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釋迦牟尼佛

【五燈會元】  大字體  護眼色

  釋迦牟尼佛。﹝賢劫,第四尊。﹞姓剎利,父淨飯天,母大清淨妙位。登補處,生兜率天上,名曰勝善天人,亦名護明大士。度諸天眾,說補處行,於十方界中,現身說法。普曜經云:「佛初生剎利王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地湧金蓮華,自然捧雙足。東西及南北,各行於七步。分手指天地,作師子吼聲。上下及四維,無能尊我者。」即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歲四月八日也。
  至四十二年二月八日,年十九,欲求出家而自念言:「當復何遇?」即於四門遊觀,見四等事,心有悲喜而作思維,此老、病、死,終可厭離。於是夜子時,有一天人名曰淨居,於窗牖中叉手白言:「出家時至,可去矣。」太子聞已,心生歡喜,即逾城而去,於檀特山中修道。始於阿藍迦藍處三年,學不用處定,知非便舍。復至郁頭藍弗處三年,學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頭山,同諸外道日食麻麥,經於六年。故經云:「以無心意、無受行,而悉摧伏諸外道。」先歷試邪法,示諸方便,發諸異見,令至菩提。故普集經云:「菩薩於二月八日,明星出時成道,號天人師,時年三十矣。」即穆王三年癸未歲也。
  既而於鹿野苑中為憍陳如等五人轉四諦法輪而證道果。說法住世四十九年,後告弟子摩訶迦葉:「吾以清淨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將付於汝,汝當護持。」並敕阿難:「副貳傳化,無令斷絕。」而說偈曰:「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復告迦葉:「吾將金縷僧伽梨衣傳付於汝,轉授補處,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壞。」迦葉聞偈,頭面禮足曰:「善哉!善哉!我當依敕,恭順佛故。」爾時世尊至拘尸那城,告諸大眾:「吾今背痛,欲入涅柈。」即往熙連河側,娑羅雙樹下,右股累足,泊然宴寂。復從棺起,為母說法。特示雙足化婆耆,並說無常偈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時諸弟子即以香薪競荼毗之,燼後金棺如故。爾時大眾即於佛前,以偈讚曰:「凡俗諸猛熾,何能致火爇,請尊三昧火,闍維金色身。」爾時金棺從座而舉,高七多羅樹,往返空中,化火三昧。須臾灰生,得舍利八斛四斗。即穆王五十二年壬申歲二月十五日也。自世尊滅後一千一十七年,教至中夏,即後漢永平十年戊辰歲也。
  世尊才生下,乃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曰:「天上天下,唯吾獨尊。」世尊一日昇座,大眾集定。文殊白椎曰:「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世尊一日昇座。默然而坐。阿難白椎曰:「請世尊說法。」世尊云:「會中有二比丘犯律行,我故不說法。」阿難以他心通觀是比丘,遂乃遣出。世尊還復默然。阿難又曰:「適來為二比丘犯律,是二比丘已遣出,世尊何不說法?」世尊曰:「吾誓不為二乘聲聞人說法。」便下座。世尊一日昇座,大眾集定。迦葉白椎曰:「世尊說法竟。」世尊便下座。世尊九十日在忉利天,為母說法,及辭天界而下,時四眾八部,俱往空界奉迎。有蓮花色比丘尼作念云:「我是尼身,必居大僧後見佛。不如用神力變作轉輪聖王,千子圍繞。」最初見佛,果滿其願。世尊才見,乃訶云:「蓮花色比丘尼,汝何得越大僧見吾?汝雖見吾色身,且不見吾法身。須菩提岩中宴坐,卻見吾法身。」世尊昔因文殊至諸佛集處,值諸佛各還本處,唯有一女人近彼佛坐,入於三昧。文殊乃白佛云:「何此人得近佛坐,而我不得?」佛告文殊:「汝但覺此女令從三昧起,汝自問之。」文殊繞女人三匝,鳴指一下,乃托至梵天,盡其神力而不能出。世尊曰:「假使百千萬文殊,出此女人定不得。下方經過四十二恆河沙國土,有罔明菩薩出此女人定。」須臾,罔明大士從地湧出,作禮世尊。世尊敕罔明出,罔明卻至女子前,鳴指一下,女子於是從定而出。
  世尊因波斯匿王問:「勝義諦中有世俗諦否?若言無,智不應二。若言有,智不應一。一二之義,其義云何?」佛言:「大王!汝於過去龍光佛法中曾問此義,我今無說,汝今無聽。無說無聽,是名為一義二義。」世尊一日見文殊在門外立,乃曰:「文殊!文殊!何不入門來?」文殊曰:「我不見一法在門外,何以教我入門。」世尊一日坐次,見二人升豬過,乃問:「這個是甚麼?」曰:「佛具一切智,豬子也不識!」世尊曰:「也須問過。」世尊因有異學問:「諸法是常邪?」世尊不對。又問:「諸法是無常邪?」亦不對。異學曰:「世尊具一切智,何不對我?」世尊曰:「汝之所問,皆為戲論。」世尊一日示隨色摩尼珠,問五方天王:「此珠而作何色?」時五方天王互說異色。世尊復藏珠入袖,卻抬手曰:「此珠作何色?」天王曰:「佛手中無珠,何處有色?」世尊嘆曰:「汝何迷倒之甚!吾將世珠示之,便各強說有青、黃、赤、白色;吾將真珠示之,便總不知。」時五方天王悉皆悟通。世尊因乾闥婆王獻樂,其時山河大地盡作琴聲。迦葉起作舞,王問迦葉:「豈不是阿羅漢諸漏已盡,何更有餘習?」佛曰:「實無餘習,莫謗法也。」王又撫琴三遍,迦葉亦三度作舞。王曰:「迦葉作舞,豈不是?」佛曰:「實不曾作舞!」王曰:「世尊何得妄語?」佛曰:「不妄語。汝撫琴,山河大地木石盡作琴聲,豈不是?」王曰:「是。」佛曰:「迦葉亦復如是。所以實不曾作舞。」王乃信受。
  世尊因外道問:「昨日說何法?」曰:「說定法。」外道曰:「今日說何法?」曰:「不定法。」外道曰:「昨日說定法,今日何說不定法?」世尊曰:「昨日定,今日不定。」世尊因五通仙人問:「世尊有六通,我有五通。如何是那一通?」佛召五通仙人,五通應諾。佛曰:「那一通,你問我?」世尊因普眼菩薩欲見普賢,不可得見,乃至三度入定,遍觀三千大千世界,覓普賢不可得見,而來白佛。佛曰:「汝但於靜三昧中起一念,便見普賢。」普眼於是才起一念,便見普賢,向空中乘六牙白象。世尊因自恣日文殊三處過夏。迦葉欲白椎擯出,才拈椎,乃見百千萬億文殊。迦葉盡其神力,椎不能舉。世尊遂問迦葉:「汝擬擯那個文殊?」迦葉無對。世尊因長爪梵志索論義,預約曰:「我義若墮,我自斬首。」世尊曰:「汝義以何為宗?」志曰:「我以一切不受為宗。」世尊曰:「是見受否?」志拂袖而去。行至中路,乃省。謂弟子曰:「我當回去,斬首以謝世尊。」弟子曰:「人天眾前,幸當得勝,何以斬首?」志曰:「我寧於有智人前斬首,不於無智人前得勝。」乃嘆曰:「我義兩處負墮,是見若受,負門處粗;是見不受,負門處細。一切人天二乘,皆不知我義墮處,唯有世尊諸大菩薩知我義墮。」回至世尊前曰:「我義兩處負墮,故當斬首以謝。」世尊曰:「我法中無如是事,汝當迴心向道。」於是同五百徒眾一時投佛出家,證阿羅漢。
  世尊昔欲將諸聖眾,往第六天說大集經,敕他方此土、人間天上、一切獰惡鬼神,悉皆輯會,受佛付囑,擁護正法。設有不赴者,四天門王飛熱鐵輪追之令集。既集會已,無有不順佛敕者,各發弘誓,擁護正法。唯有一魔王謂世尊曰:「瞿曇!我待一切眾生成佛盡,眾生界空,無有眾生名字,我乃發菩提心。」世尊嘗與阿難行次,見一古佛塔。世尊便作禮。阿難曰:「此是甚麼人塔?」世尊曰:「此是過去諸佛塔。」阿難曰:「過去諸佛是甚麼人弟子?」世尊曰:「是吾弟子。」阿難曰:「應當如是。」世尊因有外道問:「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外道讚歎曰:「世尊大慈大悲,開我迷雲,令我得入。」乃作禮而去。阿難白佛:「外道得何道理,稱讚而去?」世尊曰:「如世良馬,見鞭影而行。」
  世尊一日敕阿難:「食時將至,汝當入城持缽。」阿難應諾。世尊曰:「汝既持缽,須依過去七佛儀式。」阿難便問:「如何是過去七佛儀式?」世尊召阿難,阿難應諾。世尊曰:「持缽去!」世尊因有比丘問:「我於世尊法中見處即有,證處未是。世尊當何所示?」世尊曰:「比丘某甲,當何所示,是汝此問?」
  世尊成道後,在逝多林中一樹下跏趺而坐。有二商人以五百乘車經過林畔,有二車牛不肯前進。商人乃訝,見之山神。報言:「林中有聖人成道,經逾四十九日未食,汝當供養。」商人入林,果見一人端然不動。乃問曰:「為是梵王邪?帝釋邪?山神邪?河神邪?」世尊微笑,舉袈裟角示之。商人頂禮,遂陳供養。世尊因耆婆善別音響,至一塚間,見五髑髏,乃敲一髑髏問耆婆:「此生何處?」曰:「此生人道。」世尊又敲一曰:「此生何處?」曰:「此生天道。」世尊又別敲一問:「此生何處?」耆婆罔知生處。世尊因黑氏梵志運神力,以左右手擎合歡、梧桐花兩株,來供養佛。佛召仙人,梵志應諾。佛曰:「放下著。」梵志遂放下左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又放下右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曰:「世尊,我今兩手皆空,更教放下個甚麼?」佛曰:「吾非教汝放舍其花,汝當放舍外六塵、內六根、中六識。一時舍卻,無可舍處,是汝免生死處。」梵志於言下悟無生忍。
  世尊因靈山會上五百比丘得四禪定,具五神通,未得法忍,以宿命智通,各各自見過去殺父害母,及諸重罪,於自心內各各懷疑,於甚深法不能證入。於是文殊承佛神力,遂手握利劍,持逼如來。世尊乃謂文殊曰:「住!住!不應作逆,勿得害吾。吾必被害,為善被害。文殊師利!爾從本已來無有我人,但以內心見有我人。內心起時,我必被害,即名為害。」於是五百比丘自悟本心,如夢如幻,於夢幻中無有我人,乃至能生所生父母。於是五百比丘同讚歎曰:「文殊大智士,深達法源底。自手握利劍,持逼如來身。如劍佛亦爾,一相無有二。無相無所生,是中云何殺?」世尊因地布髮掩泥,獻花於然燈。然燈見布發處,遂約退眾,乃指地曰:「此一方地,宜建一梵剎。」時眾中有一賢於長者,持標於指處插曰:「建梵剎竟。」時諸天散花,讚曰:「庶子有大智矣!」
  世尊因七賢女游尸陀林,一女指尸曰:「尸在這裡,人向甚處去?」一女曰:「作麼?作麼?」諸姊諦觀,各各契悟,感帝釋散花曰:「惟願聖姊有何所須,我當終身供給。」女曰:「我家四事七珍,悉皆具足,唯要三般物:一要無根樹子一株,二要無陰陽地一片,三要叫不響山谷一所。」帝釋曰:「一切所須,我悉有之。若三般物,我實無得。」女曰:「汝若無此,爭解濟人?」帝釋罔措,遂同往白佛。佛言:「憍尸迦,我諸弟子大阿羅漢不解此義,唯有諸大菩薩乃解此義。」世尊因調達謗佛,生身入地獄,遂令阿難問:「你在地獄中安否?」曰:「我雖在地獄,如三禪天樂。」佛又令問:「你還求出否?」曰:「我待世尊來便出。」阿難曰:「佛是三界大師,豈有入地獄分?」曰:「佛既無入地獄分,我豈有出地獄分?」
  世尊因文殊忽起佛見、法見,被世尊威神攝向二鐵圍山,城東有一老母,與佛同生而不欲見佛。每見佛來,即便迴避。雖然如此,回顧東西,總皆是佛。遂以手掩面,於十指掌中亦總是佛。
  殃崛摩羅因持缽至一長者門,其家婦人正值產難,子母未分。長者曰:「瞿曇弟子,汝為至聖,當有何法能免難?」殃崛語長者曰:「我乍入道,未知此法。待我回問世尊,卻來相報。」及返,具事白佛。佛告殃崛:「汝速去報,言我自從賢聖法來,未曾殺生。」殃崛奉佛語疾往告之。其婦得聞,當時分免。
  世尊嘗在尼俱律樹下坐次,因二商人問:「世尊還見車過否?」曰:「不見。」商人曰:「還聞否?」曰:「不聞。」商人曰:「莫禪定否?」曰:「不禪定。」曰:「莫睡眠否?」曰:「不睡眠。」商人乃嘆曰:「善哉!善哉!」世尊覺而不見。遂獻白氈兩段。
  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世尊至多子塔前,命摩訶迦葉分座令坐,以僧伽梨圍之。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於汝,汝當護持,傳付將來。」世尊臨入涅槃,文殊大士請佛再轉法輪。世尊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說一字,汝請吾再轉法輪,是吾曾轉法輪邪?」世尊於涅槃會上,以手摩胸,告眾曰:「汝等善觀吾紫磨金色之身,瞻仰取足,勿令後悔。若謂吾滅度,非吾弟子。若謂吾不滅度,亦非吾弟子。」時百萬億眾,悉皆契悟。

上篇:迦葉佛 下篇:一祖摩訶迦葉尊者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五燈會元

一剎

剎,梵語 ksetra,田土、國土之意。指一佛救度眾生之范...

質直行

【質直行】 p1340 瑜伽八十四卷四頁云:質直行者:住於...

尼受戒法五種

亦名:尼中五受、比丘尼受戒法五種、受比丘尼戒法五種...

薄塵行補特伽羅

薄塵行補特伽羅者,謂住自性位微薄煩惱,如前所說自性...

俱留孫

(佛名)過去七佛之第四。又賢劫千佛之第一。...

論莊嚴

【論莊嚴】 p1329 瑜伽十五卷十五頁云:論莊嚴者:略有...

最後身

梵語 antima-deha,巴利語同。即生死身中最後之身。又...

離言真如

又作絕言真如。二真如之一。為「依言真如」之對稱。指...

慧雲

(譬喻)智慧之雲,如來之覆一切眾生,如大雲也。法華...

罽膩吒王為千頭魚

(傳說)王以多殺之罪雖聞馬鳴說法,猶生大海中為千頭...

心性本淨

【心性本淨】 p0352 瑜伽五十四卷三頁云:又復諸識,自...

掩室

(術語)掩閉室而不接於人也。謂如來成道後,三七日間...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佛陀的六種禮拜

黎明,佛陀入城。途中,看見一個男子,向著東方、南方...

普陀山的和尚說普陀山的事兒--誰是高僧

普陀山有三大寺,我們現在第二大寺法雨寺的山門口,前...

殺青蛙得蛙眼報—現實中的因果報應

09年佛歡喜日前夕,雲門佛學院界定法師一行在湖南益陽...

念地藏菩薩能不能往生西方

問: 念地藏菩薩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答: 能。...

一念佛名,能淨身口意三業

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輕,乃是最簡單、最圓妙之無上法...

聖嚴法師《知苦、體驗苦、不以為苦》

佛法對苦有相當多的闡述,它將人生分為生、老、病、死...

持名念佛雖易,亦須真信切願

《解》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

必須要在墮落三惡道前就趕快跳脫三界

在三界的修習叫做分秒必爭,你必須想辦法在墮落三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