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人生不能等、不能怕、不能悔的三件事

2011/05/2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

一、孝老。父母哺兒是春蠶抽絲,侍奉雙親自然理所當然。別的事可以不急,這個事要急。

二、行善。行善等不得發達之時,等不得日進百金之日,最窮的人也能行善。只要利他,凡事皆善。行善要及早。

三、健身。對身體的修補、建設統稱健身。使之健而非使之衰。健的方法很多,有時要飽一點,有時餓一點;有人泡腳,有人沐頭。愛護公家的一草一木那樣愛護自己的身體,讓身體覺得自從跟了你沒吃虧。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怕:

一、年齡。有人恐懼年齡,這是可笑的事。年齡大,說明你是贏家。人活著,比樹活著難度大得多。能順利地活下來,是萬幸之幸,怎麼能恐懼年齡呢?恐懼年齡的人有一點點虛榮心,但他早晚會知道活著已是上天的恩賜。對年齡,要變怕為愛。

二、孤獨。人是群居動物,看電視、打麻將、聊天都是為擺脫孤獨。然而孤獨可以清心,可以寧神。人總有孤獨的一刻,在茫茫人海中照樣孤獨。做大事更要適應孤獨。能孤獨而會交際。才是活力的象徵。孤獨之獨,是獨立、獨有、獨享,要變怕為親。

三、未來。怕未來的人不在少數。怕未來是不知道應該怕什麼,先怕一怕。在過去、現在、未來三樣東西中,能把握得只有現在。雖然「現在」也在轉瞬即逝,但畢竟在掌控中。內心強大的人好比過獨木橋的人,只要走好眼下這一步就可以了,別想下一步。未來無須怕,因為還未來。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悔:

一、工作。人之所以做當下這一種工作,乃是逢緣而成,在偶然之中包含鐵定的必然。工作是什麼?是飯碗,是話語權,是躋身世間的位置,是報答社會的機會。在怨恨中工作比吸煙酗酒的毒性還大。努力工作而在工作中享受樂趣,是福分。居什麼崗位都不必後悔。

二、機遇。如果沒有抓住機遇,相當於這個機遇並不存在,悔沒有用。有用的是,機遇變身再來時抓住它。諺語說:上天關上一扇門,一定會打開一扇窗。沒有天天遭到機遇的人,也沒有一輩子遇不到機遇的人。另外,誰知道當年沒抓住的機遇是禍是福呢?沉實篤定的人,對什麼事都不悔。

三、出身。出身所代表的不光是父母,還有童年與鄉土的一切。有些虛妄的人常常後悔自己沒有生於深宅大院。父母給予孩子生命,這已是萬分難得,其他的要靠自己闖。

上天看重那些生於艱難、手腳併用打天下的人,從不垂青常常後悔的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天無絕人之路

老和尚問小沙彌:如果你進一步則死,退一步則亡,你應...

般若與人生佛教

般若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具大智慧,第二是有大悲心,第...

聖賢不怕困於陋巷,英雄不怕出身寒微

黃金藏在地下,大魚游於深水;君子隱居於山林,喬木生...

【推薦】老去,其實很殘酷

有因緣去福利院看望了那裡的老人。 大家都要老,但是,...

體悟苦諦的小沙彌

在人間,父母、子女親情難以割捨,面臨生離死別之時更...

世間的人情冷暖瞬息萬變,如何去因應它

逆境來時順境因,人情疏處道情親;夢中何必爭人我,放...

【推薦】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災難與人生意義的省思

近日接二連三的天災人禍不斷發生,如短期內多宗空難事...

如果,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後一天

《普賢菩薩警眾偈》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讀楞嚴經、持楞嚴咒的功德

讀《楞嚴經》,持《楞嚴咒》,功德很大,因為《楞嚴經...

人欠你的,天會還你

剛剛一開始的時候我們講到學佛要先學吃虧,世間絕對沒...

受苦能消業的前提是什麼

問: 《文鈔》中說,受苦時作消業想。弟子的困惑是,受...

做大事業需要哪種精神

自利能讓人走多遠?市場邊界的擴展應該有怎樣的過程?...

慾火害人(普明法師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普明法師,是濟川趙氏之子。最初在泰山靈岩...

阿彌陀佛四十八種德相

茲據淨土三經及祖師之釋,略明阿彌陀佛四十八種德相。...

迴向給其他人的冤親債主,是否會替他背業障

問: 請問法師,念經後迴向給其他人的冤親債主,是否替...

真正自由的人

有浮雲富貴之風,而不必岩棲穴處;無膏盲泉石之癖,而...

為了我們的健康請盡量素食

1976年,美國成立由參議員喬治麥高文主持的營養與人類...

醫院是個好地方

最近因為有親屬做手術,我便頻繁地進出醫院。看到的聽...

學淨土法門應以哪些經論著作為主

問: 學習念佛法門,應以哪些經論著作為主? 大安法師...

魔軍的這十支隊伍

菩薩道裡面,特別強調忍的力量超過持戒、精進、禪定一...

九種不淨觀法

六妙門之第四是「觀」。行者若修習觀門,則能生起九種...

瞋恨心重,會火燒功德林嗎

問: 請問法師,弟子的丈夫特別喜歡麻將,可弟子卻對...

聖嚴法師《哀哀父母》

我的父母雙親,現在何處呢?究竟怎樣了呢?父親的健康...

為止口業,止語三年

原文: 德美,姓王,清河臨清人。年十六出家,十九剃染...

【佛教詞典】有相法於有相法中由五相知

【有相法於有相法中由五相知】 p0562   瑜伽六卷二頁...

【佛教詞典】信分(四)

一、信定散 信定散二途,定可忻而散可厭。   二、信...

【視頻】夢參老和尚《華嚴經_十通品》

夢參老和尚《華嚴經_十通品》

【視頻】釋迦牟尼佛的一生--在藍毗尼園誕生的情況

釋迦牟尼佛的一生--在藍毗尼園誕生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