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2014/01/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如今,不少入了佛門的人,頗費心機地四處奔走、勞身傷財,希望遇到某個道骨仙風或者慈眉善目的高僧,能夠單獨對自己面授機宜,傳授一個神秘的法門,使自己今生乃至來世永遠都能夠得到幸福和安樂,並擁有財富、地位、名聲等世間的一切圓滿。

在佛法裡面有沒有這樣的法呢?有!事實上,這樣的法已經被祖師大德們歸納成許多極為精煉的、膾炙人口的法語,出現在諸多論典之中。其中,比較著名的一句話就是《太上感應篇》中的開篇語:「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這十六個字絕對已經概括了人天乘佛法的精華,而且是每一個眾生獲得暫時人天道安樂的唯一方法。捨此之外,不可能存在另外一個法,可以使我們得到人天安樂。而且,如果我們的「身口意」偏離了這句話的教導,則必將遭遇諸多痛苦和災難。所以,作為一個初入佛門者,甚至是「老修行」,乃至那些心裡不打算入佛門學佛的、但卻渴望得到幸福、不想遭遇任何痛苦和災難的人,都必須首先對這句話所蘊含的真理進行仔細地思考和觀察,並在心裡對其生起決定性的信心,然後再依教奉行。

所謂禍,就是痛苦和災難;所謂福,就是安樂和幸福。在一般人眼裡,禍福的「發源地」是外境的某件事、某個人或者某個物品等。例如,不少人認為自己的幸福來源於外境的金錢、地位、名聲、住房等,遭遇的痛苦也是由於外在金錢、地位、名聲的匱乏。總之,他們認為幸福和痛苦都是從存在於外境某個地方的人、物或事上面「來到」我們面前的。

但是,這個錯誤的觀點遭受了當頭棒喝——「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這裡,古人用非常形象的語言告訴我們說,「禍」和「福」並不住在外境的任何地方,也不會以外境的某個人、某個物品、某件事作為「門」,穿過這些「門」來到我們面前,並降臨在我們身上;「禍」和「福」是我們自己對待外境的人、物、事的主觀態度、思想,以及行為和言語「召」來的。

我們對待外境事物的「身口意」如何召來「禍」和「福」呢?「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就像影子緊跟著我們的身體一樣,當我們用「善」的態度、思想,「善」的行為和語言對待外境的人、物和事的時候,我們就會召來「福」;當我們用「惡」的態度、思想,「惡」的行為和語言對待外境的人、物和事的時候,我們就會召來「禍」。

確實,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如何付出,就如何得到。我們所得到的,永遠不會是別的,而只能是我們自己所付出的。付出善良的當下,我們的心就已經處於善良的狀態;付出邪惡的同時,我們的心沒有辦法不是邪惡的。付出真誠,心就踏實;付出虛偽,心就空虛。付出慈悲,我們就會得到穩固深沉的安樂感;付出自私,我們就會得到揮之不去的危機感。付出寬容,我們自己也會感到寬鬆;付出責備,我們自己首先心弦緊繃。付出勤勉,我們就活得充實;付出懶惰,我們就過得無聊。付出軟語,收穫笑容;付出苛言,回收白眼。內心貪婪,則雖富猶貧;慷慨佈施,則雖貧猶富。傲慢待人,我們就永遠學不來別人的優點;謙虛應物,我們就會立即從別人那裡汲取長處。嫉妒成性,則所有超過自己的人都將成為敵人;隨喜眾生,則一切眾生的安樂都將是自己的安樂。

當一朵花出現在我們面前,這朵花本身並沒有帶給我們「禍」或者「福」的主觀動機,是我們看待這朵花的態度,給我們帶來了禍福。當用喜悅、滿足、慈悲的心態看待這朵花時,這朵花就似乎帶給我們快樂和幸福;當用厭惡、苛求、憤怒的心態看待這朵花時,則無論這朵花的花瓣多麼鮮艷芳芳,我們的內心不可能有絲毫的愉悅感。所以,外境的花不是禍福之門,自己看待花的態度才是真正的禍福之門。

這個世界到處都是美的,如果你看待世界的眼光是美的;這個世界將一無是處,如果你看待世界的心是吹毛求疵的。「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心和外境之間所遵循的規律就是這樣嚴謹而不錯亂!你的手輕撫牆壁,牆壁也會「輕撫」你的手;你用拳頭猛砸牆壁,牆壁也會不甘示弱。你對著牆壁喊「我愛你」,牆壁也會回音「我愛你」;你對著牆壁破口大罵,牆壁也會如數奉還。同樣,你用笑臉對待家人、朋友和同事,他們也會用笑臉對待你;你用真誠對待他們,他們就會把你當真誠的人看,併用真誠對待你。你如果對他們橫眉豎眼,他們也會對你齜牙咧嘴;你如果用虛偽對待他們,你也別想從他們那裡得到真誠。

所以,一個人要想得到世間的種種福報和安樂,去除種種災禍和不幸,必須將自己的心訓練得善良善良再善良,在內心培養起一切和安樂相應的美德,並將內心所具備的會召來痛苦的一切惡習剔除得乾乾淨淨。這是諸佛菩薩告訴我們獲得人天安樂的唯一門徑,除此之外,別無它途。任何人,如果捨棄這條正確的光明大道,試圖不去通過修正自心而獲得安樂,而將獲得安樂建立於外境之上,或什麼神秘的力量之上,則必將在痛苦的大海中漂泊,就像流浪的孤兒一樣,最終必然一無所獲。正如《入菩薩行論》中所云:「若不知此心,奧秘法中尊,求樂或避苦,無義終漂泊。」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任何一個學佛的人,或者想得到安樂的人,都必須一遍一遍地思維這句話所蘊含的真理,並需真正對其義理生起不可動搖的信心。只有這樣,這個人才能真正步入佛門,步入真正的安樂之道,並會自覺自願地修正自心,使自心趨於至善至美的境地!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有此三淫,當受三途苦報

淫因者,無量劫來,行淫之事,納識田中,愛水潤生,今...

各地城隍廟對聯

陽世三間,積善作惡皆由你; 古往今來,陰曹地府放過誰...

女眾夏天到寺院不能不知道的事

寧攪千江水,不動道人心;夏天到了請收起您的性感。 進...

現代人造業有四種特點

現代人造業有以下幾種顯著的特點,和以往時代迥然不同...

聖嚴法師:不知不覺佈施了一千萬

我有一位弟子,在二十年前家中尚不富有時,便偷偷在心...

走出宿命的陰影

從帶業與消業往生說起 學佛修行,主要努力的目標何在?...

佛陀遭誹謗的因果故事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一天正坐在法座上給弟子們說法,...

「不幸」的故事

改運、消災、改名,自古以來這種迷信就已深印於人們心...

【大藏經】楞嚴咒註音版

楞嚴咒註音版...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大藏經】【註音版】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地藏法門裡面一個重要的內容

地藏法門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教我們(認識)...

【推薦】佛教的精神與特色

第一章 佛教的特色 第一 佛是人而不是神 遍看全世界各...

若順若逆,總虛妄不實

【原文】 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覷破一切世情,若順若逆,...

生命有限,應積極尋求解脫

大家都知道,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也是有限的。人們追...

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整個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第一個,如果你有志於臨終...

大安法師:講預測和問災難是否正修

問: 我們有些同修很喜歡大談感應,或講些預知,問災...

這個苦諦很重要,你一定要從痛苦中覺悟

佛陀在詮釋逼迫的時候,他是分成三個次第來詮釋。就是...

秘密用功的法門

修學律宗的有源請教大珠慧海禪師說:和尚修道,有沒有...

每天念佛和看經的時間應如何分配

問: 每天念佛和看經的時間應如何分配? 大安法師答:...

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

凡夫之所以遭受痛苦,歸根結底是因為貪圖慾望,正如一...

禪話禪理30則

1。甜酸苦辣嘗遍,方知清淡滋味最美;萬水千山走過,...

外婆的往生紀實

我的外婆劉秀芝,山東省煙台人,今年93歲。外婆性格好...

認識因果律改造命運

目前的社會現實中,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這與我們幾...

沒受戒念佛能往生嗎

問: 在家修行沒有受過居士戒,如精進念佛能否往生西...

聖嚴法師《處處是金山》

凡夫不是佛,所以看到的人也不像佛;因為尚是未見佛性...

途中珍重

靈訓禪師在廬山歸宗寺參學時,有一天動念想下山,因此...

【佛教詞典】知淨語

略稱知淨。系比丘淨語之一。淨語,猶言忌詞。例如比丘...

【佛教詞典】百八數珠

即由一百零八顆珠粒貫串而成之念珠。為各種顆數所成念...

【視頻】妙境法師《止觀禪七的規矩》

妙境法師《止觀禪七的規矩》

【視頻】什麼是三千大千世界

什麼是三千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