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出家人要過的四個難關

學誠法師  2016/03/0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出家人要過的四個難關

出家是為了離苦得樂、究竟成佛。要成佛就要淨除一切罪障,成就一切功德,圓滿福智二資糧,這就要從持戒開始。戒是「軌成出離之道」,是定慧之基。但要持好戒,有四個難關,分別是物慾、情執、名利和邪見,我們必須先認識清楚,然後一關關去突破。

第一關、物慾

剛剛出家的時候,我們可能在物質方面比較放不下,如飲食、錢財和一些現代通訊工具,象手機、電腦、電視等。現在社會物質豐富,到處氾濫著享樂至上的觀念以引導消費,我們在世間所受的熏染更是根深蒂固,要一下子放下,的確不是那麼容易的。這些已經對很多寺院造成了比較大的衝擊和負面的影響。所以,我們先要有良好的修行環境,然後逐漸習慣簡朴的寺院修行生活,心才能慢慢安住在學佛上。

第二關、情執

情執主要指對情慾的貪愛。情執是輪迴的根本因,是出離生死最直接的障礙。許多人退心還俗,就是因為這一關過不去。《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說:「然心行微細,粗情不覺,縱知違戒,制御猶難,豈況悠悠終無清脫。請臨現境,自審狂心:或宛轉回頭,或慇勤舉眼,或聞聲對語,或吸氣緣根、雖未交身、已成穢業。」 所以我們最好在沒有一定的修行之前,對在家眾,甚至自己的父母親人,都以遠離為宜。能海法師的女兒來告貧,侍者因親生女兒來談家常,不便旁聽,中途悄然離去。事後能海法師嚴責之,出其三過:一者不大開房門;二者不高卷門簾;三者不應離時、不別而去。以能海法師的修為,尚且如此示現,這並非執著於戒相,而是對戒的一種尊重,和對淫戒的特別重視、謹慎。其持戒嚴謹的態度,值得我們效學。

第三關、名利

在出家一段時間後,有可能會承擔常住的一些職事,或者登台講法,與外面接觸的機會多起來,會得到同修和居士們的稱譽、恭敬甚至利養。這時我們很容易就會認為這是我努力修行得到的,不知不覺就會增長了慢心,甚至會以種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來得到更多的名聞利養。我們往往成了世間八風的俘虜還不知道,因為這是比較細微的心相。「慢如高山,法水不入」,一旦有了名利心,就不容易提得起恭敬心、謙下心來求法了,這樣就會修成三世怨。其對治是常修無常和業果,以及苦諦中「數數高下過患」之理,根本還是要與出離心相應。

以上三關都是與貪相應的,一關比一關深細和難對治,但真正最難的還是第四關,也是最重要的一關。

第四關、邪見

我們通常會有這樣的誤解:戒是重行持,解意是次要的。其實不然,解為目,行如足,解和行要以解為先。我們往往在還沒有正確了解之前,就急急忙忙去做,執非為是,執是為非,執著於行相。有的法師行持方面並不一定做得很圓滿,乃至於有相當的欠缺,而對戒律的精神、內涵卻十分了解,照樣可以為弘護正法、續佛慧命,這是正見。就如有人知道哪裡有寶藏,也知道去取寶的方法,但他暫時還沒有能力做到;當別人按他說的去做,結果得到了寶藏,是一樣的道理。

知見正確了,對我們的無限生命來說是極端重要之因。《菩提道次第廣論》上關於「業增長廣大」中,講到尸羅、軌則、淨命、正見四項中,前三個未能圓滿清淨、稍有虧損,而正見未壞者,生於龍中;從龍中沒,當生人天;除諸趣入大乘者,由正見增上得緣故,一切悉皆於此賢劫諸佛教中,而般涅槃。可見正見的重要性!

所以,我們不要急於從相上去持,要先依止善知識、同行善友,依止多聞,依止經論,了解戒律的內涵,把握住根本精神。持戒是對自己的生命最負責的態度,而且不光是為了自己解脫,還要不損惱有情,更要饒益有情,宗旨是為了成佛。經論上說我們在末法時代持一戒的功德,比正法時代圓滿持戒的功德還要大,況且持好一戒就是解脫一分,何樂而不為呢?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人生的十度修煉

1、忍得住孤獨 人生想要獲得成功,必須忍得住孤獨,尤...

出家是對現實人生的逃避嗎

問: 出家是對現實人生的逃避嗎? 濟群法師答: 什麼...

十二時·普勸四眾依教修行(敦煌歌辭)

雞鳴丑。雞鳴丑。曙色才能分戶牖。富者高眠醉夢中,貧...

提不起就放下

經過幾天禪修,大家應感到自然安定,不會太浮躁。一般...

如何稱呼出家法師的父母

問: 出家法師的父母、親人,弟子應該怎麼稱呼比較好...

星雲大師《要利用零碎的時間》

我十二歲出家之後,就進入佛學院念書。我的同學都是高...

求道要以德行為本

【原文】 僧問:沙門奚事?曰:事道。 事道孰為本?曰...

【推薦】觀看電影、電視對修行的危害

觀看電影、電視對修行的危害 凡夫定力有限,遇惡緣則易...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在家菩薩戒本

在家菩薩戒本(六重二十八輕讀誦儀軌) 香讚 爐香乍熱...

「比丘」有三種含義

比丘有三個意思。 一個是乞士,乞食來滋養這個色身,乞...

不隨妄轉,心常覺照,安住真如

修《楞嚴經》的人就是,我不隨你阿賴耶識而轉,我安住...

智慧的覺醒

讓我們從無明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吧!從無明之中解脫出來...

進寺院沒拜佛是否要負因果

問: 皈依後進寺院必須要禮拜每一位佛嗎?若沒拜是否...

4種補鈣的蔬菜

說到補鈣,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喝牛奶、骨頭湯或是服用鈣...

【推薦】印光大師對持咒的六點開示

一、持咒不需知道咒語的意思,只需至誠懇切 持咒以不知...

智者大師開示的十個懺法

智者大師在講這個修習止觀的方法,分成了十科,第一科...

人往往不能善用其所長,變成反面就不妙了

【《韓詩外傳》曰:夫士有五反。】 這裡提到古書的《韓...

兩聲口哨換來50年牢獄之災

近在網絡上看到不少去死吧、你是豬之類的不文明用語。...

佛弟子應如何選擇才不會被誤導

問: 在科技發達的傳媒時代,佛教的雜誌五花八門,身為...

菩薩一發菩提心頓斷五欲

【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善巧方便大甲冑輪。從...

患癌或重病,該何去何從

患癌、或重病,何去何從? 假如您是一個信佛念佛已經很...

禪房的深夜靜悄悄

泰國的昧明禪師近日頗受弟子們的非議和斜視值更的僧侶...

大安法師:要對阿彌陀佛有信心

我們常常聽到居士說,臨命終時,我如果這一念沒有在阿...

前六識的明瞭功能是怎麼產生的呢

先看阿難尊者他執著中間的相貌。我們看經文: 阿難言:...

【推薦】胎兒沒成形前墮胎,算犯殺戒嗎

面的三皈依,它不應該只屬於人天乘,它是應該共於五乘...

【佛教詞典】瞿伽尼

(界名)又作劬伽尼。西大洲名。譯曰牛。...

【佛教詞典】癰瘡刺箭

比喻五欲之害身。眾生因煩惱顛倒,貪著世間五欲之樂,...

【視頻】育因法師《梵網菩薩戒四十八輕戒略講》

育因法師《梵網菩薩戒四十八輕戒略講》

【視頻】五福臨門有聲書(MP3)

五福臨門有聲書(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