漏慧,雖達解了,而增長有;故不名明。復次若達解了,能斷續有續老死法,能令生死,究竟斷滅;說名為明。諸有漏慧,雖達解了,無如是力;故不名明。復次若達解了,趣苦滅行,及趣諸有世間生死老死滅行;說名為明。諸有漏慧,雖達解了,而趣苦集行;及趣諸有世間生死老死集行;故不名明。復次若達解了,非身見事,非隨眠事,非顛倒事,非貪瞋癡慢安足處,無垢穢濁,不墮諸有苦集諦攝;故說為明。諸有漏慧,雖達解了,與上相違;故不名明。復次若達解了,無無明者;說名為明。諸有漏慧,雖達解了,有無明故;不名為明。復次能療病咒,說名為明。謂世間人鬼魅所著,明咒能療。如是聖道,能療眾生諸煩惱病;故說為明。諸有漏慧,不能究竟療煩惱病;故不名明。復次諸有漏慧,隨順二品;以於二品,俱作三緣;故不名明。亦非無明。如人於他怨家親友,俱隨順者,彼人於他,非親非怨。此亦如是。復次有漏慧品,能謗明故,不名為明。有漏善慧,雖順於明;而能引生謗道邪見,如叛臣故;不名為明。復次諸無漏慧,於四聖諦,照了明淨;如晝分眼,見諸色像;故說為明。諸有漏慧,於四聖諦,見不明淨;如夜分眼,見諸色像;故不名明。
八解 此釋學明無學明之明。大毗婆沙論一百二卷十三頁云:問:何故名明?答:通達解了,故名為明。問:若爾;諸善有漏慧,亦通達解了,應亦名明?答:若能通達解了,亦於四聖諦抉擇現觀者,乃名為明。諸善有漏慧,雖能通達解了;而於四聖諦,不能抉擇現觀;故不名明。如順抉擇分所攝慧,雖極猛利;而於四聖諦,未能抉擇現觀。未能畢竟真實抉擇現觀諦故。復次若能通達解了,不為無知猶豫邪見之所雜亂;斷見疑已,不復令起;不增諸有生老病死;非身見事,非墮苦集,不增無明,永離煩惱魑魅魍魎者;乃名為明。諸善有漏慧,雖能通達解了;而無餘德,故不名明。復次諸善有漏慧,俱涉二品;故不名明。謂與明無明,俱作三緣故。如人與己怨親交涉,非定名親。復次諸善有漏慧,與謗明者,俱是苦集,世間品攝;故不名明。問:若善有漏慧,不名明者;契經所說,當云何通?如說:有三明。一、宿住隨念智證明,二、死生智證明,三、漏盡智證明。後一,可爾;前二,云何?答:前二亦有少分明相,故假名明。謂違煩惱故,不雜煩惱故,順勝義明故,引無漏明故。是故尊者妙音說曰:於三明中,惟漏盡智,是勝義明。餘二,能引勝義明故,假立明名。復次宿住隨念智,證明通達解了前際法故,死生智,證明通達解了後際法故,漏盡智,證明通達解了涅槃性故;皆說為明。復次初明,知前際流轉法故,第二明,知後際流轉法故,第三明,知還滅法故;皆說為明。復次初明,除前際無知故,第二明,除後際無知故,第三明,除涅槃無知故;皆說為明。復次初明,除蘊愚故,第二明,除有情愚故,第三明,除法愚故;皆說為明。復次初明,知諸有情前際,由如是業,死彼生此,因果相續。第二明,知諸有情後際,由如是業,死此生彼,因果相續。第三明,知諸有情,由如是道,能盡諸漏,隔斷因果。惟此一種,是勝義明。前之二種,是世俗明。復次如是三明,皆能隨順厭舍生死,皆能引發殊勝功德,皆能趣向畢竟涅槃,故名為明;而實明者,惟無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