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聖嚴法師《愛情的智慧》

聖嚴法師  2010/06/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佛教勸人學習放下萬緣,不要執著感情,卻不是要人無情,因為,人本來就是有情眾生,只要把愛情的聚散當成因緣變化來看,明白「緣散則散,緣聚則聚」的道理,愛、恨便能在這一念之間轉變、釋懷。

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沒有感情,佛教稱眾生為「有情」,就是因為「有愛」的緣故。人活在世界上,除了飲食的養分,還需要精神的滋潤,而感情就是最好的精神滋潤劑,因此,感情和生命可說是息息相關的。感情雖然帶給人很多溫暖,卻也充滿痛苦。相愛的人,感情濃烈,如膠似漆分不開,一旦愛過了頭,或失去了愛,就變成了苦。也有人以為只要不動情,就不會為愛所苦,這恐怕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既然情愛和生命息息相關,無論是否定它,或硬生生地把它切斷,既不合乎佛法的因果,也不合乎人情的道理。佛教雖然勸人學習放下萬緣,不要執著感情,卻不是要人無情,因為人本來就是有情眾生。

遇上觸礁的愛情

然而,男女間的感情,往往非自己的期待所能控制。

假如有一天,你的女朋友或是男朋友突然跟你說:「對不起!我已經遇到更適合的人,請你以後不要再來找我。」你會不會覺得晴天霹靂?覺得自己被背叛、被拋棄了?

曾有位年輕男子,因為感情觸礁,非常痛苦,前來求助於我,他說:「如果是我要離開她,可能就不會這麼苦,偏偏是她要離開我,而我不想離開她,所以我就像被判了死刑一樣。」

失戀的人,常常悲觀地覺得生不如死:「連我最愛的人都不要我了,我還活下去做什麼?」有時候甚至還會罵說:「哼!你不要我,我本來就不想要你了。」或是「真是有眼無珠。」有時候在報上可以看到,有人為情輕生,結束自己的生命;有人為情殺人,抱著「你讓我這樣痛苦,我也不讓你快活。」或是「我得不到你,天下人也甭想得到你。」的偏激心理,而把對方殺了,甚至有的在殺了對方之後,自己也跟著自殺。

大多數的人都知道,愛情是雙向的,既然如此,如果對方不愛你,就不要苦苦追求不捨,應該知趣地離開,可是,有些人偏偏就是死心眼,非卿不娶,非君不嫁,不但為對方帶來困擾,也讓自己陷入困境。話雖這麼說,畢竟人非草木,誰能無情?一般的人,仍常常為情所苦,可見得要放下感情,其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以因緣觀化解愛恨

因愛而生怨、生恨是很不幸的,從佛法的觀點來看,這些都是愚癡的行為,因為真正的愛情要雙方你情我願,有因有緣才能成就,不是自己想要就要。

假使對方已經明白拒絕你的感情,自己卻還想盡辦法,想把對方追回來,就好像賭輸的人一樣,心中不服氣,老是想翻本,錢輸光了就想辦法再借,也因而愈陷愈深,不可自拔。既然知道無法挽回,就不要再陷下去了,應該趕快撤退,就算是以此為戒,至少學到經驗,也就夠了,這樣就是對自己慈悲。慈悲不僅是照顧別人,事實上,也是在保護自己。

我曾經見過一位女孩,在被男友遺棄時,希望自己能和男友同歸於盡,後來,她知道男友早已另結新歡,鐵定不可能再回頭來愛她,於是便來告訴我,說她已經想通了:「既然因緣如此,為了讓自己好好地活下去,就不想痛恨他一輩子了。」

當愛情受到挫折時,應試著化解自己心中的憤怒、不平。像這個女孩所體會到的「因緣」,即是佛法當中「空」的觀念,是最能夠助人擺脫痛苦的。只要把愛情的聚散當成因緣變化來看,明白「緣散則散,緣聚則聚。」的道理,愛、恨便能在這一念之間轉變、釋懷。

以尊重的心態經營愛情

曾有位太太向我訴苦:「愛情應該是犧牲自己,奉獻他人。我丈夫雖然口裡說愛我,卻從不奉獻他自己,反倒要我奉獻給他。我想,既然他不愛我,那我也不要愛他了。」為什麼奉獻愛情,卻還有要求回報的附加條件呢?

照道理說,真正的愛情應該是無私的付出,但是多半的愛情還是以佔有、控制為出發點,這和人的不安全感有關,因此,要求情人對你做到全心的奉獻,恐怕是很困難的事。也因如此,甜蜜的愛情,卻往往是最痛苦的。

期待、要求,希望得到對方「真心」的對待和付出,可是,這種心是「真心」嗎?《金剛經》中有一段話:「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諸心」是指每一個眾生的種種心理活動現象,這些都是虛妄的,從佛法的觀點來看,只要有心,就都不是真心,要「心無所住」,心中無物、無心,那才是「真心」。所以說,佔有心、依靠心、期待心,都不叫「真心」,而是「煩惱心」。

古人說「相敬如賓」雖是老生常談,卻是能夠維繫長久愛情的真正智慧。如果想避免吵架、誤解,或者是想消融不斷的期待、要求,在遇到諸如此類的問題時,不妨以尊重的心態,心悅誠服、歡歡喜喜、平平靜靜去面對、解決,心中的糾結,其實在當下都能即得化解。

愛情裡的關係,並不是在互相執著、糾纏和佔有,而是互相的貢獻、成長和學習。能夠互相關懷、照顧、包容,不去彼此計較、相互猜疑,多溝通,並相互信賴,才能成為菩薩伴侶。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六種敗夫的女人

女人要學做聰明的女人,懂得男人的進退,也懂得給自己...

聖嚴法師《讓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

自我成長固然重要,也是無止盡的,但自我成長是否就是...

智慧與禪定者易生淨土

因智慧能斷疑故。 這智慧不是說我們高考能考一個很好的...

星雲大師語錄

1、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對前途沒有希望;人生最壞的...

坦蕩面對挫折,從容迎接失敗

從記事開始。我們便在得意與失意之間生活。 求學時,...

值得珍藏一輩子的話

人生路漫長而短暫,只有懂得人生活著的意義才可留駐生...

印光法師法語一百零八則

本篇從《印光法師文鈔》中,精選了大師的法語共一百零...

星雲大師《婚外情》

人,是由情愛而生的;情愛助長了人生,也困擾了人生。...

【大藏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大藏經】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聖嚴法師《活出老年新生命》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突顯了老年人的社會問題。不論...

享福是沒有福的人

有福不享不是傻瓜嗎?很多人希望享福,實際上享福的人...

聖嚴法師《利人便是利己》

一個學佛的人,如果常常想到自己的利益,一定是煩惱重...

聖嚴法師《不要埋怨是業障》

有些人在遭遇困難時,就說:這是我的業障重。不僅是遇...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緣

問:在戒律中,佛陀說:你們若不互相看視病人,那麼誰...

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發隱

觀世音菩薩,誓願宏深,慈悲廣大,雖已成等正覺,而復...

六根門頭無人用

我曾經一再強調,過堂也好,上殿也好,要聽二磬。但發...

一切都是幻化不實,若執著即生煩惱

修行須在不知不覺中進步,一天過一天,無掛無礙、無憂...

咬定青山不放鬆

今天和大家談一談清代畫家鄭板橋的《竹石》。詩中寫道...

佛為什麼允許酒醉者出家

佛陀在祇園精舍的時候,有一天,一個喝醉酒的婆羅門來...

肉食重金屬超標原因何在

一對夫妻到北方某海濱城市去旅遊,吃了一隻2斤多重的螃...

念藥師佛聖號,滅無量劫生死重罪

藥師琉璃光如來,過去因地發了很多願,主要是十二大願...

七難、七不淨,四無常

1.凡人皆有七種不淨,因而對自身不必過於執著,有這樣...

因為經常吵架就離婚了,女兒也不和我親

問: 請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師開示,我和前夫是大學同學...

人心莫測,於我有何關係

我常常這樣想,假定你如果不是證了他心通的人,你無論...

佛法貴精不貴多

【原文】 佛法貴精不貴多。精貫多。多不能專精。故提綱...

【佛教詞典】無縫塔

(雜名)凡造塔用木或石疊累而成,故皆有縫棱級層,若...

【佛教詞典】七支念誦法

(修法)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略示七支念誦隨行法...

【視頻】淨界法師面對噪音的經驗

淨界法師面對噪音的經驗

【視頻】普庵咒(奕睆居士)

普庵咒(奕睆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