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六妙門

【佛學次第統編】  大字體  護眼色

  法界次第云:‘妙名涅槃,門名能通,修此六法,則能通至涅槃,故名六妙門。前三是定,後三是慧,定愛慧策,能發真明,出離生死。’
  一、數息門 數息者,修行之人,調和氣息,不澀不滑,安詳徐數,從一至十,攝心在數,不令馳散。蓋欲界眾生,心多馳動,粗散難攝,故須數息,制其散亂,是為入定之要,故以數息為初門也。
  二、隨息門 隨息者,細心依隨息之出入,住而不散也。謂修行之人,雖因前數息,心暫得住,而禪定未發,苦猶存數,則有起念之失,故須舍數修隨。心隨於息,入時知入,出時知出,長短冷暖,悉皆知之,心安明淨。禪定自發,故以隨為門也。
  三、止門 止者,攝心靜慮也。謂修行之人,雖因前隨息,心安明靜,而定猶末發。若心依隨,則微有起想之亂。苟欲澄淨安隱,莫若於止。故次舍隨修止,凝心寂慮,禪定自發,故以止為門也。
  四、觀門 觀者分別觀察之心也。謂修行之人,雖因前止,證諸禪定,而解慧未發。若心住定,則有味著之失。是故不著於止,起觀分別,則無漏方便,因此開發,故以觀為門也。
  五、還門 還者轉心返照也。謂修行之人,雖修前觀,分別觀察,而真明未發。即當舍觀修還,反照能觀之心,念念皆不可得,不加功力,任運返本還源,故以還為門也。
  六、淨門 淨者心無所依,不起妄想分別之垢也。謂修行之人,雖修前還,而真明猶未能發。即當舍還修淨,淨心成就,即發三乘聖道,故以淨為門也。

上篇:定學 下篇:十六特勝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學次第統編

慈明執爨

(公案)慈明之婆,近寺居,人無測之,慈明乘閑必至彼...

十住心論

凡十卷。全稱秘密曼荼羅十住心論。日僧空海著。收於大...

嘆靈

又作嘆靈。即面對亡者之靈,讚歎其德業。為亡者迴向之...

阿彌陀佛說林

凡七卷。日僧善性繼成編於明和七年(1770)。系摘錄大...

權跡

乃諸佛所現之權化垂跡身。又作權跡。謂諸佛久遠劫前已...

梵摩羅

(天名)Brahman,略曰梵摩,一雲梵,即梵天也。千手經...

大華寺

位於雲南昆明大華山。元代僧玄鑒(1276~1313)所建。...

道莊

(525~605)隋代僧。建業(南京)人。初從彭城寺寶瓊...

增上心學殊勝六種差別

【增上心學殊勝六種差別】 p1317 攝論三卷五頁云:如是...

根基錢

又作種福錢、香火錢、大禮錢、小禮錢。為明、清間部分...

十五尊觀音

(名數)一、正觀音,二、千手觀音,三、馬頭觀音,四...

迦算

(物名)梵語。藿香也。見翻譯名義集。...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大藏經】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把生命徹底看破,你才能往生

信心啊,這個分別很大的啦。不是像我們說啊,我念句阿...

曾國藩的《敗經》—析敗致勝的奇書

卷一本敗 憂虞之際蓄氣長智 [原文] 古人患難憂虞之際,...

職業的正當與否,直接影響到幸福安康

生活在世間,每個人都需要有一份安身立命的職業。人們...

心量越大的人,越能成就大事

我們要在生活當中體驗什麼是發菩提心。自己真正發了菩...

打坐念佛氣一直在頭上鼓,應該如何解決

問: 我打坐念佛好幾年了,近三年打坐氣一直在頭上鼓,...

心念紛飛,當作何方便

或問心念紛飛,當作何方便?予曰:佛言心者,制之一處...

如何使人際關係不複雜

答案只有四個字,即「用情用理」。意思是說用慈悲、用...

對待婚姻的態度

一位年輕人和新婚的妻子經常吵架,他很懊悔,埋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