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楞伽經(Lankavatara-sutra)

【中國大百科全書】  大字體  護眼色

  Lengqiejing

  佛教經典。全名《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或《入楞伽經》。lanka 是斯里蘭卡島的古名,Vatara 意為「入」或「表露」。意為釋迦佛在斯里蘭卡地方所說的經。梵文原本系印度笈多王朝時期出現的中期大乘佛典之一,與《解深密經》同為論述唯識思想的重要經典。此經一般認為在無著以後所成立。它與偏重於信仰並具有濃重的文學色彩的初期大乘經典不同,偏重於理論的研究和哲學的說明。《楞迦經》出現後,很快就傳入了中國,最早的譯本是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求那跋陀羅的譯本(即《楞伽阿跋多羅寶經》4卷)。以後還有北魏菩提流支的譯本《入楞伽經》10卷,實叉難陀的譯本《大乘入楞伽經》7卷。此外,還有藏譯本和日本南條文雄校刊的梵本。藏譯本與梵本最接近。在漢譯各本中,實叉難陀的譯本與梵本比較接近。求那跋陀羅的譯本最能表現此經的原始形態,流行也最廣。

  此經除序文說明其產生的原由,宣說離言自性的法門外,其主要內容有:①闡述「三界唯心」的學說。認為一切諸法都系 「自心所見」,「自心所現」,是「自內證」;②說明真妄的因緣;③辨明邪正的因果,說明去妄歸真的旨意及五法(名、相、妄想、正智、如如)、三性、八識、二無我(法無我、人無我)的道理。認為八識是阿賴耶識大海生起的波浪,阿賴邪識是「原因」和「根本識」,它是無始以來的本體。阿賴耶識也就是「如來藏」;④明法身之常住,以示生死、涅槃之平等;⑤示藏心自性,以明真妄、生滅、平等之相;⑥廣說六度,指出自性之妙行;⑦廣決眾疑;⑧指出性戒,以彰生佛平等之理。全經以離名絕相的第一義心為宗,以妄想無性為旨趣,以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為教相,以自覺聖智為體,以斥小辨邪為用,為大乘瑜伽行派的學說奠定理論基礎。經中還提到如來的異名有梵、毗濕努、自在天、因陀羅等,但給予不同內容的解釋,可見其受到印度教的影響。

  《楞伽經》對中國佛教影響頗大。據說菩提達摩曾以此經授慧可,並云:「我觀漢地,唯有此經,仁者依行,自得度世。」但慧可卻對此經「專附言理」,進行了自由闡發。慧可門徒更持此經,遊行村落,不入都邑,行頭陀行。他們主張「專唯念慧,不在話言」,實行以「忘言、忘念、無得正觀」為宗旨的禪法,逐漸形成獨立的一種派別,被稱為楞伽師,並成為以後禪宗的先驅者。

  註疏主要的有唐法藏《入楞伽經心玄義》1卷,智儼《楞伽經註》(僅存卷二卷五殘本);宋善月《楞伽經通義》6卷,正受《楞伽經集註》4卷,寶臣《大乘入楞伽經註》10卷,楊彥國《楞伽經纂》4卷;明德清《觀楞伽經記》8卷及《楞伽補遺》1卷,智旭《楞伽經玄義》1卷及《楞伽經義疏》9卷,通潤《楞伽經合轍》8卷,宗泐與如玘《楞伽經註解》8卷,廣莫《楞伽經參訂疏》8卷,曾鳳儀《楞伽經宗通》8卷,焦竑《楞伽經精解評林》1卷等。日本有光謙的《楞伽經講翼》和養存的《楞伽經論疏折衷》等。(高振農)

上篇:開寶藏 下篇:楞嚴經(surangama-samadhi-sutra)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大百科全書

如意瓶

又作善瓶、寶瓶、德瓶、滿瓶、賢瓶、吉祥瓶。此瓶能生...

三兩

(本生)釋迦如來自說往因,我往昔日日割身肉三兩,賣...

圓教四門

天台宗說圓教有四門,即:有門、空門、亦有亦空門、非...

功德斷

密教以煩惱本無而直下觀達淨菩提心之功德,稱為功德斷...

畢竟無

(術語)如龜毛兔角畢竟無者,不同於畢竟空,畢竟空者...

龍樹山

梵名 Nāgārjunikondā。指南印度基斯特那河(Kistna...

假族尋

【假族尋】 p1027 法蘊足論八卷十七頁云:云何假族尋?...

(一)簡約、要約之意。 (二)就、於之意。例如論廢立之時...

正念

【正念】 p0498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二十一頁云:復言:...

布施經

(經名)有二本:一、趙宋法賢譯。一卷。二、分別布施...

都法阿闍梨

(術語)於密教之秘法傳受一切三部五部之法以為人師者...

一切如來智印

梵語 sarvatathāgata-jāna-mudrā,西藏語 de-bsh...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

色身會影響你的內心,內心也會影響色身

在大乘經典中,佛陀對吃肉呵責這麼嚴重的很少,像《楞...

一生至少原諒三個人

有一段很有名的對話,寒山子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

蓮宗十一祖省庵大師畫傳

一、父親早亡,少年出家 省庵大師(公元1686-1734年)...

【推薦】娑婆世界的厭離行

淨宗願門的核心內涵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然娑婆世界...

普庵祖師與普庵咒

農曆七月廿一日,為普庵祖師聖誕。他曾發菩薩大願,凡...

在這個時節世道,只可自守本分

原文: 當此時世,只可自守本分。其喪心病狂者,任彼所...

一牛斷三命

佛住世時,弗加沙王由於讀誦了《十二因緣經》,體悟到...

佛陀開示四種惡語

佛陀在教化弟子時,經常向弟子們講說各種惡行與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