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五十四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五十四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五十二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精進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真如若常若無常,不應觀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若常若無常。何以故?真如真如自性空,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法界乃至不思議界自性空;是真如自性即非自性,是法界乃至不思議界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真如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法界乃至不思議界皆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真如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真如若樂若苦,不應觀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若樂若苦。何以故?真如真如自性空,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法界乃至不思議界自性空;是真如自性即非自性,是法界乃至不思議界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真如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法界乃至不思議界皆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真如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真如若我若無我,不應觀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若我若無我。何以故?真如真如自性空,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法界乃至不思議界自性空;是真如自性即非自性,是法界乃至不思議界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真如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法界乃至不思議界皆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真如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真如若淨若不淨,不應觀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若淨若不淨。何以故?真如真如自性空,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法界乃至不思議界自性空;是真如自性即非自性,是法界乃至不思議界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真如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法界乃至不思議界皆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真如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精進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精進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苦聖諦若常若無常,不應觀集、滅、道聖諦若常若無常。何以故?苦聖諦苦聖諦自性空,集、滅、道聖諦集、滅、道聖諦自性空;是苦聖諦自性即非自性,是集、滅、道聖諦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苦聖諦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集、滅、道聖諦皆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苦聖諦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苦聖諦若樂若苦,不應觀集、滅、道聖諦若樂若苦。何以故?苦聖諦苦聖諦自性空,集、滅、道聖諦集、滅、道聖諦自性空;是苦聖諦自性即非自性,是集、滅、道聖諦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苦聖諦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集、滅、道聖諦皆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苦聖諦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苦聖諦若我若無我,不應觀集、滅、道聖諦若我若無我。何以故?苦聖諦苦聖諦自性空,集、滅、道聖諦集、滅、道聖諦自性空;是苦聖諦自性即非自性,是集、滅、道聖諦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苦聖諦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集、滅、道聖諦皆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苦聖諦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苦聖諦若淨若不淨,不應觀集、滅、道聖諦若淨若不淨。何以故?苦聖諦苦聖諦自性空,集、滅、道聖諦集、滅、道聖諦自性空;是苦聖諦自性即非自性,是集、滅、道聖諦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苦聖諦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集、滅、道聖諦皆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苦聖諦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精進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精進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四靜慮若常若無常,不應觀四無量、四無色定若常若無常。何以故?四靜慮四靜慮自性空,四無量、四無色定四無量、四無色定自性空;是四靜慮自性即非自性,是四無量、四無色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四靜慮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四無量、四無色定皆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四靜慮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四靜慮若樂若苦,不應觀四無量、四無色定若樂若苦。何以故?四靜慮四靜慮自性空,四無量、四無色定四無量、四無色定自性空;是四靜慮自性即非自性,是四無量、四無色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四靜慮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四無量、四無色定皆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四靜慮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四靜慮若我若無我,不應觀四無量、四無色定若我若無我。何以故?四靜慮四靜慮自性空,四無量、四無色定四無量、四無色定自性空;是四靜慮自性即非自性,是四無量、四無色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四靜慮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四無量、四無色定皆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四靜慮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四靜慮若淨若不淨,不應觀四無量、四無色定若淨若不淨。何以故?四靜慮四靜慮自性空,四無量、四無色定四無量、四無色定自性空;是四靜慮自性即非自性,是四無量、四無色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四靜慮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四無量、四無色定皆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四靜慮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精進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精進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八解脫若常若無常,不應觀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若常若無常。何以故?八解脫八解脫自性空,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自性空;是八解脫自性即非自性,是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八解脫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皆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八解脫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八解脫若樂若苦,不應觀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若樂若苦。何以故?八解脫八解脫自性空,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自性空;是八解脫自性即非自性,是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八解脫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皆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八解脫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八解脫若我若無我,不應觀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若我若無我。何以故?八解脫八解脫自性空,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自性空;是八解脫自性即非自性,是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八解脫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皆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八解脫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八解脫若淨若不淨,不應觀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若淨若不淨。何以故?八解脫八解脫自性空,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自性空;是八解脫自性即非自性,是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八解脫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皆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八解脫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精進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精進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四念住若常若無常,不應觀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若常若無常。何以故?四念住四念住自性空,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自性空;是四念住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四念住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皆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四念住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四念住若樂若苦,不應觀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若樂若苦。何以故?四念住四念住自性空,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自性空;是四念住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四念住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皆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四念住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四念住若我若無我,不應觀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若我若無我。何以故?四念住四念住自性空,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自性空;是四念住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四念住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皆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四念住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四念住若淨若不淨,不應觀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若淨若不淨。何以故?四念住四念住自性空,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自性空;是四念住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四念住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皆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四念住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精進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精進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空解脫門若常若無常,不應觀無相、無願解脫門若常若無常。何以故?空解脫門空解脫門自性空,無相、無願解脫門無相、無願解脫門自性空;是空解脫門自性即非自性,是無相、無願解脫門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空解脫門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無相、無願解脫門皆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空解脫門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空解脫門若樂若苦,不應觀無相、無願解脫門若樂若苦。何以故?空解脫門空解脫門自性空,無相、無願解脫門無相、無願解脫門自性空;是空解脫門自性即非自性,是無相、無願解脫門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空解脫門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無相、無願解脫門皆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空解脫門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空解脫門若我若無我,不應觀無相、無願解脫門若我若無我。何以故?空解脫門空解脫門自性空,無相、無願解脫門無相、無願解脫門自性空;是空解脫門自性即非自性,是無相、無願解脫門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空解脫門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無相、無願解脫門皆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空解脫門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空解脫門若淨若不淨,不應觀無相、無願解脫門若淨若不淨。何以故?空解脫門空解脫門自性空,無相、無願解脫門無相、無願解脫門自性空;是空解脫門自性即非自性,是無相、無願解脫門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空解脫門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無相、無願解脫門皆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空解脫門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精進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精進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五眼若常若無常,不應觀六神通若常若無常。何以故?五眼五眼自性空,六神通六神通自性空;是五眼自性即非自性,是六神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五眼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六神通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五眼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五眼若樂若苦,不應觀六神通若樂若苦。何以故?五眼五眼自性空,六神通六神通自性空;是五眼自性即非自性,是六神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五眼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六神通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五眼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五眼若我若無我,不應觀六神通若我若無我。何以故?五眼五眼自性空,六神通六神通自性空;是五眼自性即非自性,是六神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五眼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六神通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五眼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五眼若淨若不淨,不應觀六神通若淨若不淨。何以故?五眼五眼自性空,六神通六神通自性空;是五眼自性即非自性,是六神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五眼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六神通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五眼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精進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精進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佛十力若常若無常,不應觀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若常若無常。何以故?佛十力佛十力自性空,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空;是佛十力自性即非自性,是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佛十力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皆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佛十力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佛十力若樂若苦,不應觀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若樂若苦。何以故?佛十力佛十力自性空,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空;是佛十力自性即非自性,是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佛十力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皆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佛十力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佛十力若我若無我,不應觀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若我若無我。何以故?佛十力佛十力自性空,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空;是佛十力自性即非自性,是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佛十力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皆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佛十力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佛十力若淨若不淨,不應觀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若淨若不淨。何以故?佛十力佛十力自性空,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空;是佛十力自性即非自性,是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佛十力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皆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佛十力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精進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精進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無忘失法若常若無常,不應觀恆住捨性若常若無常。何以故?無忘失法無忘失法自性空,恆住捨性恆住捨性自性空;是無忘失法自性即非自性,是恆住捨性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無忘失法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恆住捨性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無忘失法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無忘失法若樂若苦,不應觀恆住捨性若樂若苦。何以故?無忘失法無忘失法自性空,恆住捨性恆住捨性自性空;是無忘失法自性即非自性,是恆住捨性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無忘失法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恆住捨性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無忘失法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無忘失法若我若無我,不應觀恆住捨性若我若無我。何以故?無忘失法無忘失法自性空,恆住捨性恆住捨性自性空;是無忘失法自性即非自性,是恆住捨性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無忘失法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恆住捨性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無忘失法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精進波羅蜜多,不應觀無忘失法若淨若不淨,不應觀恆住捨性若淨若不淨。何以故?無忘失法無忘失法自性空,恆住捨性恆住捨性自性空;是無忘失法自性即非自性,是恆住捨性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進波羅蜜多。於此精進波羅蜜多,無忘失法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恆住捨性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無忘失法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精進,是修精進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精進波羅蜜多。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五十四

 

上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下篇: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楞嚴咒註音版

楞嚴咒註音版...

【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一 西天譯...

佛說帝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佛說帝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如是我聞: 一時...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卷第一(一名十千日光三昧定...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一 西天譯...

佛說兜調經

佛說兜調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

佛說未曾有經

佛說未曾有經 後漢失譯人名出古舊錄 如是我聞: 一時...

【註音版】佛說觀彌勒菩薩下生經

佛說觀彌勒菩薩下生經...

佛說千佛因緣經

佛說千佛因緣經佛說千佛因緣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觀心釋

已申如實不空義 如如演說不取著 攝彼名句及文身 融...

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佛說五母子經

五母子經 吳月氏國居士支謙譯 昔者有阿羅漢在山中奉行...

【佛教詞典】十遍處

梵語 da?akrtsnāyatanāni。又作十一切入、十一切處、...

【佛教詞典】四棄

(名數)比丘之四波羅夷罪謂之四棄。以犯此罪者,永棄...

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威神誓願不可思議

佛進一步開示,地藏菩薩因地久遠劫來的威神誓願不可思...

要破執著,必須先破你的分別

若知諸義唯是言,即住似彼唯心理。便能現證真法界,是...

慧律法師:心無所住就是安住

世間沒有中庸,無相才是真正的中庸;心無所住就是中庸...

【佛學漫畫】靈峰蕅益大師

靈峰蕅益大師...

讓目標看得見

這是一個流傳很久的故事。幾十年前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

越追求物質享受,心就越散漫

現在高科技,電腦,尤其是手機,可以上網。我看到許多...

平等、無求、無貪

在佛教講平等,看一切眾生平等,一切眾生也都是佛,一...

修行是自己的事,沒有一個人可以把「道」送給你

其實修學是不能取代的。我再講一次,沒有一個人可以把...

將挑剔轉為善用

在一個小小的同學聚會上,有個漂亮女孩在喋喋不休地訴...

持名念佛是徑中之徑

昨天有同學說到學和修,善導大師曾經說過,三藏十二部...

長相的莊嚴與否,跟善惡業力有直接相關

請看第三各得真金色身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

黃帝與牧童

《莊子》中有一篇文章,其中一段是敘述黃帝問路的故事...

【視頻】西方發願文(童聲念誦)

西方發願文(童聲念誦)

【視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與佛頂尊勝陀羅尼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與佛頂尊勝陀羅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