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脾氣很壞的人應該修什麼法

嘎瑪仁波切  2016/03/03  大字體  護眼色

問:我是一個脾氣很壞的人,經常控制不住我的情緒,我要修行什麼樣的法門才能控制我的情緒?有時候明明知道是錯的,還是身不由已去做了,這樣怎麼辦?請上師開示。

嘎瑪仁波切答:這個問題很好,大部分弟子都有這樣的困惑,包括我小時候也有這樣的情緒。無始以來人累積下來的業力非常可怕。心裡知道這樣做不好,但還是常常會不知不覺地明知故犯。貪心、嗔恨心、妒忌心和傲慢心,會隨時隨地的冒出來,難以控制。特別是嗔恨心,它與「我執」有很深的關係。自私的「我」,永遠認為自己的領地受到了侵犯。比如,這個語言是「我」不能夠接受的範圍,你所說的已經衝擊到「我」了,等於你在挑戰「我」。你的行為在挑戰「我」、語言在挑戰 「我」,甚至你做事的方式方法也在挑戰「我」。因此「我」有理由發怒。由此得知,發怒,實際上是一個保護「自我」的方法。

不僅人類會用發怒來「保護自己」,所有的動物在遇到威脅時,都會盡量把自己偽裝成令人恐怖的樣子。鳥類如此、獸類如此,甚至像蜥蜴這樣的遠古動物,都會偽裝出凶狠的模樣來嚇退敵人。發怒,或者偽裝凶狠的模樣,究其深意都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示。所謂的壞脾氣,實際上是表面逞強,要用類似發脾氣、大吼大叫的行為來壓制住對方。這是因為內心太渺小了,生怕受到傷害與侵犯。發脾氣,是以傷害他人為代價來保護「自我」,很自私。

如何讓自己真正的強大起來?如何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發出菩提心,將心從自私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並以感恩的心去待人接物。訓練自己發菩提心,會使得我們的心量越來越大,所謂有容乃大,心性平和,脾氣自然會好。

很多佛教徒,可以「慈悲」六道眾生,唯獨不能「慈悲」身邊最親密的人。這種所謂的「慈悲」實際上是自私心的偽裝。真正的慈悲首先應當是感恩的心。大家是否注意到,我們經常會對自己最親密的親人、愛人發脾氣,對待外人反而比較禮敬。你不敢對不熟悉的人發脾氣,是害怕他會反擊,因此你能夠在他面前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但是在最親的人的面前,你就爆發了。我們常常會利用親密的情感,肆意地傷害最愛自己、最應該感恩的人。學會感恩身邊親近的人,是培養慈悲心的第一步。

當然,佛教中所說的「感恩」,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它廣泛到許多人甚至從來沒有思考過的程度。佛陀的教育告訴我們,沒有一個事物是獨立存在的,因緣如同一張相互關聯的網,沒有一個人可以獨立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因此,我們應感恩周邊為我們提供生存條件的人,感恩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例如,作為一個佛教徒,當你每天早上起來發現自己還活著的時候,首先應該感恩諸佛菩薩。如果你真的認識到,我的生命與生活如此依賴於這個世界,你將會時時處處對任何事物升起感恩之心,喝一杯茶,你需要感恩茶農、茶商,感恩陽光、水份讓茶樹得以生長,你需要感恩很多很多的人和大自然,將這杯茶最終「帶」到你面前。這樣的感恩,會使你獲得慈悲心。

也許「感恩之心」的修持還是控制不了你的壞脾氣。作為藏傳佛教的修行人,你可以反過來嗔恨一下自己,對自己發發脾氣:「我已經修行了這麼多年,佛教的道理懂了那麼多,為什麼自己的脾氣還這麼大?」這是密法修行的善巧---轉煩惱為道用。嗔恨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善用這股力量,將它轉變為反省自身罪業的動力,然後積極的懺悔罪業,慢慢地妄念就減少了。

佛教中有一句名言,叫「火燒功德林」。嗔恨是五毒之中最危險的傷害,投胎到地獄最大的種子就是嗔恨心。因為它會把我們以前所做的一切好事全部燒除乾淨。這個道理在世間法中很好理解,你對一個人好幾十年,有一天你用最惡毒的語言對著他發一次脾氣,從那一分鐘開始,你曾經所有的付出和美好形象,基本上蕩然無存,一次發脾氣使得他對你的感觀完全改變了。怒火,把你對他曾經付出的「功德」全燒完了。所以我常告誡脾氣壞的人,做功德迴向要快一點,要不然燒掉了

通過功德迴向積累資糧,我們漸漸地可以把每一次發脾氣的間隔拉長。我以前經常對愛發脾氣的弟子開玩笑:「能不能把這次的脾氣留到三天以後再發?慢慢地一個月發一次,然後懶得發就不發了。」

我們寺廟的雍忠師父特別可愛,他去台灣之前,一直是閉關修行的。剛到香港台灣新加坡這種比較現代的地方,有很多紅塵世俗的事情是完全沒有概念的。因此在很多待人接物的事情上我常常「訓」他:「你這個笨蛋……」

時間久了各個方面他都很熟悉了,我也忘記再「訓」他了。有一天,他開著車笑咪咪地看了我好幾次,我問:「笑什麼笑。」他說:「你好久都沒有罵我了。」

他這樣開玩笑,證明他沒把這件事放在心裡面。我們有什麼不好的情緒,要盡量學會讓它自我消化掉,如果消化不了發了脾氣,就要馬上懺悔,別人也能接受,千萬不要顧及面子傷人傷己。

人啊,大部分時候是被面子害了。明明知道發了脾氣,讓人家受到傷害,就是放不下所謂的面子,不道歉不懺悔,硬挺著堅持錯誤,到最後,傷害得就更久更深,轉變成仇。尤其是面對自己的親人,我覺得一點面子都不需要堅持。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一生念佛很精進,為何不能確信自己今生能往生

問: 尊敬的大安法師,在您講的《淨土資糧--信願行》中...

為什麼要讓他控制我的情緒

著名作家歐亨利和一個朋友去超市里買餅乾,歐亨利禮貌...

有什麼可嗔的

經文:汝等比丘,若有人來,節節支解,當自攝心,無令...

助念時需要給亡者和冤親債主立牌位嗎

問: 有很多助念團在助念時,若感覺助念現場的氛圍不大...

婚姻過得很痛苦該怎麼辦

問: 師父好!前面幾個月,心情都很平靜,諸事比較順...

常有恐懼心理,應如何改變

問: 我常常有這麼一種恐懼心理,就是怕自己被冤親債主...

為何一直強調法身慧命的重要呢

問: 為什麼《金剛經》一直強調法身慧命的重要呢? 傳...

何故阿彌陀佛來了,為何不把此人接走

問: 有位信士,一次她病重,可能是她過去世種過善根...

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百丈大智禪師《叢林要則二十條》中說:煩惱以忍辱為菩...

憍者於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為性

隨煩惱二十:憍者,於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為性。能...

讓心能夠安住當下

我們的內心大多數時間都是不受自己所控制的,都會隨著...

供水的表義與方法

我們對諸佛所作的供養,可以有很多種,例如水、花、燃...

為什麼一念佛就妄念很多

問: 為什麼一念佛就妄念很多? 大安法師答: 其實不...

有此三婬,當受三途苦報

婬因者,無量劫來,行婬之事,納識田中,愛水潤生,今...

印光大師為何對女眾出家甚是反對

問: 弟子在《印光法師文鈔》中讀到印祖對女眾出家甚...

隨時隨地修懺悔

一天當中,無論我們面對什麼人,都可以修懺悔,真心懺...

如何是念佛止觀

念佛止觀就是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何為止?就是遮止...

學佛的目的與任務

無論做什麼事,都有一個目的。做事如果不預定一個目的...

說閑話之害

閑話,既曰閑話,有時是一種廢話、空話、謊話,甚至是...

天人的小五衰和大五衰

天人主要是指欲界天,當然也包括色界天,這些天人他在...

縱使業障太重,普賢菩薩都會暗中摩頂

世尊!我用心聞,分別眾生,所有知見。若於他方,恆沙...

輪迴

什麼是輪迴 輪迴又稱流轉、輪轉、生死輪迴,意思是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