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戒律

【佛學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術語)五戒十善戒乃至二百五十戒等,防止佛徒邪非之法律也。梵語尸羅,Śila譯曰戒,防非止惡之義。梵語優婆羅叉Upalakṣa,譯曰律(淨影),梵語毗尼Vinaya,譯曰律(南山),法律之義。漢靈帝建寧三年,安世高首出義決律二卷。次有比丘諸禁律。魏世天竺三藏曇摩迦羅到許洛。慨魏境僧無律范,遂於嘉平中與曇諦譯四分羯磨及僧祇戒心圖。此為中國戒律之始。見僧史略。大乘義章一曰:「言毗尼者,名別有四:一曰毗尼,二曰木叉,三曰尸羅,四曰律。(中略)言尸羅者,此名清涼,亦名為戒。三業炎非,焚燒行人,事等如熱,戒能防息,故名清涼。清涼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為戒。(中略)所言律者,是外國名優婆羅叉,此翻為律。解釋有二:一就教論,二就行辨。若當就教詮量名律,若當就行調伏名律。」四分戒疏一上曰:「或云尸羅,或云波羅提木叉Prātmokṣa,或云毗尼。(中略)初雲尸羅,此翻為戒。戒有何義?義訓警也。由驚策三業遠離緣非明其目也。(中略)三雲毗尼,唐稱為律,古譯毗尼,皆稱為滅。今以何義,翻之為律?律者法也,從教為名,斷割重輕開遮持犯,非法不定,故正翻之。」(略抄)。是初淨影於毗尼有四名,別舉律之梵名,後南山但為三名,以律之梵名為毗尼也。」開宗記一本曰:「言律藏者,梵雲優婆羅懺,此譯為律。律則法也,非法無以肅威儀也。」資持記上一之一曰:「律者梵雲毗尼,華言稱律。(中略)不出三義:初言律者法也。從教為教,斷割重輕開遮持犯,非法不定。(中略)二言律者分也。謂須商度,據量有在,若律呂分氣也。(中略)三雲律字安聿。聿者筆也,必審教驗情,在筆投斷。」

上篇:戒急 下篇:戒律藏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學大辭典

五俱意識

唯識家謂與五識(眼、耳、鼻、舌、身)同時生起之意識...

忍波羅蜜多十種清淨

【忍波羅蜜多十種清淨】 p0710   瑜伽七十五卷六頁雲...

身識緣共相境

【身識緣共相境】 p0678   大毗婆沙論十三卷十三頁雲...

有輪

(術語)有者生死之果報。即三有二十五有等之有。輪者...

佛影窟

梵名 Buddha-chāyā-guhā。又作瞿波羅窟。位於北印度...

羯羅訶

(神名)神名。羯羅訶譯言執。作祟之神也,作祟自執著...

巴陵吹毛劍

禪宗公案名。又作吹毛劍。巴陵顥鑒三轉語之一。碧岩錄...

定業不定業

【定業不定業】 即定業與不定業。此指善、惡之業所招感...

菩薩藏法

聲聞藏法菩薩藏法等,從如來法身所流。何因緣故以香鬘...

太子三妃

翻譯名義集卷三皇后篇第二十六載,悉達多太子十七歲時...

心路

(雜語)心為到佛地之道路,故曰心路。南山戒疏一上曰...

隨法行

【隨法行】 p1366 瑜伽八十四卷四頁云:隨法行者:於因...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布施度無極章第...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大藏經】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如是我聞...

這個苦諦很重要,你一定要從痛苦中覺悟

佛陀在詮釋逼迫的時候,他是分成三個次第來詮釋。就是...

初心念佛,誰能無有妄念

原文: 初心念佛,未到親證三昧之時,誰能無有妄念?所...

因最初多聞之力而成就菩提

問: 祖佛大意,貴在心行;采義徇文,只益戲論。所以文...

【推薦】聖嚴法師《覺察自己的偏聽偏執》

如果不能覺察自己的偏執,就會被自己的好惡所蒙蔽;...

想做就做,想丟就丟

我有位印度籍的信徒,時常覺得不安全,有次他請我去他...

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如何與最親近的人相處,這或許是每一個人都應該靜下心...

從吃臘八粥想到佛教的未來

臘月初八,是佛陀經過六年苦行,在菩提樹下覺悟成道的...

淨土法門與通途法門的不同

淨土法門跟通途佛法不一樣。首先通途佛法講信,淨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