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菩提道次第論

【中國大百科全書】  大字體  護眼色

  Putidaocidilun

  佛教論書。又稱《菩提道次第廣論》。宗喀巴於明建文四年(1402)著於西藏熱振寺。共24卷。「廣論」是與作者所著《菩提道次第略論》相區別而言。全論主要闡明三乘漸次修行之道,分為下士、中士、上士三類,並論述止觀的修持方法。該論依據阿底峽的《菩提道燈論》,按「三士道」次第進行組織。謂在入道之前,應以親近善知識,思維人身難得作為基礎,然後循序漸進,入「三士道」的修行法門。「下士道」指脫離三惡趣、升入天善趣的法門。分為四大段:一思維人身無常,二思維三惡趣苦,三皈依三寶,四深信業果。「中士道」指解脫三有輪迴、斷煩惱證涅槃的法門。亦分四大段:一思維苦諦(三有生死過患),二思維集諦(煩惱及業流轉次第),三思維十二有支(流轉還滅道理),四思維解脫生死正道(戒定慧三學)。「上士道」指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證大菩提果的法門。此分二大段:一發大菩提心,二修菩薩行。在上士道之後,凡發大菩提心者如對密咒信仰愛好,也可以進修密乘。此論的止觀修持方法,有三種要道:①出離心。厭離三有希求涅槃的心,也名「求解脫心」;②菩提心。總觀三界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無有出期,為欲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志求證得無上菩提;③清淨見。也稱離「增益」、「損減」二邊的「中道正見」,即既不執諸法實有自性,也不撥無(否認它的存在)所生所立的諸法,如實了知「諸法仗因緣而有,就有不亂的因果」,不墮「斷邊」、「常邊」。

  宗喀巴作此論後,為使廣為流傳,又於永樂十三年(1415)於格登寺概括要義,撰成《菩提道次第略論》,將「道次第」以讚頌功德的形式,攝為四十五頌。後有很多人為此論作了攝頌(綱要性的頌文)。註疏主要有跋梭天王法幢的《硃注》,阿旺饒敦的《墨注》,妙音笑的《黃注》,紮底格什寶義成的《毘缽舍那注》。此四家注曾被彙集成上下兩函合刊。但此論引有噶當派諸師語錄,多系方言或古語,在四家注中多未詳解,後有阿嘉永讚特錄出解釋,對學者幫助很大。另有阿旺多桑智幢、法賢、護教、紮迦等,依據論中所指示的「六加行法」編成儀軌修法,便於初學。

  此論在藏盛極一時。但漢地很少流傳。直至1931年,法尊在拉薩從安東格什學《菩提道次第廣論》,後用三年時間在拉薩、仰光及重慶漢藏教理院陸續譯成漢語。1935年冬初版刊行,近年又重新印行。(蘇淵雷)

上篇:摩訶止觀 下篇:菩提道燈論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大百科全書

有執受

梵語 upātta。即有感覺之意。亦即被心、心所法所執持...

三種得

(名數)不相應行法之得,別為三種:如法前得,法後得...

婆羅門

婆羅賀摩拿的簡稱,為印度四姓之一,華譯外意、淨行、...

四法

(一)指三寶中之法寶。有教法、理法、行法、果法四種,...

雲堂

(堂塔)又云僧堂。大眾之集處,言甚多如雲也。象器箋...

彌遲伽塔

彌遲伽,梵名 Mrttika。據佛本行集經卷三十三轉妙法輪...

貫穿法無我性

【貫穿法無我性】 p1028 瑜伽八十卷二頁云:云何貫穿法...

風輪壇

又作風輪曼荼羅、風壇、半月壇。為密教用於增益法或降...

出家入道

(術語)出恩愛之家,入菩提之道也。心地觀經四曰:發...

一手抬一手捺

禪林用語。謂一方面扶持之,一方面又壓抑之;乃形容禪...

異類中行

異類,指屬於佛果位以外之因位,如菩薩、眾生之類。異...

辰那弗多羅

(人名)Jinaputra,譯曰最勝子,唯識十大論師之一。見...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佛陀開示不飲酒、不食肉者得多少福

迦葉菩薩問佛言:世尊,唯願如來為我解說,不飲酒、不...

吃動物的肉,遲早要還的

業障越來越重,智慧就越來越薄,福報就越來越淺。於是...

心佛眾生一體之圓頓法義

疏文: 心、佛、眾生者,經云: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

【推薦】太能算計的人,實際都是很不幸的人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說過,凡是太聰明、太能算計的人,實...

在生活中修要能夠「輕現世重後世」

在生活之中修,就是指生活要有重心。重心是什麼?解脫...

蕅益大師警訓略錄

流俗知見,不可入道。我慢習氣,不可求道。未會先會,...

念佛如果心力不夠,還需要加些淨觀

《莫到老來方修道》,今天我們講第九行持門的淨觀門。...

背麻的人

某地有兩個朋友離家外出,他們打算出外找些事情做,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