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見處與非見處

【法相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見處與非見處】 p0643 大毗婆沙論一百三十八卷十一頁云:見處是何義?答:此增語所顯有漏法。非見處是何義?答:此增語所顯無漏法。然見處聲,說有多處。謂此中說:見處是何?謂有漏法。俱迦捺陀契經復說:諸所有見,諸所有見處,諸所有見纏,諸所有見等起,諸所有見損害,世尊一切悉知悉見。此中見者:謂五見。見處者:謂見所緣。見纏者:謂見現行。見等起者:謂見因。見損害者:謂見滅。世尊一切悉知悉見者:謂見對治。有作是說:見、見處、見纏,謂苦諦。見等起,謂集諦。見損害,謂滅諦。世尊一切悉知悉見,謂道諦。阿羅揭陀喩經復說有六見處。謂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廣說乃至苾芻應以正慧觀彼一切非我我所,勿起我慢。諸所有受,乃至廣說;諸所有想,乃至廣說;諸有見聞覺知,若得,若求,意隨尋伺,乃至廣說;諸有此見,有我,有有情,有世間,常恆凝住無變易法,正如是住,乃至廣說;諸有此見,我應不有,我應非有,我當不有,我當非有,苾芻應以正慧觀彼一切非我我所,勿起我慢。苾芻應於如是見處取處,等隨觀察,無我我所。若能如是;則於世間無所執受,乃至廣說。此中諸所有色受想者:即色受想蘊。諸有此見有我有情,乃至廣說,諸有此見我應不有乃至廣說者:謂行蘊。諸有見聞覺知等,謂識蘊。問:見聞覺知,其義已具;若得,若求,意隨尋伺,更何所顯?答:前廣,今略;前別,今總;前開,今合;前漸,今頓;是謂所顯。防諸漏經復作是說:於六見處,不正思惟;則於內身隨起一執。諦故住故我有我,諦故住故我無我,我見我,我見無我,無我見我,或此有我,有有情,有命者,有生者,有養者,有補特伽羅,有意生,有摩納婆,或無。曾當現於彼彼處,已作未作諸善惡業,受異熟果。問:如是四處,說見處聲,有何差別?有說:此中所說見處,顯一切有漏法。初經所說見處,總顯五見。第二經所說見處,顯見及離見法。第三經所說見處,顯有身見邊執見。有說:此及初二經所說見處,總顯五取蘊。第三經所說見處,但顯行蘊少分。有說:此及初二經,通顯相應不相應法。第三經,惟顯相應法。如相應,不相應;有所依,無所依,有行相,無行相,有所緣,無所緣,有警覺,無警覺,亦爾。有說:此及初二經,通顯有色無色法。第三經,惟顯無色法。如有色、無色;有見、無見,有對、無對,亦爾。有說:此及初二經,通顯染不染法。第三經,惟顯染法。如染、不染;有罪、無罪,有覆、無覆,黑、白,纏、非纏,亦爾。有說:此及初二經,通顯見修所斷法。第三經,惟顯見所斷法。如見所斷,修所斷;無事、有事,忍對治、智對治,亦爾。有說:此及初二經,通顯善不善無記法。第三經,惟顯無記法。有說:此及初二經,通顯有異熟無異熟法。第三經,惟顯無異熟法。問:諸有漏法,由何見故說名見處?有說:由此身見邊執見故;說為見處。此二但緣自地境故。有說:由四見故。謂除邪見。由此四種,有漏緣故。如是說者;由五見故,得見處名。問:若爾;滅道應名見處。邪見境故?答:見處有二。一、所緣處,二、隨眠處。具此二義,乃名見處。滅道雖是邪見所緣處;非隨眠處。故不名見處。有說:見處有二。一、所緣處,二、相應處。具此二義,立見處名。滅道雖是見所緣處;非相應處。由此不得名為見處。

上篇:見所斷等三法 下篇:見苦所斷煩惱部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法相辭典

信心

信受所聞所解之法而無疑心,亦即遠離懷疑之清淨心。雜...

香筥

盛香之容器。又作香盒、香合、香函、香箱。通常為木製...

遼代佛教

遼代佛教是公元9161125年間契丹族統治著中國北部地區建...

五種悉地

(名數)息災、增益、敬愛、鉤召、降伏之五法也。見辨...

死麤重

【死麤重】 p0618   雜集論十卷十三頁云:死麤重者:...

道吾一家弔慰

禪宗公案名。又作道吾不道不道。為道吾圓智禪師與其弟...

世相

(術語)世間之事相也。法華經方便品曰:世間相常住。...

萬行

(術語)一切之行法也。菩提心論曰:復經三僧祇劫,修...

弘儲

(1605~1672)明末清初臨濟宗僧。江南通州(江蘇南通...

佛伏苦行外道

(故事)因果經三曰:即於尼連禪河側,靜坐思惟,觀眾...

過去莊嚴劫

劫有過、現、未之分,現在的大劫叫做賢劫,過去的大劫...

邪因邪果

指印度外道所倡非正之因果。為外道四執之一。外道謂萬...

【大藏經】佛說四十二章經

四十二章經 後漢西域沙門迦葉摩騰共法蘭譯 昔漢孝明皇...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善導大師弘法的二則傳奇故事

善導大師(西元613681年)中國佛教淨土宗第二代祖師,...

慧律法師《臨終切要》

○本段為《臨終備覽》之綱領和重點,沒時間閱覽長篇大...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古語云: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人心如地,...

學佛的三種目的

學佛的目的總結起來有三種: 一是追求今生的福報。 健...

【推薦】用力少而收效大,淨土法門適合一切修行人

用力少而收效大,淨土法門的這個特點是適合一切人去修...

參禪打坐應以什麼樣的精神來用功

祖師講:修行無別修,衹要識路頭,路頭若識得,生死一...

拓開心量 包容別人

能夠包容別人,別人就能包容我;能夠幫助別人,別人就...

七心訣

心善 善良是養生的一大營養素。一個人行善事,能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