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智度論卷第八十九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智度論釋四攝品第七十八之餘(卷八十九)

聖者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經】

「云何為八十隨形好?一者、無見頂;二者、鼻直高好,孔不現;三者、眉如初生月,紺琉璃色;四者、耳輪埵成;五者、身堅實,如那羅延;六者、骨際如鉤鎖;七者、身一時迴如像王;八者、行時足去地四寸,而印文現;九者、爪如赤銅色,薄而潤澤;十者、膝骨堅著圓好;十一者、身淨潔。十二者、身柔軟。十三者、身不曲。十四者、指長纖圓;十五者、指文莊嚴;十六者、脈深;十七者、踝不現;十八者、身潤澤;十九者、身自持,不逶迤;二十者、身滿足;二十一者、識滿足;二十二者、容儀備足;二十三者、住處安無能動者;二十四者、威震一切;二十五者、一切樂觀;二十六者、面不大長;二十七者、正容貌,不撓色;二十八者、面具足滿;二十九者、脣赤如頻婆果色;三十者、音響深;三十一者、臍深圓好;三十二者、毛右旋;三十三者、手足滿;三十四者、手足如意;三十五者、手文明直;三十六者、手文長;三十七者、手文不斷;三十八者、一切恶心眾生見者和悅;三十九者、面廣姝;四十者、面淨滿如月;四十一者、隨眾生意,和悅與語;四十二者、毛孔出香氣;四十三者、口出無上香;四十四者、儀容如師子;四十五者、進止如像王;四十六者、行法如鵝王;四十七者、頭如摩陀羅果;四十八者、一切聲分具足;四十九者、牙利;五十者、舌色赤;五十一者、舌薄;五十二者、毛紅色;五十三者、毛潔淨;五十四者、廣長眼;五十五者、孔門相具足;五十六者、手足赤白如蓮華色;五十七者、臍不出;五十八者、腹不現;五十九者、細腹;六十者、身不傾動;六十一者、身持重;六十二者、其身份大;六十三者、身長;六十四者、手足淨潔軟澤;六十五者、邊光各一丈;六十六者、光照身而行;六十七者、等視眾生;六十八者、不輕眾生;六十九者、隨眾生音聲不過不減;七十者、說法不差;七十一者、隨眾生語言而為說法;七十二者、一發音報眾聲;七十三者、次第有因緣說法;七十四者、一切眾生不能盡觀相;七十五者、觀者無厭足;七十六者、發長好;七十七者、發不亂;七十八者、發旋好;七十九者、髮色好如青珠;八十者、手足有德相。須菩提!是八十隨形好,佛身成就。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以二施攝取眾生,所謂財施、法施,是為菩薩希有難及事。

「云何為菩薩摩訶薩愛語攝取眾生?菩薩摩訶薩以六波羅蜜為眾生說法,作是言:『汝行六波羅蜜,攝一切善法。』

「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利行攝取眾生?菩薩摩訶薩長夜教眾生,令行六波羅蜜。

「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同事攝取眾生?菩薩摩訶薩以五神通力故,種種變化,入五道中,與眾生同事。

「以此四事而攝取之。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教化眾生:善男子!當善學分別諸字,亦當善知一字乃至四十二字:一切語言,皆入初字門;一切語言,亦入第二字門;乃至第四十二字門,一切語言皆入其中。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是眾生應如是善學四十二字。善學四十二字已,能善說字法;善說字法已,善說無字法。須菩提!如佛善知字法、善知字、善知無字,為無字法故說字法。何以故?須菩提!過一切名字故,名為佛法。」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若眾生畢竟不可得,法亦不可得,法性亦不可得,畢竟空故、無始空故。

「世尊!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行禪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蜜、檀波羅蜜時,行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三十七助道法,十八空,行空、無相、無作三昧,八背捨、九次第定,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云何住報得五神通為眾生說法?

「眾生實不可得;眾生不可得故,色不可得,乃至識亦不可得;五眾不可得故,六波羅蜜乃至八十隨形好皆不可得。是不可得中,無眾生、無色乃至無八十隨形好。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為眾生說法?

「世尊!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薩尚不可得,何況當有菩薩法!」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

「眾生不可得故,當知是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始空、散空、諸法空、自相空、性空、不可得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

「當知五陰空、十二入空、十八界空;十二因緣空、四諦空;我空,壽者、命者、生者、養者、育者、眾數者、人者、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見者皆空。

「眾生不可得故,當知四禪空、四無量心空、四無色定空;當知四念處空乃至八聖道分空;空空、無相空,無作空;八背捨空、九次第定空。

「眾生不可得故,當知佛十力空、四無所畏空,四無礙智空、十八不共法空,當知須陀洹果空、斯陀含果空、阿那含果空、阿羅漢果空、辟支佛道空,當知菩薩地空,當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空。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如是見一切法空,為眾生說法,不失諸空相。

「是菩薩如是觀時,知一切法無礙;知一切法無礙已,不壞諸法相,不二不分別,但為眾生如實說法。

「譬如佛所化人,化人復化作無量千萬億人,有教令佈施者,有教持戒、有教忍辱、有教精進、有教禪定、有教智慧、有教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者,於汝意云何:佛所化人有分別破壞諸法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是化人無心、無心數法,云何分別破壞諸法?」

「以是故,須菩提!當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為眾生如應說法,拔出眾生於顛倒地,令眾生各得如所應住地,以不縛不脫法故。何以故?須菩提!是色不縛不脫,受、想、行、識不縛不脫;色無縛無脫不是色,受、想、行,識無縛無脫不是識。何以故?色畢竟清淨故,受、想、行、識乃至一切法,若有為、若無為,亦畢竟清淨故。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為眾生說法,亦不得眾生及一切法。一切法不可得故,菩薩以不住法故,住諸法相中,所謂色空,乃至有為、無為法空。何以故?色乃至有為、無為法,自性不可得故,無有住處。無所有法不住無所有法,所有法不住所有法,自性法不住自性法,他性法不住他性法。何以故?是一切法皆不可得故,不可得法當住何處?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是諸空,能如是說法,如是行般若波羅蜜,於諸佛及聲聞、辟支佛無有過。何以故?諸佛、菩薩、辟支佛、阿羅漢得是法已,為眾生說法,亦不轉諸法相。何以故?如、法性、實際不可轉故。所以者何?諸法性無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法性、如、實際不轉,色與法性異不?色與如、實際異不?受、想、行、識,乃至有為、無為法,世間、出世間,有漏、無漏異不?」

佛言:「不也!色不異、法性不異,如不異,實際,受、想、行、識,乃至有漏、無漏亦不異。」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色不異、法性不異,如不異,實際,受、想、行、識,乃至有漏、無漏不異者,云何分別黑法有黑報,所謂地獄、餓鬼、畜生?白法有白報,所謂天及人?黑白法有黑白報?不黑不白法有不黑不白報,所謂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須菩提:「世諦故,分別說有果報,非第一義;第一義中不可說因緣果報。

「何以故?是第一義,實無有相,無有分別,亦無言說,所謂色乃至有漏、無漏法,不生不滅相,不垢不淨,畢竟空、無始空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以世諦故,分別說有果報,非第一義者,一切凡夫人應有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凡夫人為知是世諦法、是第一義諦不?若知,是凡夫人應是須陀洹果,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以凡夫人實不知世諦、不知第一義諦、不知道、不知分別道果,云何當有諸果?須菩提!聖人知世諦、知第一義諦,有道、有修道,以是故聖人差別有諸果。」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修道得果不?」

佛言:「不也!須菩提!修道不得果,不修道亦不得果,亦不離道得果,亦不住道中得果。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為眾生故分別果,亦不分別是有為性、無為性。」

「世尊!若不分別有為性、無為性得諸果者,云何世尊自說:『三結盡,名須陀洹果;淫、怒、癡薄故,名斯陀含果;五此間結盡,名阿那含果;五彼間結盡,名阿羅漢果;所有集法皆滅散相,名辟支佛道;一切煩惱習斷故,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我當云何知不分別有為性、無為性得諸果?」

佛告須菩提:「汝以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果是有為、是無為?」

須菩提言:「世尊!皆是無為!」

「須菩提!無為法中有分別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通達一切法——若有為、若無為,一相所謂無相;是時,有分別若有為、若無為不?」

「不也!世尊!」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為眾生說法,不分別諸法——所謂內空故,乃至無法有法空故。是菩薩自得無所著法,亦教人令得無所著法,若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初禪乃至第四禪,慈、悲、喜、捨,無邊虛空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若四念處乃至一切種智。是菩薩自不著故,亦教他令得無所著,無所著故無所礙。

「譬如佛所化人佈施,亦不受佈施報,但為度眾生故,乃至行一切種智,不受一切種智報。菩薩摩訶薩亦如是,行六波羅蜜,乃至一切法,有漏、無漏,有為、無為不住,亦不受報,但為度眾生故。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善達一切諸法相故。」

【論】

問曰:

八十隨形好是莊嚴身法,「識滿足」何以在隨形好中?

答曰:

此識是果報生識,世間好丑自然而知。

凡人識不具足故,學人法乃知;佛一歲具足滿乃生故,身、識皆具足。

餘人若八月、若九月處胎,總言十月;菩薩處胎十月,總得一歲,身根具足故,果報得識亦具足。

問曰:

足安立住處,與安住處何異?

答曰:

「住處安」者,如白衣勇士,牢持器仗,安據住處,則不可動。

又出家時,魔民、惡鬼無能動轉令退敗者。

四十二字義,如摩訶衍中說。

「一字盡入諸字」者,譬如兩一合故為二,三一故為三,四一為四,如是乃至千萬。

又如「阿」字為定,「阿」變為「羅」,亦變為「波」;如是盡入四十二字。

「四十二字入一字」者,四十二字盡有「阿」分,「阿」分還入「阿」中。

善知字故,善知諸法名;善知諸法名故,善知諸法義。

「無字」即是諸法實相義。所以者何?諸法義中,諸法無名字。

須菩提問:「若諸法畢竟空無名字,云何菩薩住果報六神通,為眾生說諸法?」

若畢竟無眾生,則無有法!

佛可須菩提言:「如是!以十八空故,一切法不可得,我、眾生乃至知者、見者,乃至當知佛、菩薩皆空。」

如是知已,而為眾生說是空法。若眾生是有而為說空,是則不可;以眾生空,但從顛倒有,是故菩薩不失於空而為說法。

「不失」者,不作「諸法皆空,所說不空」;若以所說不空,則為失空相;若口說空,而心是有,是亦為失。

此中佛自說:「不二不壞法相故。」

欲明瞭是事,說譬喻:如佛所化作化人,而為說法,持戒、佈施諸功德。

若以如是方便說法,是則無咎,則能拔出眾生於顛倒,無縛無解故。

第一義中無縛無解;世諦故有縛有解。

此中佛自說因緣:「色不縛不解。何以故?是不縛不解中,無色相故;乃至識亦如是。」

菩薩如是用不住法故,住空法中為眾生說法。眾生不可得,眾生及一切法不可得故。

此中佛自說因緣,所謂:

「無所有法不住無所有」:譬如虛空不住虛空。

「自性法不住自性法」:譬如火不住火中。

「他性法不住他性法」:譬如水性中無火性;又他性不定故。

若能如是清淨說法,是菩薩於諸佛賢聖則無有過。

何以故?諸佛、賢聖不著一切法;說法者亦不著一切法。

諸佛、賢聖以畢竟空、皆寂滅相為心所行;說法者亦如是。

諸佛、賢聖入三解脫門,得一切法實性,所謂無餘涅槃;說法者隨是法故,無咎。

此中佛自說因緣:「諸佛、賢聖得是法已,為眾生說法,不轉法性,法性空無相故。」

須菩提問:「若不轉法性,色等諸法與法性異不?」

佛答:「不也!」何以故?色等諸法實相,即是法性故。

佛意:以菩薩說法時,亦不壞法性。

須菩提問:「色等諸法亦與法性不異,何以故但貴法性?」

以佛答「色不異法性」故,故須菩提難:「若不異者,云何分別有善惡、白黑、須陀洹等諸果?」

佛答:「色等法雖不離法性,以世諦故有分別;於第一義中無分別。」

何以故?得第一義聖人無所分別,聞有所得不喜,聞無所有不憂;得空、無相證故,乃至微細法尚不取相,何況分別有善惡!未得實相者,欲得第一義故,有所分別。

佛此中自說因緣:「是法無言說,亦無生滅垢淨法者,所謂畢竟空、無始空。」

問曰:

此中何以但說二空名為法?

答曰:

一切所有:若法、若眾生。若言「畢竟空」,則破諸法;若言「無始空」,則破眾生。破此二法已,則一切法盡破。

此中菩薩為眾生說法,是故以二空破二事;雖有餘空,不如畢竟空甚深畢盡。餘空如火燒木,猶有灰燼;畢竟空無灰無燼。

有人言:若說十八空無咎,略說故說二空。

須菩提言:「若以世諦故分別有善惡、白黑及諸聖果者,第一義中,凡夫人應有須陀洹等聖果!」

何以故?若以世諦虛妄中分別有諸賢聖者,第一義中凡夫應作賢聖。

須菩提分別實相、凡夫為異。佛言:「第一義一相」;是故須菩提言:「凡夫應是聖人!」

爾時,佛答:「若凡夫知分別是第一義、是世諦者,凡夫人應有須陀洹等諸聖果;以凡夫實不知道,不知分別道,不知行道、修道,何況得道果!」

佛言:「聖人能作是分別故,說是聖果。」

爾時,須菩提自知有失,故言:「無量、無相、無動性中,我云何取相欲量無量法?云何強以凡夫法為聖果?」

爾時受佛語,知「行道者得果,不行道者不得果」;是故白佛:「修道得果不?」

佛言:「不。」

問曰:

佛上說分別修道、得道果,今云何言「不」?

答曰:

佛先說非著心;今須菩提以著心問,欲從道中出果,如麻中出油。

若爾者,道之與果,同為虛誑,是故言「不」。

聽者生念:若「修」不得,「不修」應當得!

是故佛言:「修尚不得,何況不修!」

譬如二人欲有所到:一者、住,不行;二者、失道。二俱不到。

若不修道,尚無少許攝心樂,何況道果!

若心取相修道,雖有攝心禪定樂,無有道果;若不取相著心修道,則有道果。

是故佛說:「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不分別有為、無為性故,有道果差別。」

爾時,須菩提問:「若爾者,佛何以故說斷三結得須陀洹,有如是等分別?」

佛以反問答:「於汝意云何:汝以須陀洹果等是有為、是無為?」

須菩提言:「是無為。」

佛言:「若爾者,無為中有差別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若無分別,汝云何作難?」

又復問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通達一切法一相,所謂無相,住三解脫門中,證涅槃時,是時有法分別——若有為、若無為不?」

答言:「不也!」

佛意:唯是心為真實,餘時皆虛誑,汝云何作難?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不分別一切法,住內空等諸空中,是大清淨;自不著,亦教眾生令無所著,所謂檀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菩薩道中皆教令不著。

譬如佛所化人行佈施等,亦不分別佈施等,亦不受佈施等法果報,但為利益度眾生故。

菩薩心亦如是。何以故?善通達諸法性故。

「善通達」者,不取法性相,亦不住法性中;於法性中不疑、不悶而說法,無罣、無礙、無遮,是則通達法性。

◎大智度論釋善達品第七十九

【經】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善達諸法相?」

佛告須菩提:「譬如化人不行淫、怒、癡,不行色乃至識,不行內、外法,不行諸煩惱結使,不行有漏法、無漏法,世間法、出世間法,有為法、無為法,亦無聖果;菩薩亦如是,無有是事,亦不分別是法,是名善達諸法相。」

須菩提言:「世尊!化人云何有修道?」

佛言:「化人修道,不垢不淨,亦不在五道生死。須菩提!於汝意云何?佛所化人,有根本實事,有垢有淨不?」

須菩提言:「不也!佛所化人,無有根本實事,亦無垢無淨,亦不在五道生死。」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善達諸法相,亦如是。」

須菩提言:「世尊!一切色如化不?一切受、想、行、識如化不?」

佛言:「一切色如化,一切受、想、行、識如化。」

「世尊!若一切色如化,一切受、想、行、識如化,一切法如化;化人無色,無受、想、行、識,無垢無淨,無五道生死,亦無解脫處,菩薩有何等功用?」

佛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菩薩摩訶薩本行菩薩道時,頗見有眾生從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中得解脫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不見眾生從三界得解脫。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見知一切法如幻、如化。」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見知一切法如幻、如化,為何事故行六波羅蜜、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三十七助道法,乃至行大慈大悲、淨佛國土、成就眾生?」

佛告須菩提:「若眾生自知諸法如幻、如化,菩薩摩訶薩終不於阿僧祇劫為眾生行菩薩道。須菩提!以眾生自不知諸法如幻、如化,以是故,菩薩摩訶薩於無量阿僧祇劫行六波羅蜜,成就眾生、淨佛國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如夢、如響、如影、如焰、如幻、如化,眾生在何處住,菩薩行六波羅蜜而拔出之?」

「須菩提!眾生但住名相虛妄憶想分別中,是故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於名相虛妄中拔出眾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名?何等是相?」

佛言:「此名強作假施設,所謂此色,此受、想、行、識,此男、此女,此大、此小,此地獄、此畜生、此餓鬼,此人、此天,此有為、此無為,此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此佛道。

「須菩提!一切和合法皆是假名;以名取諸法,是故為名。

「一切有為法,但有名相,凡夫愚人於中生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故,於名字中教令遠離;作是言:『諸眾生!是名但有空名,虛妄憶想分別中生,汝等莫著虛妄憶想!此事本末皆無,自性空故,智者所不著。』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故,為眾生說法。

「須菩提!是為名。

「何等為相?

「須菩提!有二種相,凡夫人所著處。何等為二?一者、色相,二者、無色相。

「須菩提!何等名色相?諸所有色,若麁若細、若好若丑,皆是空;是空法中憶想分別著心,是名為色相。

「何等是無色相?諸無色法,憶想分別,著心取相故生煩惱,是名無色相。

「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故,教眾生遠離是相,著無相法中,令不墮二法——所謂是相、是無相。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教化眾生遠離相,令住無相性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但有名相,云何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能自饒益?亦教他人令得善利?云何菩薩具足諸地,從一地至一地,教化眾生令得三乘?」

佛告須菩提:「若諸法根本定有、非但名相者,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能自益,亦不能利益他人。

「須菩提!諸法無有根本實事、但有名相,是故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能具足禪波羅蜜,無相故;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蜜、檀波羅蜜,無相故。具足四禪波羅蜜,四無量心波羅蜜,四無色定波羅蜜,無相故。具足四念處波羅蜜,無相故;乃至具足八聖道分波羅蜜,無相故。具足內空波羅蜜,無相故;乃至具足無法有法空波羅蜜,無相故。足具八背捨波羅蜜,無相故;具足九次第定波羅蜜,無相故。具足佛十力波羅蜜,無相故,乃至具足十八不共法波羅蜜,無相故。是菩薩無相故,自具足是善法,亦教他人令具足善法,無相故。

「須菩提!若諸法相當實有如毫釐許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能知諸法無相、無憶念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教眾生令得無漏法。何以故?一切無漏法,無相、無憶念故。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無漏法利益眾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無相、無憶念,云何數是聲聞法、是辟支佛法、是菩薩法、是佛法?」

佛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無相法與聲聞法異不?」

「不也!世尊!」

「無相法與辟支佛法、菩薩法、佛法異不?」

「不也!世尊!」

佛告須菩提:「無相法即是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法、菩薩法、佛法。」

須菩提言:「如是!世尊!」

「須菩提!以是因緣故,當知一切法皆是無相。」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學是一切法無相,得增益善法,所謂六波羅蜜,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何以故?菩薩不以餘法為要,如三解脫門,所謂空、無相、無作。所以者何?一切善法皆入三解脫門。何以故?一切法自相空,是名空解脫門;一切法無相,是名無相解脫門;一切法無作無起相,是名無作解脫門。

「若菩薩摩訶薩學三解脫門,是時能學五陰相,能學十二入相,能學十八界相,能學四聖諦、十二分因緣法,能學內空、外空乃至無法有法空,能學六波羅蜜,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能學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能學五受陰相?」

佛告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知色相,知色生滅,知色如。

「云何知色相?知色畢竟空,內分異,虛無實;譬如水沫無堅固,是為知色相。

「云何知色生滅?色生時無所從來、去無所至;若不來不去,是為知色生滅相。

「云何知色如?是色如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垢不淨,是為知色如。

「須菩提!如,名如實不虛;如前,後、中亦爾,常不異,是為知色如。

「云何知受相?云何知受生滅?云何知受如?

「菩薩知諸受相如水中泡,一起一滅,是為知受相。

「知受生滅者,是受無所從來、去無所至,是為知受生滅。

「知受如者,是如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垢不淨,是為知受如。

「云何知想相?云何知想生滅?云何知想如?

「知想相者,是想如焰,水不可得,而妄生水想,是為知想相。

「知想生滅者,是想無所從來、去無所至,是為知想生滅。

「知想如者,諸想如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轉於實相,是為知想如。

「云何知行相?云何知行生滅?云何知行如?

「知行相者,行如芭蕉,葉葉除卻,不得堅實,是為知行相。

「知行生滅者,諸行生無所從來、去無所至,是為知行生滅。

「知行如者,諸行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垢不淨,是為知行如。

「云何知識相?云何知識生滅?云何知識如?

「知識相者,如幻師幻作四種兵,無有實,識亦如是。

「知識生滅者,是識生時無所從來,滅時無所去,是為知識生滅。

「知識如者,知識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為知識如。

「云何知諸入?眼、眼性空,乃至意、意性空;色、色性空,乃至法、法性空。

「云何知界?眼、眼界空,色、色界空,眼識、眼識界空;乃至意識界亦如是。

「云何知四聖諦?知苦聖諦時,遠離二法,知苦諦不二不別,是名苦聖諦;集、滅、道亦如是。

「云何知苦如?苦聖諦即是如,如即是苦聖諦;集滅、道亦如是。

「云何知十二因緣?知十二因緣不生相,是名知十二因緣。」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各各分別知諸法,將無以色性壞法性,乃至一切種智性壞法性耶?」

佛告須菩提:「若法性外更有法者,應壞法性。法性外法不可得,是故不壞。何以故?須菩提!佛及佛弟子知法性外法不可得故,不說法性外有法。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應學法性!」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若學法性,為無所學?」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學法性,則學一切法。何以故?一切法即是法性。」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一切法即是法性?」

佛言:「一切法皆入無相無為性中,以是因緣故,學法性則學一切法。」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即是法性,菩薩摩訶薩何以學般若波羅蜜、禪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蜜、檀波羅蜜?菩薩摩訶薩何以學初禪,第二、第三、第四禪?菩薩摩訶薩何以學慈、悲、喜、捨?何以學無邊虛空處、無邊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何以學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何以學空、無相、無作解脫門?何以學八背捨、九次第定,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何以學六神通?何以學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何以學生剎利大姓、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何以學生四天王天處、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何以學生梵天王住處、光音天、遍淨天、廣果天、無想定、淨居天?何以學生無邊空處、生無邊識處、生無所有處、生非有想非無想處?何以學初發意地,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地?何以學聲聞地、辟支佛地、菩薩法位?何以學成就眾生、淨佛國土?何以學諸陀羅尼?何以學樂說法?何以學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學已得一切種智,知一切法?

「世尊!諸法法性中無是分別!世尊!將無菩薩墮非道中?何以故?世尊!法性中無如是分別。法性中無色,無受、想、行、識,諸法性亦不遠離色、受、想、行、識;色即是法性,法性即是色,受、想、行、識,亦爾;一切法亦如是。」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色即是法性,受、想、行、識即是法性。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若法性外見有法者,為不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知一切法性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知一切法即是法性已,以無名相之法,以名相說,所謂是色,是受、想、行、識,乃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譬如工幻師若幻師弟子,多人處立,幻作種種形色:男、女,象、馬,端嚴園林,及諸廬館、流泉、浴池,衣服、臥具,香華、瓔珞,餚饍飲食,作眾伎樂,以樂眾人。又復幻作人,令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修智慧。是幻師復幻作剎利大姓、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處、須彌山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以示眾人;復幻作梵眾天、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天;復幻作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

「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行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行初地乃至行十地,入菩薩位,遊戲神通,成就眾生,淨佛國土,遊戲諸禪、解脫、三昧;行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具足佛身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以示眾人。

「是中無智之人,嘆:未曾有!是人多能,巧為眾事,娛樂眾人,種種形色,乃至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莊嚴佛身。

「其中有智之士思惟言:未曾有也!是中無有實事,而以無所有法娛樂眾人,令有形相,無事事相,無有有相。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不見離法性有法,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故,雖不得眾生,而自佈施,亦教人佈施,讚歎佈施法,歡喜讚歎行佈施者;自持戒,亦教人持戒;自忍辱,亦教人忍辱;自精進,亦教人精進;自行禪,亦教人行禪;自修智慧,亦教人修智慧,讚歎修智慧法,歡喜讚歎修智慧者。自行十善,亦教人行十善,讚歎行十善法,歡喜讚歎行十善者。自受行五戒,亦教他人受行五戒,讚歎五戒法,歡喜讚歎受行五戒者。自受八戒齋,亦教他人受八戒齋,讚歎八戒齋法,歡喜讚歎行八戒齋者。自行初禪,乃至自行第四禪。自行慈、悲、喜、捨。自行無邊空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亦教他人行。自行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自行三解脫門,佛十力乃至自行十八不共法,亦教他人行十八不共法,讚歎十八不共法,歡喜讚歎行十八不共法者。

「須菩提!若法性前、後、中有異者,是菩薩摩訶薩不能以方便力示法性、成就眾生。須菩提!以法性前、後、中無異,是故是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為利益眾生故,行菩薩道。」

【論】

問曰:

佛品品中說「通達諸法相」,今須菩提何以更問?

答曰:

是般若波羅蜜無一定相,無言說故,雖數聞猶未足,是故更問。

譬如犢子雖大,善母美乳,飲猶不止;佛大慈悲,猶如善母,般若波羅蜜如美乳,須菩提如犢子,雖數聞諸法相,猶未厭足。

復次,唯佛一切智能通達諸法實相,餘人雖達,不能究盡,是故問。

「餘菩薩未作佛,云何能通達?」

佛以譬喻答:如幻化人,無三毒、諸煩惱結使,無心、心數法,內外、有漏無漏法中所不攝,不墮凡夫法,亦不墮聖果中,不得言是須陀洹等;亦能發他心善惡,所為變化事,必能令成就。此變化其實不垢不淨,六道所不攝。

菩薩身亦如是,無三毒等煩惱,知是心、心數法皆是先世虛誑顛倒法因緣生故,不信、不隨逐。能如是行,是為善通達諸法相。

是時,須菩提雖善知空,以貴敬尊重佛法、不能限量佛法故問佛:「世尊!一切色等法皆空如化耶?」

佛答:「一切色等法皆如化。」汝貴重佛法故,不敢言空,我以一切智故,能說諸法空;如餘人貴師子力,師子自不貴其力。

爾時,須菩提言:「若一切法畢竟空,皆如化,佛何以種種讚菩薩功德——因菩薩故斷三惡道,能拔出眾生令得涅槃?」

佛反問須菩提:「於汝意云何?菩薩本行菩薩道時,見定有眾生從五道中拔出不?」

須菩提言:「無也!」

佛可其意:「如是!如是!」

何以故?菩薩得無生法忍時,知見一切法如幻、如化。

須菩提言:「若爾者,菩薩以何事故行六波羅蜜等?」

佛答:

「若眾生自知諸法空、如幻,菩薩則無功夫。」

復次,若諸法決定空相,則菩薩無功夫;令諸法非實非空,過諸語言道,畢竟空寂滅相。眾生不知是事故,生吾我心,起惡罪業,受無量苦;是故菩薩知諸法實相,生大悲心。

如長者有子,盲而飲毒,長者知其必死,起種種方便,遮令不飲;菩薩亦如是,見是眾生顛倒無明盲故,飲三毒,則生大悲心,於無量阿僧祇劫,修六波羅蜜,淨佛國土、教化眾生。

須菩提聞是已,更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空無根本,如夢、如幻等,眾生在何處住而菩薩拔出?」

須菩提意謂:如人沒深泥而得拔出。

佛答:「眾生但住名相虛誑憶想分別中。」

佛意:一切法中無決定實者,但凡夫虛誑故著。

如人闇中見似人物,謂是實人,而生畏怖。又如惡狗臨井,自吠其影,水中無狗,但有其相,而生恶心,投井而死。眾生亦如是,四大和合故名為身,因緣生識,和合故動作言語;凡夫人於中起人相,生愛、生恚,起罪業,墮三惡道。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憐愍眾生,種種因緣教化,令知空法而拔出之;作是言:「是法皆畢竟空無所有,眾生顛倒虛妄故,見似如有,如化、如幻、如乾闥婆城,無有實事,但誑惑人眼。」

復次,一切法但從名字和合,更有餘名,如頭、足、腹、嵴和合故,假名為身。如發、眼、耳、鼻、口、皮、骨和合故,假名為頭。諸毛和合故,名為發;分分和合故,假名為毛;諸微塵和合故,名為毛分;亦和合諸分故,名為微塵。

問曰:

微塵第一微細故,不得作分,無分故無和合,此則定法;是故不得言「一切空,無有定法」!

答曰:

若微塵是色,則應有分,何以故?一切色皆在虛空中,皆有十方。若微塵是色,則有十分;若有十分,云何是極微?若如汝說微塵無分者,則非色,何以故?出色相故。

又復色名五情可得,若微塵非五情所得者,云何得知是色?是故微塵但有虛名。眼見麁色,尚可破令空,何況不可見、不可觸!

問曰:

微塵細故,五情所不能得,聖人得天眼則見。

答曰:

天眼見雖細,是色相故,應當有分;若無分則非色,非色則天眼不見。以是故,天眼亦虛誑妄見;是故聖人以慧眼觀世間,則得道。

微塵,如先說,但有名無實。微塵無故,一切法名字和合故,更有假名,無有實定,而眾生妄生貪著;貪慾、瞋恚因緣故,起惡業,無量阿僧祇劫,在三惡道受苦。若諸法實定,尚不應作貪慾、瞋恚罪因緣,何況虛誑無實!若能捨虛誑名相,不著空法者,則受涅槃常樂。

問曰:

名、相有何差別?

答曰:

「名」者,是眾物字,如熱物字為火。「相」者,如見煙,知是火相:熱是火體。

復次,如五眾和合中男、女,是為「名」;身貌可別男、女,是為「相」。見是相故,作名字,名為男、女。

問曰:

若爾者,名、相無異,所以者何?見「相」故得「名」,知「名」故得「相」。

答曰:

汝不解我所說耶?先見男女貌,然後名為男、女——「相」為本,「名」為末。

又復如人眼見色,偏取所好相而生著,於餘人則不然,以其能生染著心,是名為「相」。

復次,此中佛自說名、相分別:「名者,假名,以名取諸法」,如經中廣說。

須菩提問:「若一切法但有名相,菩薩云何自利、利人?」

佛答:「若諸法根本定有,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能自利利人。」

何以故?若諸法性定實有,即是無生。何以故?以性先定有故。若是法從因緣和合生,即是無定性;若性定有,則不須因緣和合;若爾者,則無生,無生故無滅,無滅故無罪福。

以知無常故,則捨罪修福;若常,則無縛解、無世間、無涅槃等。

是故佛告須菩提:「若法定有,非但名相者,菩薩不行般若波羅蜜自利、利人,不行禪波羅蜜等自利、利人,無相故。是菩薩自具足是善法,亦以善法利益眾生,以無相故。」

佛告須菩提:「若諸法當實有如毫釐許,菩薩坐道場時,不能觀一切法空、無相、無所有,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能以此法利益眾生。」何以故?是菩薩坐道場時,觀一切法第一真實;若小錯,不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能為眾生說是空無相法。所以者何?法若定有,佛云何誑眾生:「一切法無漏、無相、無憶念」?

問曰:

四諦中三諦皆有相——苦諦則有苦相,集諦則有集相,道諦則有道相;唯滅諦無相,亦有憶念,是無相涅槃,汝何以言「一切無漏法無相、無憶念」?

答曰:

摩訶衍法與聲聞法異。摩訶衍法中說:「一切無漏法,無相、無憶念。」

復次,有相、有憶念,皆是虛誑不實;若虛誑不實,即是諸煩惱漏,云何是無漏?

復次,是三諦皆隨滅諦——見苦即捨,見集即斷,不言實定;見道為趣滅故,亦不住是道中;滅盡是主。是滅盡法,無相、無緣,云何有憶念?憶念皆是緣相著法。

是故無漏法皆無相、無憶念。

須菩提意:若無漏法是第一實,無相,無憶念,一切法性亦應無相、無憶念,但凡夫顛倒故,有相、有憶念。是故問佛:「若一切法無相、無憶念,云何數是聲聞法、是辟支佛法、是菩薩法、是佛法?」

佛反問須菩提:「三乘法與無相法異不?」

須菩提答曰:諸煩惱滅即是斷,斷即是無為法,亦知滅道諦即是無漏無相,是故言:「三乘不異無相法。」

佛復問:「須陀洹乃至佛不即是無相法耶?」

答言:「是以是因緣故,當知一切法皆是無相」;若無相,汝云何難言有諸道?正以無相故,有三乘諸道。

佛言:「若菩薩能如是學無相法,則能增益諸善法,所謂六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

此中佛自說因緣:「菩薩唯住三解脫門,不以餘法為要。」所以者何?三解脫門是實法,餘四念處等法雖實,皆方便說。

三解脫門近涅槃,亦能攝一切實善法,是故說菩薩應學。

問曰:

若菩薩學是三解脫門,即學五眾、十二入、十八界等,是三解脫門皆空、無相、無分別,是五眾諸法皆是有相、有分別法,云何學三解脫門故,學是餘法?

答曰:

菩薩學是三解脫門,則出三界、盡三漏故,於諸法中得實智慧,無所不通。先來五眾中,皆虛妄邪行,今得此三解脫門故,得正通達。

此中佛自說因緣:「菩薩行是三解脫門無相法時,知色生、知色滅、知色如;乃至識亦爾。」如經中廣說。

須菩提復問:「如佛所言,菩薩知色等相,知色等生,知色等滅,知色等如;若如是分別,將無色性壞法性耶?」

佛答:「若有法出法性者,色性應壞法性。」

一切法實相,名為「法性」,是故一切法皆入法性中;色性實相即是法性,同一性,云何色性能壞法性?

佛更說因緣:「諸佛賢聖不見出法性更有法者,不得故不說。」

諸佛賢聖最可信者,菩薩應如是學法性。

須菩提白佛:「若菩薩學法性,是為無所學。」所以者何?法性無性故。

佛答:「法性無性者,若菩薩學法性,為學一切法。」

若法性當別有性、若無性是性,應但學法性,不學一切法;今法性實無,別性亦無,無性故,遍學一切法。但諸法實相是法性,是故得實相,則正遍學一切法。

爾時,須菩提白佛:「世尊!若一切法即是法性,菩薩摩訶薩以何等故學六波羅蜜,乃至陀羅尼門?」何以故?諸法實相即是法性,若一切法即是法性,菩薩更何所求?

復次,法性中無分別是六波羅蜜乃至陀羅尼;今菩薩分別行是法,將無墮顛倒中耶?

佛可須菩提意而答:「若菩薩出法性見有法者,不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出法性有法者,是常顛倒、無明,不可轉令實,云何斷一切法中無明得作佛?菩薩知一切法即是畢竟空,常寂滅相,無戲論,無名字;憐愍眾生,以方便力故以名相說,所謂是色,是受、想、行、識,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經中所說幻喻:「幻師」即是菩薩;「幻法」即是六波羅蜜等諸法。雖行是諸法,無著心;如幻師雖幻作種種物,知其無實而不著。

「智者」是佛及大菩薩;「無智者」,凡夫人及新發意,而大歡喜,嘆未曾有。

菩薩行菩薩道,雖出法性更不見有法,亦不見有一定眾生,而大利益自身及眾生。

如經中說:「是菩薩自行佈施等,亦教他人,讚歎佈施法,歡喜讚歎行佈施者。」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此中佛自說因緣:若法性先無後有,菩薩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能以方便力說。所以者何?若法性先無後有,從因緣生者,則與凡夫共法無異!

若法性先有後無,眾生及諸法則墮斷滅。

以諸法性先空,中、後亦爾,非智慧力故令空。眾生及諸法,非以入無餘涅槃時乃空,從本已來常空。

菩薩教眾生:「何以不觀其實性而著顛倒?若觀諸法畢竟空性者,則知從本已來常空,今無所失。」如是行般若波羅蜜菩薩,則能祐利眾生。

大智度論卷第八十九

 

上篇:大智度論

下篇:金剛般若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釋經論部目錄

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卷上 天親菩薩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

涅槃論

涅槃論一卷 婆藪槃豆作 沙門達磨菩提譯  頂禮淨覺海...

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九頌精義論

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九頌精義論卷上 勝德赤衣菩薩造 西...

三具足經憂波提舍

三具足經優波提舍翻譯之記一卷 施戒聞三備攝眾行。是...

【註音版】千轉大明陀羅尼經

千轉大明陀羅尼經...

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

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門人灌...

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祝釋迦牟尼佛成道儀(隨早課)

一、香讚 戒定真香 焚起沖天上 弟子虔誠 熱在金爐上...

緣起經

緣起經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

佛說處處經

佛說處處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言:「道人行道...

盧至長者因緣經

盧至長者因緣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若著慳貪,人天所...

【註音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佛說四未曾有經

佛說四未曾有法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佛教詞典】名色支

【名色支】 p0586   成唯識論八卷九頁云:識等五種中...

【佛教詞典】瞿伽離

(人名)Kokālika,巴Kokāliya,又作俱迦離,仇伽離...

當下即是覺悟的道場

道場不在別的地方,就在此時,就在此地,就在此心。在...

持戒清淨者能得五種功德

是清淨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

慧律法師《戒殺的重要》

大家一定要戒殺。真的,在座諸位,你一定要戒殺,所有...

信屬般若慧,疑為諸罪根

眾生疑惑從何而來? 首先我們的疑惑是從二元對待的思維...

學佛的三不退

禪宗這一法,是讓我們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要靠自...

佛在你那兒睡著了

師父說:什麼是佛?可以有很多種答案,那我試舉一種。...

來去自由的良介禪師

良介禪師,唐時會稽諸暨人,二十一歲在崇山受具足戒。...

中國佛教的十大宗

佛法在印度古代時,小乘有各種部執,大乘雖亦分空、有...

家有逆子,往生還有希望嗎

問: 師父慈悲開示,弟子求生的心極切,厭離心也很強...

淨土法門,圓收圓超一切法門

《解》淨土法門。三根普攝。絕待圓融。不可思議。圓收...

鞋匠變國王

有位國王每天聽取大臣們報告政務,處理各項國事,忙碌...

能夠弘揚因果輪迴觀念,他的功德是巨大的

為什麼清末民初的知識分子那麼痛恨儒家?實際上它最遠...

【視頻】《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聆志居士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聆志居士

【視頻】《佛說佈施經》楮訾讀誦

《佛說佈施經》楮訾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