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六十一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六十一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五十九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淨戒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八解脫若常若無常,不應觀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若常若無常。何以故?八解脫八解脫自性空,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自性空;是八解脫自性即非自性,是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八解脫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皆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八解脫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八解脫若樂若苦,不應觀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若樂若苦。何以故?八解脫八解脫自性空,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自性空;是八解脫自性即非自性,是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八解脫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皆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八解脫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八解脫若我若無我,不應觀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若我若無我。何以故?八解脫八解脫自性空,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自性空;是八解脫自性即非自性,是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八解脫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皆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八解脫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八解脫若淨若不淨,不應觀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若淨若不淨。何以故?八解脫八解脫自性空,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自性空;是八解脫自性即非自性,是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八解脫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皆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八解脫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淨戒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淨戒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四念住若常若無常,不應觀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若常若無常。何以故?四念住四念住自性空,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自性空;是四念住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四念住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皆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四念住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四念住若樂若苦,不應觀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若樂若苦。何以故?四念住四念住自性空,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自性空;是四念住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四念住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皆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四念住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四念住若我若無我,不應觀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若我若無我。何以故?四念住四念住自性空,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自性空;是四念住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四念住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皆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四念住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四念住若淨若不淨,不應觀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若淨若不淨。何以故?四念住四念住自性空,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自性空;是四念住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四念住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皆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四念住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淨戒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淨戒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空解脫門若常若無常,不應觀無相、無願解脫門若常若無常。何以故?空解脫門空解脫門自性空,無相、無願解脫門無相、無願解脫門自性空;是空解脫門自性即非自性,是無相、無願解脫門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空解脫門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無相、無願解脫門皆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空解脫門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空解脫門若樂若苦,不應觀無相、無願解脫門若樂若苦。何以故?空解脫門空解脫門自性空,無相、無願解脫門無相、無願解脫門自性空;是空解脫門自性即非自性,是無相、無願解脫門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空解脫門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無相、無願解脫門皆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空解脫門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空解脫門若我若無我,不應觀無相、無願解脫門若我若無我。何以故?空解脫門空解脫門自性空,無相、無願解脫門無相、無願解脫門自性空;是空解脫門自性即非自性,是無相、無願解脫門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空解脫門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無相、無願解脫門皆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空解脫門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空解脫門若淨若不淨,不應觀無相、無願解脫門若淨若不淨。何以故?空解脫門空解脫門自性空,無相、無願解脫門無相、無願解脫門自性空;是空解脫門自性即非自性,是無相、無願解脫門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空解脫門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無相、無願解脫門皆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空解脫門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淨戒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淨戒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五眼若常若無常,不應觀六神通若常若無常。何以故?五眼五眼自性空,六神通六神通自性空;是五眼自性即非自性,是六神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五眼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六神通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五眼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五眼若樂若苦,不應觀六神通若樂若苦。何以故?五眼五眼自性空,六神通六神通自性空;是五眼自性即非自性,是六神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五眼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六神通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五眼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五眼若我若無我,不應觀六神通若我若無我。何以故?五眼五眼自性空,六神通六神通自性空;是五眼自性即非自性,是六神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五眼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六神通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五眼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五眼若淨若不淨,不應觀六神通若淨若不淨。何以故?五眼五眼自性空,六神通六神通自性空;是五眼自性即非自性,是六神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五眼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六神通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五眼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淨戒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淨戒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佛十力若常若無常,不應觀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若常若無常。何以故?佛十力佛十力自性空,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空;是佛十力自性即非自性,是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佛十力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皆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佛十力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佛十力若樂若苦,不應觀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若樂若苦。何以故?佛十力佛十力自性空,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空;是佛十力自性即非自性,是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佛十力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皆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佛十力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佛十力若我若無我,不應觀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若我若無我。何以故?佛十力佛十力自性空,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空;是佛十力自性即非自性,是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佛十力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皆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佛十力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佛十力若淨若不淨,不應觀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若淨若不淨。何以故?佛十力佛十力自性空,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空;是佛十力自性即非自性,是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佛十力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皆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佛十力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淨戒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淨戒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無忘失法若常若無常,不應觀恆住捨性若常若無常。何以故?無忘失法無忘失法自性空,恆住捨性恆住捨性自性空;是無忘失法自性即非自性,是恆住捨性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無忘失法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恆住捨性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無忘失法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無忘失法若樂若苦,不應觀恆住捨性若樂若苦。何以故?無忘失法無忘失法自性空,恆住捨性恆住捨性自性空;是無忘失法自性即非自性,是恆住捨性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無忘失法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恆住捨性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無忘失法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無忘失法若我若無我,不應觀恆住捨性若我若無我。何以故?無忘失法無忘失法自性空,恆住捨性恆住捨性自性空;是無忘失法自性即非自性,是恆住捨性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無忘失法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恆住捨性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無忘失法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無忘失法若淨若不淨,不應觀恆住捨性若淨若不淨。何以故?無忘失法無忘失法自性空,恆住捨性恆住捨性自性空;是無忘失法自性即非自性,是恆住捨性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無忘失法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恆住捨性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無忘失法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淨戒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淨戒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智若常若無常,不應觀道相智、一切相智若常若無常。何以故?一切智一切智自性空,道相智、一切相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空;是一切智自性即非自性,是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一切智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道相智、一切相智皆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智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智若樂若苦,不應觀道相智、一切相智若樂若苦。何以故?一切智一切智自性空,道相智、一切相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空;是一切智自性即非自性,是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一切智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道相智、一切相智皆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智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智若我若無我,不應觀道相智、一切相智若我若無我。何以故?一切智一切智自性空,道相智、一切相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空;是一切智自性即非自性,是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一切智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道相智、一切相智皆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智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智若淨若不淨,不應觀道相智、一切相智若淨若不淨。何以故?一切智一切智自性空,道相智、一切相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空;是一切智自性即非自性,是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一切智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道相智、一切相智皆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智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淨戒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淨戒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陀羅尼門若常若無常,不應觀一切三摩地門若常若無常。何以故?一切陀羅尼門一切陀羅尼門自性空,一切三摩地門一切三摩地門自性空;是一切陀羅尼門自性即非自性,是一切三摩地門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一切陀羅尼門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一切三摩地門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陀羅尼門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陀羅尼門若樂若苦,不應觀一切三摩地門若樂若苦。何以故?一切陀羅尼門一切陀羅尼門自性空,一切三摩地門一切三摩地門自性空;是一切陀羅尼門自性即非自性,是一切三摩地門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一切陀羅尼門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一切三摩地門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陀羅尼門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陀羅尼門若我若無我,不應觀一切三摩地門若我若無我。何以故?一切陀羅尼門一切陀羅尼門自性空,一切三摩地門一切三摩地門自性空;是一切陀羅尼門自性即非自性,是一切三摩地門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一切陀羅尼門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一切三摩地門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陀羅尼門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陀羅尼門若淨若不淨,不應觀一切三摩地門若淨若不淨。何以故?一切陀羅尼門一切陀羅尼門自性空,一切三摩地門一切三摩地門自性空;是一切陀羅尼門自性即非自性,是一切三摩地門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一切陀羅尼門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一切三摩地門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陀羅尼門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淨戒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淨戒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預流向預流果若常若無常,不應觀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若常若無常。何以故?預流向預流果預流向預流果自性空,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自性空;是預流向預流果自性即非自性,是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預流向預流果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皆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預流向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預流向預流果若樂若苦,不應觀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若樂若苦。何以故?預流向預流果預流向預流果自性空,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自性空;是預流向預流果自性即非自性,是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預流向預流果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皆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預流向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預流向預流果若我若無我,不應觀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若我若無我。何以故?預流向預流果預流向預流果自性空,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自性空;是預流向預流果自性即非自性,是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預流向預流果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皆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預流向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預流向預流果若淨若不淨,不應觀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若淨若不淨。何以故?預流向預流果預流向預流果自性空,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自性空;是預流向預流果自性即非自性,是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預流向預流果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皆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預流向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淨戒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淨戒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獨覺菩提若常若無常。何以故?一切獨覺菩提一切獨覺菩提自性空,是一切獨覺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一切獨覺菩提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獨覺菩提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獨覺菩提若樂若苦。何以故?一切獨覺菩提一切獨覺菩提自性空,是一切獨覺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一切獨覺菩提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獨覺菩提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獨覺菩提若我若無我。何以故?一切獨覺菩提一切獨覺菩提自性空,是一切獨覺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一切獨覺菩提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獨覺菩提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淨戒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獨覺菩提若淨若不淨。何以故?一切獨覺菩提一切獨覺菩提自性空,是一切獨覺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淨戒波羅蜜多。於此淨戒波羅蜜多,一切獨覺菩提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獨覺菩提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淨戒,是修淨戒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淨戒波羅蜜多。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六十一

 

上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下篇: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佛說了義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了義般若波羅蜜多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佛說聖佛母小字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聖佛母小字般若波羅蜜多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羅國...

寶雲經

寶雲經卷第一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譯 如是我聞: 一時...

【註音版】佛說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

佛說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第一 唐大薦福寺沙門法藏述 今將...

佛說貧窮老公經

佛說貧窮老公經 宋沙門慧簡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佛本行經

佛本行經卷第一(一名佛本行讚傳) 宋涼州沙門釋寶雲譯...

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序 (宣政殿學士金紫榮祿大夫行給事...

如來示教勝軍王經

如來示教勝軍王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念佛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佛教詞典】禮懺

禮拜與懺悔之略稱。又作拜懺。即禮拜諸佛、菩薩,懺悔...

【佛教詞典】外空

(術語)十八空之一。身外之諸物,悉為實體不可得。...

舍下一分,得一分自在

人生是苦。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認可的,因此我們有著許...

我們能聽聞這部經,要感恩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教主,我們看這個名稱,在...

瞎子點燈

從前有一個小巷子又黑又窄,路燈也沒有一個,每到晚上...

各宗要略——唯識宗

學統 唯識宗,又稱法相宗。說明萬法唯識所顯及分析諸法...

昌臻法師《以折服現行煩惱為修心要務》

我們今天講的題目是:以折服現行煩惱為修心要務。 以...

我們的內心是怎樣創造十法界的

這個假觀是天台宗非常重要的特色。它根據《法華經》的...

念佛法門如何取驗方為合法

問: 《淨土或問》中云:既學專修,當求靈驗,雖在目...

工作要趕不要急

我常說:「工作要趕而不急」,就是工作要有效率,雖然...

修藥師法門是否比彌陀法門好

問: 有人說彌陀法門是送死的法門,如果修藥師法門,...

女人獲得幸福的十大定律

有些人說:佛陀兩千五百多年以前說的這個經,現在是不...

數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問: 在家打坐時用數息法,在生活中用念佛,不一致,...

不要妄想住茅蓬,茅蓬不好住啊

又有人問:開了悟究竟是什麼境界呢?這個問題我們在雲...

【視頻】瑜伽焰口(聖修老和尚主法)

瑜伽焰口(聖修老和尚主法)

【視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女聲演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女聲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