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薦福寺弘辨禪師《佛祖歷代通載》

【佛教人物傳】  大字體  護眼色

詔京兆薦福寺弘辨禪師入內。帝問曰。禪宗何有南北之名。對曰。禪門本無南北。昔如來以正法眼付大迦葉。展轉相傳至三十一世。此土弘忍大師有二弟子。一名惠能。受衣法居嶺南。一名神秀。在北揚化。得法雖一時。開導發悟有頓漸之異。故曰南頓北漸。非禪宗本有南北之號也。帝曰。何名戒定慧。對曰。防非止惡名戒。六根涉境心不隨緣名定。心境俱空照鑒無惑為慧。帝曰。何名方便。對曰。方便者隱實覆相權巧之門也。被接中下曲施誘迪。謂之方便。設為上根言舍方便但說無上道者。斯亦方便之談。以至祖師玄言忘功絕謂。亦無出方便之跡。帝曰。何為佛心。對曰。佛者覺也。謂人有智慧覺照為佛心。心者佛之別名。則有百千異號。體唯其一。本無形狀。非青黃赤白男女等相。在天非天。在人非人。而現天現人。能男能女。非始非終無生無滅。故號靈覺之性。如陛下日應萬機。即是陛下佛心。假使千佛共傳。應無別有所得也。帝曰。如今有人念佛如何。對曰。如來出世為天人師。隨根器而說。為上根者。開最上乘頓悟至理。中下根者。未能頓曉。是以佛為韋提希開十六觀門。令念佛生於極樂。故經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帝曰。復有人持經持咒求佛如何。對曰。如來種種說法。皆為最上一乘。如百千眾流莫不朝宗於海。如是差別諸緣皆歸薩婆若海。帝曰。祖師既傳心印。金剛經云。無所得法如何。對曰。佛之一化實無一法與人。但示眾生各各自性同一法藏。當時然燈如來但印釋迦本法。而無所得方契然燈本意。故經云。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是法平等修一切善不著於相。帝曰。禪師既會祖意。還禮佛看經否。對曰沙門禮佛看經。蓋是住持常法。有四報焉。依佛戒修身。參尋知識漸修梵行。履踐如來所行之跡。帝曰。何為頓見。何為漸修。對曰。頓明自性與佛無二。然有無始染習。故假漸修對治令順性起用。如人吃飯非一口便飽。是日辨對七刻方罷。帝悅賜號圓智禪師

上篇:黃檗希運禪師《佛祖歷代通載》 下篇:溈山靈祐禪師《佛祖歷代通載》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人物傳

參榜

禪林用語。又作參狀、門狀。指參見他人時所出示之拜帖...

賢劫千佛

(術語)過現未三住劫,各有一千佛出世。賢劫千佛者,...

大聖制戒通被道俗

亦名:佛制戒通被道俗 子題:律被內眾兼明導俗、書紳 ...

毗婆尸

(佛名)Vipaśyin,又作毗缽尸,微缽尸,鞞婆尸,毗婆...

如來秘密藏經

凡二卷。譯於南北朝初期(350~431),譯者佚名。又作...

帝利耶瞿榆泥伽

【帝利耶瞿榆泥伽】   此雲旁行,此道眾生,多覆身行...

最後身菩薩

又名最後身、最後有、後身菩薩,即在生死中最後一次受...

六根互用

謂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遠離染污而得清淨,則...

十二處

指六根加六境。又作十二入、十二入處。處為梵語 āyat...

北方七曜眾

(天名)以二十八宿分配四方,每一方配七宿。北方為胃...

順後次受業

【順後次受業】 p1109 俱舍論十五卷十五頁云:順後次受...

菩薩修利益有情戒時當正觀察六處攝行

【菩薩修利益有情戒時當正觀察六處攝行】 p1136 瑜伽七...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推薦】好聲音長者緣

往昔,盧留城的王軍王被佞臣所惑,因而惡逆無道。一日...

工作生活忙碌,怎樣達到念佛三昧

問: 如果工作生活忙碌,怎樣達到念佛三昧? 大安法師...

吃素的幾種方式

根據個人的條件、學佛程度和決心的不同,信佛人吃素多...

想要獲得尊重一定要先尊重他人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自然人恆敬之。在你想要得到別...

沾到三寶的邊,為何都能都成佛

【諸佛滅度已。供養舍利者。起萬億種塔。金銀及玻璃。...

守培法師:念佛四十八韻

一 念佛最高古,能離生死苦; 託生寶蓮華,安居極樂土...

凡念佛人,但宜至誠懇切,一心正念

原文: 凡念佛人,但宜至誠懇切,一心正念。絕不妄想見...

豈能一日不拜佛

《普賢行願品》的第一大願是禮敬諸佛,可見佛法修持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