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光讚經卷第九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光讚經卷第九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分曼陀尼弗品〉第二十二

◎爾時賢者分曼陀尼弗白佛言:「尊者須菩提,佛使說般若波羅蜜,乃說摩訶衍事為?」

須菩提白佛言:「唯,我說摩訶衍得無過,天中天!」

佛言:「不過也。汝說摩訶衍,為隨般若波羅蜜教。所以者何?須菩提?諸所有善法——聲聞、辟支佛法、佛正覺法——皆從般若波羅蜜出生,本從其教。」

須菩提白佛言:「云何,天中天!諸所善法——聲聞、辟支佛法、諸佛之法及菩薩法——皆從般若波羅蜜出生,皆從其教乎?」

佛告須菩提:「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波羅蜜、惟逮波羅蜜、禪波羅蜜,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念、五根、五力、七覺意、八道行,空、無相、無願諸解脫門,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四分別辯,大慈大哀無忘失法慈悲喜護,曉了道品所施行法,聲聞、辟支佛法、菩薩法,一切諸法皆從般若波羅蜜中出生,皆從其教。又,須菩提!其摩訶衍般若波羅蜜及五波羅蜜,色痛癢思想生死識,眼色識、耳聲識、鼻香識、舌味識、身更識、意法識,所更因緣所習因緣,諸可不可意所習種,意止、意斷、神足、根、力、七覺、八道,十力、無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空、無想願諸解脫門,一切善法——有漏無漏、有所有無所有、有為無為——苦、習、盡道,欲界、色界、無色界,內空、外空、近空、遠空、真空、所有空、無所有空,一切平等,及諸三昧、陀羅尼門,怛薩阿竭所曉了法自到成就,諸佛法界、如來本際、不可思議界,若合若散、無合無散、有色無色、有見無見,有形無形、有相無相,是一切諸法皆從摩訶衍出生,為順般若波羅蜜教。所以者何?須菩提!摩訶衍般若波羅蜜等無異,六波羅蜜復無有異,十力、無畏諸佛之法亦無有異,是故摩訶衍、諸佛之法,則無有異、亦無有二、亦無若干。是故,須菩提!所說摩訶衍者,則說般若波羅蜜。」

摩訶般若波羅蜜等三世品第二十三

須菩提白佛言:「菩薩亦不念過去、亦不念當來、亦不念中間;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無有邊,菩薩亦無有邊。色與菩薩俱無所有、亦不可得;痛癢思想生死識,識與菩薩俱無所有、亦不可得。如是,天中天!一切菩薩摩訶薩皆不可得。當云何教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一切求菩薩悉不可得、亦不可見,當云何說般若波羅蜜教菩薩耶?菩薩而復號菩薩,但有字耳。譬如人自言:『吾有我。』本末求之悉無所有。諸法自然,何所生色,色之所生;何所生痛癢思想生死識,識之所生?唯,天中天!其無所生,則無有色亦無有識也。何所有說般若波羅蜜者?當云何教菩薩?亦無有異處,亦無有出生,亦不可得菩薩者,亦不得行道者。菩薩聞是,不恐不怖、無所畏懼,菩薩摩訶薩則為行般若波羅蜜。」

舍利弗謂須菩提:「云何過去當來中間菩薩而不可得。何以故?色無有邊,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無有邊,菩薩亦無有邊。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俱無所有亦不可得,一切菩薩皆不可得。云何教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何所說?吾我都不可見,菩薩亦不可得處,云何教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何以故說是言:『菩薩摩訶薩但有字耳,求索吾我而無本末。諸法自然,色從何生?痛癢思想生死識從何出生?唯,天中天!其無所生則無有色,其無所生者則無痛癢思想生死識。』向者須菩提作是說言:『其無所生,當云何教般若波羅蜜?』何故說言:『亦無異處。』有所生者而可得菩薩耶?其行道者,何故須菩提而說此言:『菩薩摩訶薩聞是,心不恐怖,則為行般若波羅蜜。』所說云何?」

須菩提謂舍利弗:「人無所有故,過去菩薩而不可得,眾生悉空,是故過去菩薩而無所受。眾生恍忽,是故過去菩薩而無所受。色無所有,是故菩薩不受過去痛癢思想生死識。空無所有,是故菩薩不受過去受。過去色空,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空;色恍忽,痛癢思想生死識恍忽;色自然,痛癢思想生死識自然;是故菩薩不受過去。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波羅蜜、惟逮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悉無所有,是故菩薩不得過去。所以者何?舍利弗!其以空者不可得過去當來中間,無有異空、無有菩薩,無有過去空菩薩及過去事,皆悉無二、無若干也。是故菩薩不受過去,當來中間亦復如是。取要言之,檀波羅蜜亦復恍忽,檀波羅蜜自然,尸波羅蜜、羼波羅蜜、惟逮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亦復悉空,般若波羅蜜亦復恍忽則無自然,是故菩薩不受過去。是故,舍利弗!其以空者無有過去當來中間,空與菩薩及已過去,亦無有二、亦無有若干,是故,舍利弗!菩薩不受過去。其七空者亦無所有,是故菩薩不受過去。

「復次,舍利弗!其意止、意斷、神足、根、力、七覺、八道三十七品,亦復為空、亦復恍忽;其七空者亦復如是,是故菩薩不受過去。十力、無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悉空恍忽,是故菩薩不受過去。六波羅蜜亦無所有、亦復恍忽、亦無自然,是故菩薩不受過去。

「復次,舍利弗!一切三昧悉無所有,陀羅尼門皆無所有;諸三昧門、陀羅尼門,亦復悉空、亦復恍忽;諸三昧門、陀羅尼門,皆無所有;諸三昧門、陀羅尼門,亦復悉空、亦復恍忽;諸三昧門、陀羅尼門、皆無自然,是故菩薩不受過去。六波羅蜜亦復如是。

「復次,舍利弗!及諸法界亦無所有,法界悉空、法界恍忽、法界自然,法界亦無七空,是故菩薩不受過去。

「復次,舍利弗!怛薩阿竭亦無所有、亦悉無本,無本恍忽、無本亦空,其本無者亦無自然,是故菩薩不受過去。其本際者亦無所有,本際悉空、本際恍忽、亦無自然,不可思議一切諸界亦無自然,是故菩薩不受過去。

「復次,舍利弗!諸聲聞、辟支佛、怛薩阿竭亦無所有,怛薩阿竭則空恍忽、亦無自然,是故菩薩不受過去。道無所有,亦空恍忽、亦無自然,薩芸若者亦空恍忽、亦無自然,是故菩薩不受過去。所以者何?舍利弗!空與恍忽、過去當來中間,亦復如是不可得,菩薩亦不可得。是故,舍利弗!空與恍忽、過去當來,而無有二、亦無若干,是故菩薩不受過去。又舍利弗所問:『何故色無有邊,痛癢思想生死識無有邊,菩薩亦無有邊?』痛癢思想生死識如空空。譬如虛空,無有邊際、無有中間、無有崖底,空虛但有字。舍利弗!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如是,無有邊際、無有中間、無有崖底,以色空故。其以空者,無際無間不可得底;痛癢思想生死識者亦復如是。是故,舍利弗!色無有邊,痛癢思想生死識無有邊,菩薩亦無邊,皆無所有、亦不可得。是故,舍利弗!色與菩薩亦無所有、亦不可得;痛癢思想生死識亦復如是。

「復次,舍利弗!六波羅蜜空,故曰為空;內空亦空、外空亦空;以空故空,近空、遠空、真空及七空,三十七品,十力、無畏諸佛之法,亦復悉空;以空故空,無有本際、不可思議一切諸界亦復為空,以空故空,諸三昧門、陀羅尼門亦復為空,其薩芸若亦復為空,其所曉了道品道慧亦復為空;以空故空,其三乘法亦復為空,怛薩阿竭亦復為空。故,舍利弗!怛薩阿竭空亦無有,色亦不可得,色與菩薩亦無所有,悉不可得;痛癢思想生死識者,亦復如是。舍利弗所問:『何故一切菩薩悉不可得?云何為菩薩說般若波羅蜜?』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不可得,色不可得,痛癢思想不可得,色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不可得;其所思想,想亦無所有,所想痛癢亦無所有,所想生死亦無所有,所想行識亦無所有亦不可得;所識識者,亦無所有亦不可得,所識色、所識痛癢、所識思想、所識生死,悉無所有亦不可得。舍利弗!其六情者,亦無所有亦不可得,其眼耳鼻舌身意者,悉無所有亦不可得。其耳者,悉無所有亦不可得;耳與眼者,悉無所有亦不可得;耳與鼻,悉無所有亦不可得;鼻與齅者,悉無所有亦不可得;其鼻及眼,悉無所有亦不可得;其鼻與舌,悉無所有亦不可得;計於舌者,悉無所有亦不可得。舌眼耳鼻,悉無所有亦不可得;其香及身,悉無所有亦不可得;身及與身,悉無所有亦不可得;意及與意,悉無所有亦不可得。眼耳鼻舌身意,悉無所有亦不可得。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更、意欲,六情、六識、六味十八諸入因緣,一切諸事悉無所有亦不可得。內色外色、痛癢諸法,亦復如是。六波羅蜜及與七空,三十七品,十力、無畏諸佛之法,諸三昧門、陀羅尼門,種性諸法——阿羅漢法、辟支佛法、怛薩阿竭、菩薩法——十住事法、薩芸若慧及諸道慧,上至怛薩阿竭及與菩薩,悉無所有亦不可得。菩薩與般若波羅蜜,悉無所有亦不可得。又般若波羅蜜於般若波羅蜜,悉無所有亦不可得。般若波羅蜜及與菩薩,悉無所有亦不可得。般若波羅蜜無言無說、無教無化,不可得故,於菩薩者無言無說、無教無化,亦無所有亦不可得。般若波羅蜜亦無所有亦不可得。是故,舍利弗!一切諸法亦無所有亦無得者,不可得故。菩薩摩訶薩亦不可得亦無所說,如舍利弗所言。何以故字,而字菩薩從何來?其名字者,為在何所而為菩薩,是故名為菩薩。言菩薩者,但以字耳,從何所來?色痛癢思想生死識者,但以字耳,但字字著言耳,而無有色,無有痛癢思想生死識。所以者何?字者亦空,字自然空,不以是故名為菩薩,亦無己字(丹本亦不以空)為菩薩也。

「復次,舍利弗!六波羅蜜但以字耳,不以字故為六波羅蜜。是所言菩薩者,但以字耳。是以言般若波羅蜜,但以字耳,不以字故為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者,無有字也。所以者何?字與般若波羅蜜,二者俱空,不可得故。舍利弗!所言菩薩但假號耳,所言內空、外空、近空、遠空、真空、所有空、無所有空,但以字耳,其七空者不以字空。所以者何?不以字故為空也,此諸空者為不可得。是故,舍利弗!所言菩薩,但假號耳。舍利弗!此所名字為假號耳,意止、意斷、根、力、覺意、八道三十七品,十力、無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但假號耳,不以字故為諸佛法,諸佛法空。是故,舍利弗!所言菩薩但假號耳。諸三昧門、陀羅尼門,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上至佛,亦假號耳,不以字為字。所言吾我、我所,推其本末,亦無所有無所成,吾我不可得,何況於道有所得者?所知所見亦不可得,何況欲令有所成者?舍利弗!色痛癢思想生死識,本末亦不可得,何況欲令識有成眼,眼更因緣痛癢?耳鼻舌身意,六情所入亦不可得;六波羅蜜、七空,本末空亦不可得,何況欲令有所成者?三十七品、十力、四無畏諸佛之法,推其本末亦不可得,何況欲令有所成者?諸三昧門、陀羅尼門,推其本末悉不可得,何況欲令有所成者?聲聞、辟支佛、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都不可得。是故,舍利弗!所言吾我悉無所有,一切諸法亦無所有,悉為自然。所以者何。自然無合無散。」舍利弗問須菩提:「何謂自然無合無散?」

答曰:「色痛癢思想生死識者,用自然故無合無散;眼耳鼻舌身意,六情所受所生、痛癢所合,悉為自然無合無散;六波羅蜜亦無合無散悉為自然,是故舍利弗。一切諸法,皆無所有悉為自然。

「復次,舍利弗!一切諸法亦無有常亦無所至。」

舍利弗問須菩提:「何謂一切諸法無常無至?」

須菩提言:「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無有常、無所歸趣。所以者何?其無常者,悉無所有亦無有眼,是故一切諸法皆無有常、無所歸趣。諸所有法亦復如是,悉無有常、無所歸趣。一切諸漏乃至無漏,所可說者、無所說法。其有常者,則為無所有亦無有眼。是故,舍利弗!一切萬物悉無有常無所歸趣。復次,舍利弗!一切諸法無所積聚亦無有壞。」

又問須菩提:「云何一切諸法亦無積聚亦無有壞?」

答曰:「色痛癢思想生死識者,亦無積聚亦無有壞。所以者何?用清淨故。諸善不善所有法、無所有法,有漏法、無漏法,悉無積聚亦無有壞。所以者何?用清淨故。是故,舍利弗!一切所有悉無所有。舍利弗!所問:『色何所生?』色無所生,痛癢思想生死識者,亦無所生。所以者何?舍利弗?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無所有,曉了行者則無有色亦無所生,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無所生,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無所有。所以者何?曉了行者則為無有眼,眼無所有。所以者何?曉了行者悉無所有,六情亦然。

「復次

「舍利弗!一切諸法悉無所有。所以者何?曉了行者不造所有。是故,舍利弗!色痛癢思想生死識者,亦無所生。又,舍利弗!所問者色無所生則為非色,亦非痛癢思想生死識。何以故?色清淨、空、無起滅,亦無所住、亦無別異。以痛癢思想生死識亦清淨,空清淨故,故曰清淨,亦無起滅、亦無所住、不可分別,一切所有亦復清淨,空清淨故曰清淨,亦無所起、亦無所滅、亦無所住、不可別知。是故,舍利弗!色痛癢思想生死識者,亦無所生。如舍利弗所問:『何故說此悉無所生?當何從說般若波羅蜜?所以者何?般若波羅蜜亦無所生。設無所生,般若波羅蜜亦無所出,無有二法、亦無若干。』是故說此,而當從何所說般若波羅蜜?舍利弗問:『亦不從異處出生菩薩而得道行。所以者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者,不從異生亦復不見異。』般若波羅蜜亦復不別異處而悉等見,諸菩薩行亦無所生。又菩薩者,無有二法亦無若干,亦不見色痛癢思想行生死識有異處生。所以者何?用無生故,色無有二、亦無若干,亦不從異而有所生,亦不見色從異處生。所以者何?色無所生,識無有名,亦無若干。其十八種、三十七品、諸佛之法,及與七空、三乘之法,不見所生。所以者何?無所生故,無有二法、亦無若干。是故,舍利弗!不得菩薩有異處生而行道者。又,舍利弗!向者所問:『假使菩薩摩訶薩聞是說者,無所恐、不畏亦無所懼,則為行般若波羅蜜。』所以者何?菩薩摩訶薩觀一切諸法,皆悉如夢,如幻、野馬、芭蕉、影、響。是故,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聞是!不恐不怖亦不畏懼,是為行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白佛言:「天中天!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觀法如是,便不受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無所捨、亦無所住、亦無所著般若波羅蜜,則無有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不受、亦不捨、亦無住、亦無著無、所分別,亦不受眼耳鼻舌身意六情所依、不受吾我;亦不受檀波羅蜜,亦無所捨、亦無所住,亦無所著,不處吾我。尸、羼、惟逮、禪、般若波羅蜜,亦不受七空,亦無所捨、亦無所住、亦無所著,不處吾我。

「復次,天中天!行般若波羅蜜者,於三十七品、十力、無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亦復如是,亦無所受、亦無所捨、亦無所住、亦無所著,不處吾我。

「復次,天中天!菩薩不受一切諸三昧門、陀羅尼門,亦無所受、亦無所捨、亦無所住、亦無所著、不處吾我。所以者何?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不見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不見十八種、三十七品及與七空,聲聞、辟支佛,上至佛及薩芸若亦無所見。所以者何?無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無所起亦無有識,六情無所起亦無有六情,六波羅蜜亦無所起亦無六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亦無所起,亦無有二亦無若干,內空、外空亦無所起,近空、遠空、真空、所有空、無所有空亦復如是。所以者何?其七空者亦無所起,亦無有二亦無若干。是故,天中天!其七空、三十七品、十力、無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亦無所起,亦無有二亦無若干。所以者何?天中天!是無所起,是故為無二無三,無有若干故,諸佛之法悉無所起,有所起者非為佛法。唯,天中天!其無本者亦不可思議,諸法境界亦無所起,其不可思議界,則無有二亦無若干。唯,天中天!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上至薩芸若慧,悉無所起亦無所有,故薩芸若為無所起。所以者何?無有精進,是為無二無三亦無若干;色痛癢思想生死識者,則為滅盡亦無有色,是故識亦滅盡,則無有二亦無若干。所以者何?天中天!其精進者,無一無二無三亦無若干,其精進識亦無有識,是為檀波羅蜜,亦無所起、無所精進,無二無三亦無若干,尸、羼、惟逮、禪、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及諸七空、三十七品、十力、無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亦復如是。其言,天中天!無所精進,於此行中無能計者,五陰、六衰、六波羅蜜、三乘之法,上至薩芸若慧,亦復如是。」

摩訶般若波羅蜜觀行品第二十四

爾時須菩提謂舍利弗言:「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而觀諸法?何謂菩薩行道為一切人,而言菩薩而悉曉了一切道法,於一切法為無所著?曉了諸法,則為曉了色痛癢思想生死識,而於識事亦無所著。曉了三十七品、十力、無畏諸佛之法,亦無所著。何謂一切諸法事者?」

須菩提謂舍利弗:「其觀諸法形像瑞應,色聲香味細滑之法,其內外法、有為無為,所有、無所有,形像瑞應了無因緣,是為觀法。又,舍利弗!所問:『何謂般若波羅蜜?』盡無所樂,是名為般若波羅蜜。何謂為盡而無所樂?舍利弗!不樂陰、種、諸入,不樂六波羅蜜:尸、羼、惟逮、禪、般若波羅蜜,不樂七空,不樂三十七品、十力、無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是名曰盡無所樂,是為般若波羅蜜。於薩芸若亦無所樂,是為般若波羅蜜。是為名曰盡無所樂,是為般若波羅蜜。所問:『何謂為觀?』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觀色有常、無常,不觀色苦、樂,不觀色有我、無我,不觀色有空無空、有相無相、有願無願,不觀色寂與不寂,不觀色恍忽不恍忽;痛癢思想生死識及與七空並三脫門,亦復如是。不觀三十七品:意止、意斷、神足、根、力、七覺、八道諸佛之法,苦樂善惡、有我無我、有常無常,諸三昧門、陀羅尼門、薩芸若慧,有常無常、苦樂善惡,有我無我、有空無空及三脫門。舍利弗!是為菩薩摩訶薩觀行般若波羅蜜。」

舍利弗問須菩提:「何謂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無所起則無有識,根、力、覺意、三十七品、七空、四非常法、薩芸若慧悉無所起,薩芸若則無所有?」

須菩提謂舍利弗:「謂色七空,其以空者則無有形,是故色為無所起,則無有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爾。六波羅蜜空,其已空者非般若波羅蜜,慧無所起。是故,舍利弗!般若波羅蜜則無所起,非般若波羅蜜,及與七空、三十七品、十力、無畏諸佛之法,諸三昧門、陀羅尼門、薩芸若慧,亦復如是。色無所起則為無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乃至薩芸若慧亦復如是,無所起者則為無慧。」

舍利弗謂須菩提:「何謂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上至薩芸若慧,而無有二?」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其無二者,色則無二,痛癢思想生死識一切識法,無合無散、無色無見、無所取捨,如是相者則為無想;及其七空、三十七品、四非常法、薩芸若慧,亦復如是。五陰、六衰上至薩芸若,悉無有二。」

舍利弗問須菩提:「何謂色無有二、清淨無來,痛癢思想生死識,上至薩芸若慧?」

須菩提謂舍利弗:「如是,如是!色不為異、無所起者,亦復無異色、無所起;痛癢思想生死識,上至薩芸若慧,亦復如是。如是,舍利弗!色無有二,五陰、六衰,上至薩芸若慧,亦無有二,一切清淨、無所從來。」

須菩提白佛言:「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觀諸法,見一切色亦無所起、本末清淨,痛癢思想生死識亦復如是;吾我知見悉無所起,本末清淨;檀、尸、羼、惟逮、禪、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悉無所起、本末清淨;及與七空、三十七品、根、力、覺意、十力、無畏諸佛之法,不見所起、本末清淨;觀諸三昧門、陀羅尼門、薩芸若慧,不見所起、本末清淨;觀凡夫法見凡夫法,悉無所起、本末清淨;觀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聲聞、辟支佛及與菩薩,見此諸法悉無所起、本末清淨,觀一切佛法,見無所起、本末清淨、不見所起。」

舍利弗問須菩提:「今所說者,當云何解?五陰、六衰、三乘之法及薩芸若,悉無所起者,亦無五道、亦無菩薩摩訶薩、亦無得神通。設,須菩提!一切諸法悉無所起,何以故成須陀洹斷於三結而修行道,斯陀含者亦斷三結、淫怒癡薄而修行道,阿那含者捐棄重擔、斷除眾結而修行道,阿羅漢者除斷眾結及五根、無有生死而修行道,辟支佛乘以因緣覺而修行道?何故菩薩勤苦行道,為無央數眾生勤苦?何故逮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而轉法輪?」

須菩提言:「我不欲令無所起法而有所得,亦不欲令無所起法至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亦復如是。我亦不使菩薩摩訶薩勤苦行,不令菩薩精勤苦行。所以者何?舍利弗!不以別相勤苦故,度不可計阿僧祇人。又,舍利弗!行菩薩道者,當度不可計阿僧祇人,念之如母、念之如父、念之如子、念之如身,所行亦無所起。菩薩當作是念:『求於吾我皆無所有亦不可得,觀內外法當作是了。』設起想者,不念勤苦亦不起想。所以者何?一切諸法悉無所起亦不可得。又,舍利弗!我亦不欲令怛薩阿竭而無所起,無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亦不欲令轉於法輪,亦不欲令得無所起法。」

舍利弗問須菩提:「所說云何欲令有起而逮法乎?而雲無起不逮諸法。」

須菩提言:「不以無起而逮諸法,亦不以起而逮諸法。」

又問須菩提:「云何無所起法亦不無起而逮諸法?」

須菩提言:「我不欲令無所起生而逮諸法,亦不欲令無無所逮。」

舍利弗言:「於須菩提意云何,無有逮得、無成道乎?」

須菩提言:「有得、有道,實無有二。又,舍利弗!逮得成道方俗言耳,所言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皆因俗教而有此言。推其本末,無有逮得、無有成道、無有三乘。」

舍利弗問須菩提:「所逮成道因方俗乎?如是五道方俗所言,所有悉壞不為真諦。」

答曰:「如是所言,因於世俗,言有所得而逮成道,五道亦然。方俗盡壞,不為真諦。所以者何?欲成真諦,無有善惡、不起不滅,無諸塵勞亦無恚恨,乃為真諦。」

舍利弗問須菩提:「其無生法,寧有起乎?若所生法而起生乎?」

須菩提:「無所生法亦無所生,其所生法亦復不生。」

舍利弗言:「云何欲令無所生法而有所生?」

須菩提言:「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無所生,自然為空,不欲令生;聲聞、辟支佛,上至佛道,悉無所生,自然為空,不欲令生。」

舍利弗言:「其所生者復有生乎?無所生者而起生耶?」

須菩提言:「其所生者亦無所生,其無所生亦無所生。所以者何?舍利弗!所生、無所生,此二法者,無合無散、無色無見、無所受持,則為一相無所有相。是故,舍利弗!所生無所生,其無生者亦復不生。」

舍利弗言:「誰能堪任無所生法?是,須菩提!無所生法其無所生,無所生法亦無所生。」

須菩提言:「其無所生無所生法為無所生,堪任無生無所生法為無所生。所以者何?其無生法無所生者,及與辯才,悉無所生;此一切法,無合無散、無色無見、不可受持,則為一相無所有相。」

舍利弗言:「無所生無所生辯,無所生法亦無所生,是故堪任?」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無所生故無所生辯,無所生法亦無所生,乃為堪任。所以者何?色痛癢思想生死識者亦無所生,六情、四大,是眼耳鼻舌身意亦無所生,地水火風空及諸識種亦無所生,身口意行亦無所生,聲聞、辟支佛上至佛亦無所生。是故,舍利弗!無所生辯無無所生,無所生法故無所生,其行此者乃能堪任無所生法。」

舍利弗謂須菩提:「賢者須菩提所說法為第一尊。所以者何?若有問者隨所問說,於一切諸法亦無所著。」

舍利弗言:「云何於一切法而無所著?」

須菩提言:「色痛癢思想生死識,清淨、空,亦無所著,亦無內外、亦無兩間;六情所更十八諸種亦空、清淨,不著內外、亦無兩間;六波羅蜜及與七空,三十七品、十力、無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亦清淨、空,不著內外、亦無兩間。是,舍利弗!於一切法而無所著,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者,於色痛癢思想生死識清淨,上至薩芸若皆清淨。」

舍利弗言:「何謂菩薩摩訶薩純行六波羅蜜淨菩薩道?」

須菩提言:「其檀波羅蜜,有俗間施不為度世,尸波羅蜜、羼波羅蜜,惟逮、禪、般若波羅蜜,俗間之智亦度世智。」

舍利弗問曰:「何謂世俗檀波羅蜜、度世檀波羅蜜?」

須菩提言:「菩薩摩訶薩多所施與沙門、婆羅門、貧窮乞丐,饑者與食,渴者與漿,香華、伎樂、宅舍、七寶、生活之業、病瘦醫藥,各各隨人之所思欲,男女、妻子、頭目、肌體,人所貪者,而不愛惜恣意與之。悉呼:『授之無有慳嫉,吾為施主一切放捨,從佛之教行檀波羅蜜。』如是施已有所望想,於諸眾生志在顛倒以為堅要,持用勸助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以此所施令諸群生現世安隱,至無餘界而般泥洹。彼合三事而有所施。何謂為三?自想、吾我想、計他人有施報想,是為三。是為俗間檀波羅蜜,不為度世。何故名之世俗檀波羅蜜?不為度世,在俗不移,不得度脫至無罣礙,是名為世俗檀波羅蜜。能淨三品。何謂為三?菩薩摩訶薩有所施與,不得吾我、不見受者、而有所取亦不想報,是為菩薩摩訶薩淨於三品。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施與眾生,亦無有人,而以勸助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無有眾想、悉無所見,是為度世檀波羅蜜。所以名檀波羅蜜者,以度世故不著於世;尸、羼、惟逮、禪、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有所望想為俗間智,無所望想為度世智。舍利弗!是為菩薩摩訶薩純行六波羅蜜成菩薩道。」

舍利弗復問須菩提:「何謂菩薩摩訶薩成菩薩道?」

須菩提言:「意止、意斷、神足、根、力、七覺意、八道、十力、無畏、十八不共,空、無相、無願三脫之門,及與七空,一切三昧、陀羅尼門,四分別辯、大慈大哀,是為菩薩摩訶薩道。」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須菩提!何所波羅蜜能成勇勐,為第一上而得度乎?」

須菩提言:「般若波羅蜜勇勐之恩而得度矣。所以者何?般若波羅蜜是一切諸法之母,護度聲聞、辟支佛,令得成就菩薩,故曰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悉入三乘,過去當來今現在十方世界諸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皆因般若波羅蜜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逮成阿惟三佛。若有菩薩摩訶薩聞說般若波羅蜜,不以狐疑、不懷猶豫,當知是菩薩摩訶薩則為將從一切眾生,為一切故無所愛惜,悉能施與、無有顛倒,是則不離菩薩摩訶薩行。如是念者則為思惟無極大哀。」

舍利弗語尊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思惟樂於大哀大悲,是菩薩摩訶薩則為捨離一切眾生。所以者何?一切眾生不離念故。」

須菩提言:「善哉,善哉!舍利弗!吾今讚歎賢者所說,為真為諦。人無所有,其所念者亦無所有;人無自然,其所念者亦無自然;人為空為,念亦空為;人恍忽,念亦恍忽;人身空無,念亦空無;人無所覺,念亦無覺;色痛癢思想生死識者亦無所有,所念亦無所有;七空亦無所有,無所有色空恍忽,色無所覺,念亦無所覺。十八諸種、地水火風識界,檀、尸、羼、惟逮、禪、般若波羅蜜,三十七品、十力、無畏諸佛之法,一切三昧、陀羅尼門、薩芸若慧,曉了是者悉無所有,則為是道,所念無所有;人無所覺,所念亦無所覺,當曉了是乃成正覺。菩薩摩訶薩當作是行,菩薩摩訶薩不離是念乃成正覺。」

爾時佛讚須菩提言:「善哉,善哉!菩薩摩訶薩當作是說般若波羅蜜。如汝所說,悉承怛薩阿竭威神,菩薩摩訶薩當作是行般若波羅蜜。」

賢者須菩提說般若波羅蜜時,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東西南北上下皆動,於時佛笑。

須菩提白佛言:「今,天中天!何以故笑?會當有意。」

佛告須菩提:「如吾今日於此忍土說般若波羅蜜,十方現在諸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亦各說般若波羅蜜。」

佛說是語時,十二那術諸天人民,皆得無所從生法忍,應時悉得見十方諸佛皆說般若波羅蜜。說是語時,無央數阿僧祇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

光讚經卷第九

 

上篇:光讚經

下篇: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梵網經菩薩戒本

【依東林寺版本】 (舉香讚)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

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如是我聞:...

佛說五十頌聖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五十頌聖般若波羅蜜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光讚經

光讚經卷第一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光讚品...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如是我...

雜阿含經

雜阿含經 附吳魏二錄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薩國...

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密咒圓因往生集

密咒圓因往生集序 竊惟總持無文。越重玄於化表。秘詮...

佛說勝軍王所問經

佛說勝軍王所問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

【註音版】淨壇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四品學法經

四品學法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其有三德學,號真...

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

臨濟慧照玄公大宗師語錄序 曹溪派列,淘湧而流注無窮...

佛說尼拘陀梵志經

卷上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

【佛教詞典】常住物

指常備供僧伽受用之物。又作常住僧物、常住、常什。如...

【佛教詞典】齋戒

廣義言之,指清淨身心,而慎防身心之懈怠;狹義而言,...

極樂世界的阿羅漢

我們學習淨土教法,你必須要了解佛為娑婆世界眾生所設...

修行法語

1、一個人要改變只有他自己想要改變,所以你的目的就是...

五戒善法為做人應知應行之原則

吾人生在世界,不只是要從自然界的萬物得到自身生活之...

無這「四心」不能參禪

參禪人,有一坐三十年鐵志,可以辦道。 此一法無長遠心...

福田殊勝的祗樹給孤獨園

舍衛城中,有一大臣名為須達,因樂善好施,常幫助孤苦...

如本法師:守口業的果報

口業如果能守得清淨,功德是無限量的,其果報美好難思...

往生淨土要不要發菩提心

我們現在來反推一下。比方說你求生淨土,卻不發菩提心...

人心就像一個容器

裝的快樂多了,鬱悶自然就少; 裝的簡單多了,糾結自...

真信切願並不容易

信願這兩個字,對於我們現在的眾生來說,也不是很容易...

抓住散念,時時念佛

要抓住散念,時時念佛。在工作或生活當中,行住坐臥,...

蹲下去是為了跳得更高

退一步風平浪靜,讓一步海闊天空。 當身處逆緣時,我們...

每日的功課都應迴向法界眾生

【原文】 每日功課迴向,一一當與法界眾生。若此功課為...

【視頻】《心經》葉曉紅

《心經》葉曉紅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音樂伴奏唱誦)

佛說阿彌陀經(音樂伴奏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