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降伏煩惱應從少欲知足做起

太橋旦曾堪布  2012/08/10  大字體  護眼色

1、降伏煩惱應從少欲知足做起,過度的慾望會導向貪婪——一種極度擴張的慾望,根植於不切實際的期盼。想要矯正貪婪,需要從內在的滿足開始。若能做到少欲與知足有什麼好處呢?保持少欲知足的人不但沒有痛苦,無有疲勞,還會獲得身心自在。正如《涅槃經》中說:「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不悔恨。」

2、真正的英雄,並不是能打敗敵人的人,而是能降伏煩惱的行者。打敗敵人,只是一時的戰勝。降伏煩惱,才是永恆的勝利。打敗敵人其實會製造更多的敵人,降伏煩惱等於徹滅一切,也戰勝一切。

3、寂天菩薩曾說:「當我們得到一樣東西時,一個人想,如果我自己用,那別人用什麼?這種為他人著想的心態,是菩薩心態;另一個人想,如果我送給別人,那我自己用什麼?這種只為自己著想的心態,是魔鬼心態。」每當我自私的時侯,會採用此竅訣來應對,對我幫助很大,深具加持力!

4、輪迴就像戰場,我執與煩惱好比敵人,愛心和智慧是我們與我執和煩惱作戰的最佳武器,缺一不可。只要我們內心中具備愛心和智慧,人人都可以成為像英雄般的菩薩。誰具備愛心和智慧,誰就能戰勝我執與煩惱;誰缺乏愛心和智慧,誰就會輸給我執與煩惱。愛心和智慧,是要向內心尋求,而不是往外追尋。

5、人類很多時候為了自己的需求和利益輕易地傷害無辜的生命,就連娛樂時都在捉弄生命。然而對自己的身體卻非常珍愛,哪怕只是被蚊子咬都會發怒並將其打死,難道僅僅因為我們是人類就有權利這樣做嗎?還是因為「我」的存在,就可以傷害一切生命,而其它生命都不可以傷害我呢?

6、快樂,你希望得到,我希望得到,他、她、它也希望得到;痛苦,你不願承受,我不願承受,他、她、它也不願承受。這就是所謂一切眾生平等的道理。如果我們能真正體會到這個道理的話,就再也不會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了。

7、我們很多時候做人失敗,修行不成功,其原因是我們對自己缺乏智慧的自醒和自察,反而對他人投入了豐富的鑒別和想像。對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行舉止糊里糊塗;對他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卻一清二楚。其實我們應該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這樣才能使我們進步和成功。

8、凡夫眾生就像照相機:它能記錄很多影像,且還可以通過調整焦距和閃光燈等方法拍攝遠近大小明暗不同的照片,卻唯獨拍不到它自己——照相機。同樣,凡夫人能感知地球上的信息,也能研究上至太空下至地殼的現象,卻唯獨不清楚自己,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更不知道自己的本來面目——究竟實相。

9、佛教徒的首要職責,不是傳播表面的宗教形式,也不是擴大自宗的影響力,而是降伏自心的煩惱和發揮內在的潛能,在不傷害任何生命的前提下,懷著愛心去傳遞不變的真理,並力所能及地去完成自利利他、自覺覺他和自度度他的偉大事業。

10、我們看世界時,世界如此真實;想世界時,世界彷彿實有。這並不意味著世界不是心的顯現,也不表示世界不是如幻如夢、緣起性空,而是以無明的眼睛和迷惑的心所得出的結論。當我們看世界時,只凝視著世界的現象,而不知道五官是無明的產物;當我們想世界時,只觀察和分別世界,而體認不到心是迷惑的思想。

11、當有人批評你的時候,若是你自己沒有錯誤,何必為它而生氣煩惱?若是你真的有錯誤,為它生氣煩惱又有何意義?他說的是真話呀!正如《薩迦格言》中所說:「聰明人能勇敢地改正自己的錯誤,傻瓜連缺點都不敢承認;雄鷹能啄死有毒的大蛇,烏鴉連小蛇都不敢得罪。」

12、無論你的心再浮躁、再焦慮和煩惱,請你不要絕望,也不要過度的沮喪。因為你心的本質仍是如此的純潔、安寧、光明、慈愛和智慧。若明白其道理,並能做到發揮潛能的話,那麼我們的一切煩惱和痛苦會從中自然消融,所有的問題和麻煩也會自然化解,並能離苦得樂、寂靜自在。這就是所謂的解脫,也是證得涅槃。

13、我們聽聞佛法,如果沒有做到使不安定的心安定,就不能稱之為聞所生慧,而是聞法所生的知識;我們思維佛法,如果沒有做到使安定的心穩固,就不能稱之為思所生慧,而是思法所生的分別;我們修持佛法,如果沒有做到使穩固的心發揮功用,就不能稱之為修所生慧,而是修法所生的執著。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修行人要少欲知足

修行人要少欲知足,只要吃得飽、穿得暖、有個住處就行...

內心有障礙有煩惱該怎麼辦

我們有了障礙、煩惱怎麼辦?應該要用佛法來戰勝它。這...

印光大師念佛法語10則

1、吾人欲了生死,實不在多,只一「真信、切願、念佛...

黃磊:信仰就是讓自己的慾望少一些

很多人形容黃磊,都說他是一個書卷氣很重的男子,儒雅...

李炳南居士對邪婬的問答

問: 五戒之中邪婬一戒,有佛弟子告訴我,戒邪婬常做...

任是美滿一生,莫如淡薄一世

參禪人,身心萬不可浮華,不可驕泰,不可我慢。類如食...

世間有這四種人

舍利弗尊者和目犍連尊者在羅閱城的迦蘭陀竹園時,有一...

如何放下煩惱

問: 如何放下煩惱? 正如法師答: 人生在世,煩惱總是...

人生有三願就足已

台灣清華大學的賴建成教授曾經教育自己的兒子說人生有...

飭終津梁(臨終助念須知)

飭終津梁提要 臨命終時,四大分張,眾苦畢集。若非三昧...

學道之人的五種心

憨山大師在《示馬居士》法語中,以學道之人的五種心來...

做什麼都不要求回報

人們在世俗的生活中工作,是為了獲得某些報償。但出家...

【推薦】蓮池大師的德業

蓮池大師,是我們淨土宗的第八代祖師,他出生的時候就...

佛教講的無我是什麼意思

無我,佛在小乘藏教裡說三十七道品,其中有四個道品,...

厚味傷人無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師

厚味傷人無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師。明廉啟敬《修齡要旨...

尋找生命中的貴人

各位法師、各位同修、各位同學: 學習佛法我們常常要...

怎樣保護學佛人的信心

佛教講信解行證,如果沒有信,其他的全部談不上,解行...

念佛的兩大障礙

我們念佛的時候有什麼障礙要破除?一個是昏沉障,一個...

【推薦】念念不忘往生西方的大事

古人云,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聞,生死難了。我...

尸毗王剜眼施鷲緣

蟬聲唧唧穿梭在蓊蓊鬱郁的只樹給孤獨園中,傳遞著解夏...

五蘊身心與如來清淨法身有何異同

則知汝身與諸如來清淨法身,比類發明。如來之身,名正...

八佛名號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