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唐青龍寺三朝供奉大德行狀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唐青龍寺三朝供奉大德行狀

先師諱惠果和尚。俗姓馬氏。京兆府萬年縣歸明鄉人也。幼年九歲。便隨聖佛院。故三朝國師內道場持念賜紫沙門諱曇貞和尚。立志習經。至年十七。為緣和尚。常在內道場。持念不出。乃於興善寺三藏和上。求授大佛頂隨求等真言。秊十九。三藏邊教授灌頂散華。得轉法輪菩薩。和上云。我於南天竺國。散花得此尊。如今無異。異於吾後。弘傳總持大教。如我無異。又大曆八年。三月上旬。勅於慈恩寺。置方等道場。聖佛院和上。奉慈恩寺 勅。置方等道場微僧有二童子。年滿二十。堪授具戒。未敢專擅與出家剃頭。伏乞聖慈。許臣歸寺。與二童子。並授戒衣缽。 勅賜刀一口。於青龍大佛殿前。授 勅與和上二童子剃頭。賜袈裟衣缽各兩副。度官告住寺。天使和上送至慈恩寺訖。卻入內謝 勅。臣一界微僧。謝聖慈賜與二童子出家授戒。衣缽剃刀。官告及天使送至慈恩寺道場。授戒處訖。微僧不勝頂賀。授戒訖。秊二十二。又於無畏三藏和上弟子玄超和上邊。求授大悲胎藏毘盧遮那大瑜伽大教。及蘇悉地大瑜伽法。及諸尊瑜伽等法。一一親垂旨授。又於大興善寺三藏和上邊。求授金剛頂大瑜伽大教王經法。諸尊瑜伽密印。親承指示。先師在內所得。恩賜等盡將奉上三藏和上。充授法之恩。每於閣下。節食邀期。時念凡經數遍。年二十五。特奉恩旨詔命入內。於長生殿。當時有勅喚。對問。師有何功効。夾天雲。微僧未有功効。奉 勅便誠當時。喚童子八人。考召加持 恩命所問。盡皆成就轉瓶合竹。並得成就。 帝乃大喜。至大曆十年。於當寺。別 勅賜東塔院一所。置毘盧遮那灌頂道場。七僧持念。至大曆十一年。加持代宗皇帝。應時便差。 勅賜紫衣一對。口奏不敢受。應時卻進。勅雲。朕已賜師紫衣。何得不受。奏雲。一界微僧。賜紫不勝頂荷。即合便受。伏緣和上先皇賜紫。弟子不合與師齊。帝雲。師大孝。是朕之錯。 勅雲。他宗異姓上。存遵奉孝敬之心。於此以後。堪為國師。遂賜褐衣一對。奉 勅加持。花陽公主。三日得差。後於申未之問。公主忽然不語。 皇帝與宮人等。一向前。和上奏雲。時熱。望階下與宮人等。暫向微僧加持即令得差。其公主便差。言詞分明。皇帝大悅。賜絹一百匹。衣一對。謝 勅。臣一界微僧。謝聖慈賜絹及衣。不勝頂賀(三日口奏移公主) 大曆秊中。所有恩賜錢物。一千餘貫。盡修塔下功德。大曆十三年。奏請前後兩度巡南台。依師所奏。和上於觀音台。持念。夜久之間。大聖觀音。於大月輪中。現大身相。光明由如白日。祥雲皎潔。同時數百千人。遙共瞻禮。大曆十三年。 勅長生殿內道場三朝傳法灌頂歿故三藏和上。 勅語惠果。三藏和上歿後。將為佛法無去時。聞師學得大法。總在緣國事□和上所邊。授得念誦法門。多有廢忘。他日降舉問道。即是師位。大曆十三年十月十五日。高李憲誠宣。建中年初。有訶陵國僧辨弘。從本國。將銅鈸一具。奉上聖佛院。螺兩具。銅□瓶四。□奉上和上。充供養。求授胎藏毘盧遮那大法。建中二年。新羅國僧惠日。將本國信物。奉上和上。求授胎藏金剛界蘇悉地等。並諸尊瑜伽三十本。已來授訖。精通後時。卻歸本國。廣弘大教。精誠絕粒持念。悉地現前。遂白日沖天竺國王宮中瞻禮。求乞其法。空中□言西大唐國。有秘密法法有青龍寺。同年新羅國僧悟真。授胎藏毘盧遮那及諸尊持念教法等。至貞元五秊。往於中天竺國。大毘盧遮那經梵夾餘經。吐藩國身歿。當院弟子僧義明。義滿。義澄。同時於和上。求授毘盧遮那胎藏蘇悉地等經三十本。貞元五年。奉 勅於當寺大佛殿□。令七僧祈雨。第七日夜雨足各賜絹一束。茶十串表謝。奉 勅於右衛。龍迎真身入內。貞元六年四月□曰。奉 勅令僧惠果入內。於長生殿。為國持念。在內七十餘日。放歸。每人賜絹三十匹。茶二十串。後乃分番上下。□賜四時衣物。三節料。當年杜相公黃裳韋相公親詣受灌頂。學持念。再奏請巡台。奉 勅宜依。充觀音寺大德。貞元九秊。後至十三秊。義恆。義一。義政。義□。義操。義雲。智興。義慜。行堅。圓通。義倫。義播。義潤。俗弟子吳殷。開丕等。約五十人學法。貞元十四年。五月大旱。五月上旬。奉 勅祈雨。七日。在內道場。專精持念。祈雨日足。 恩賜絹一束。茶十串。謝。臣僧等。素無功行。天降甘雨。皇帝感化。僧等謝絹及茶。不勝頂賀。貞元十五年。八月下旬。加持皇太子。三日得差。各賜絹二十匹吳綾五十匹。茶二十串。臣等一界微僧。謝聖慈賜綾絹及茶。不勝頂賀。十六年冬十一月十六日。神威軍焦護軍。請和上軍宅供養。並和上寫真。裝飾送院。十八年。和上得疾漸重。進狀請退。恩命放歸。且令寺將息。 朕意欲存終始。讚即不得。其年八月中旬。捨衣缽。付屬義明等七人授用。貞元十九年。日本國僧空海。奉 勅將摩衲及國信物五百餘貫文。奉上和上。盡將修飾道場供養。求授大悲胎藏金剛界。並諸尊瑜伽教法。經五十本。登時見境界梵阿字日月輪。現入口中。貞元二十一年。八月五日。改為永貞元秊。十二月十五日。北首掩終。至元和元年正月十七日。弟子道俗約千餘人。送葬。至孟村龍原大師塔側。厥後至寶曆二年八月二十一日。義一。深達。義丹。滻川之側。表藺村。建塔移葬。開成四年。正月十三日。日本國僧圓行。將法衣信物。

(寫本批雲)

承安元年(大歲辛卯)八月二十五日戌剋書畢

中川本也

觀應元年九月晦日。於東寺西院僧坊。書寫之訖。為一具抄中以足之也。

大法師跋他羅摩抳

一校了文字多誤

明曆四年(戊戌)姑洗中旬加修復畢不可及外見也           (改杲快)

權少僧都 了深


上篇:大唐故大德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行狀

下篇:付法藏因緣傳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史傳部目錄

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註音版】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部執異論

部執異論一卷 天友大菩薩造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佛滅...

大方廣佛華嚴經感應傳

大方廣佛華嚴經感應傳 四明山大方廣無生居士胡幽貞刊...

大唐西域記

大唐西域記序 竊以穹儀方載之廣,蘊識懷靈之異,《談...

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

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 門人灌頂撰 大師諱智顗。字德安。...

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淨土境觀要門

淨土境觀要門 元傳天台宗教興教大師虎谿沙門 懷則述...

佛說七女經

佛說七女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於...

【註音版】大方等如來藏經

大方等如來藏經...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等譯 如是我...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

人天眼目

人天眼目序 予遊方時。所至盡誠。諮扣尊宿五宗綱要。...

佛說薩鉢多酥哩踰捺野經

佛說薩鉢多酥哩踰捺野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

【註音版】大寶積經陏伽長者會

大寶積經陏伽長者會...

【佛教詞典】諸行生時九法俱起

【諸行生時九法俱起】 p1356 大毗婆沙論三十九卷四頁雲...

【佛教詞典】無餘

無餘者,謂無餘事滅。...

應該為現在做點什麼呢

有一天,我在敦化南路散步,突然有人從背後追上我,她...

放生的動物被抓就不需放了嗎

邵慧圓居士對於放生一事,苦於沒有萬全之策,寫信給大...

讀誦佛經不可不知的三件事

應該怎麼樣讀誦佛經才能更好的受益呢?愚見以為,讀誦...

北周高僧靜藹大師

今天我們介紹給大家,淨土宗的一位祖師,是特別的奇和...

野百合也有屬於自己的春天

很多朋友都喜歡憨豆先生,該片票房在歐洲突破1億美元...

如何看待人間佛教與淨土法門的關係

問: 如何看待人間佛教與淨土法門的關係? 大安法師答...

百丈大智禪師的叢林要則二十條

叢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精進以持戒為...

你要不動,外面的世界不會動

整個修行當中就是四個字:莫向外求!你一定心中有仁者...

念佛總是進進退退怎麼辦

問: 我非常相信極樂世界有尊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可...

錢是別人的,但消的是自己的福報

這次去普陀山,偶聽道慈方丈開示,說到一兩黃金四兩福...

什麼是念佛人的都攝六根

為什麼念佛人要都攝六根呢?都攝六根不是都攝那個第一...

修止觀者應調五事

修止觀者,質言之,即調五事也。 一、調食 食之時義大...

【視頻】《般泥洹後灌臘經》風柯月渚讀誦

《般泥洹後灌臘經》風柯月渚讀誦

【視頻】《佛說月光菩薩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月光菩薩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