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出曜經卷第二十二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出曜經卷第二十二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廣演品第二十五

 雖誦千章,  不義何益?  寧解一句,
 聞可得道。

雖誦千章,不義何益者,夫人在世多誦廣學,不曉義理亦復不了味義句義,猶如有人多負草木至百千擔,正可勞苦無益時用。是故說曰,雖誦千章,不義何益也。寧解一句,聞可得道者,如昔有士,多貯財貨饒諸穀食,意欲遠遊,便以家穀糶之易寶,積珍無量,後復以珍寶多易好銀,意復嫌多,便以好銀轉博紫磨金,意復嫌多,時以好金轉無價如意摩尼寶,所願畢果終不差違。此亦如是,雖多學問,不解句義,解一義者,所獲必剋。是故說曰,寧解一句,聞可得道也。

 雖誦千章,  法義具足,  聞一法句,
 可從滅意。

雖誦千章,法義具足者,人多修學義味成就,然復不能思惟義趣,便自墜落不至究竟,是故說曰,雖誦千章,法義具足也。聞一法句,可從滅意者,世多有人博學多聞,能思一句至百千義,義義相次不失其緒,以漸得至無為大道,是故說曰,聞一法句,可從滅意也。

雖復壽百年,毀戒意不定,不如一日中,供養持戒人。雖復壽百年,毀戒意不定者,夫犯戒之人不護三事,坐禪誦經佐助,如斯之類不可親近,雖久在世積惡無量,死入地獄受無數苦,火車爐炭刀山劍樹,畜生餓鬼亦復如是,是故說曰,雖復壽百年,毀戒意不定也。不如一日中,供養持戒人者,持戒之人修行定意,一日功德無數無量,不可以譬喻為比,久處於世積德無量,若生於天自然受福,是故說曰,不如一日中,供養持戒人。

 雖壽百年,  無慧不定,  不如一日,
 黠慧有定。

雖壽百年,無慧不定者,世多有人不知慚愧,與六畜不別,猶如駱駝騾驢象馬豬犬之屬,無有尊卑高下。人之無智其譬亦爾,愚闇纏裹莫知其明,是故說曰,雖壽百年,無慧不定也。不如一日,黠慧有定者,黠慧之人深入法典,從一句義至百千義,思惟反覆不以為難,是故說曰,不如一日,黠慧有定也。

 雖復壽百年,  懈怠不精進,
 不如一日中,  精進不怯弱。

雖復壽百年,懈怠不精進者,如世有人意恆懈怠所願不成,既自墜落復使他人沒在生死,自陷溺者失五分法身,不至無為大道之處,自迷於道轉教他人沒在生死;若受檀越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不能消化,從生至死墮於地獄餓鬼畜生,雖得為人,邊地佛後世智辯聰八難之處。所以然者?皆由前身不積德也。是故說曰,雖復壽百年,懈怠不精進也。不如一日中,精進不怯弱者,或有世人勇勐精進解世非常,人身難得佛世難遇,生值中國亦復難遭,諸根完具亦復難得;於賢聖法中求作沙門亦不可得,聞真法言復不可得。有智之人能解此者,當念精進求於道果,得至泥洹亦復不難也,已以辦具,便能成就無漏法身。是故說曰,不如一日中,精進不怯弱也。

 雖復壽百歲,  不知生滅事,
 不如一日中,  曉了生滅事。

雖復壽百歲,不知生滅事者,人在世間無明自纏不能得解,計百年之中積罪無量,亦復不知生者滅者,雖得出家為道,在如來法中不了生滅,恆在凡夫之地,不至無為也,斯非比丘沙門之業,遠如來藏不近佛篋,是故說曰,雖復壽百歲,不知生滅事也。不如生一日,曉了生滅事者,人之在世觀達諸法一一虛無,生者不知所以生,滅者不知所以滅,一一別之能知根本,臨死之日亦不畏懼無所怖難,所生之處神識不錯,遭賢遇聖聞法得度,是故說曰,不如一日中,曉了生滅事也。

取要言之,觀痛所從生,夫人處世不知痛滅所興,雖為比丘,不達沙門之行,是故說曰,觀痛所從生也。當觀有漏盡,人之習行不達有漏,便當留滯三界五趣,流轉生死無有出期。智者習行觀此有漏,知所從生知所從滅,生不知所以生,滅不知所以滅,漸漸得至無漏境界。復當觀察不動行跡,若復有人不能觀察不動行跡者,便自墮落墜乎生死,雖處沙門非沙門行,雖處婆羅門非婆羅門行。由四事因緣,雖深奧法者,若復學人,觀察了知不動行跡,意不傾動亦不移易,漸漸得至登無為岸。復當觀察不死行跡,如人在世不知死生,死為神徙風去火次魂靈散矣,身體侹直無所復中。然此習道之人,荷服法衣剃除鬚髮著三法衣,不能觀察死之為死生之為生,亦復不能修清淨梵行。所謂不死行跡者,滅盡泥洹,是以得入中無為之處,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澹然快樂。是故說曰,當觀不死行。復當觀察清淨行跡,道之清淨非穢濁,所學道能去垢,非習垢所學,次當觀察天形像,法不可覩見,習上人跡,於一切諸法最上最尊無能及者,所謂滅盡泥洹是也。行人觀察甘露行跡,無飢渴想無煩熱想,其不覩者永墜生死,不達本無獲甘露者,福業具足以己施彼,無所悋惜也。

 雖復壽百歲,  山林祭祀火,
 不如須臾間,  執行自修慕。

雖復壽百歲,山林祭祀火者,昔有梵志勞形苦體,在於曠野深山之中祭祀火神,隨時瞻拜不違其文,選擇淨薪採取好葩,燒種種香以用供養望得恩福。時,彼梵志退自念言:「我在此山習學奇術,念事此火以經百年,今當自試知火恩福,若識恩養證驗當見,設不爾者復祭祀為?」時彼梵志意不遠慮,即以兩手前探熾火,尋燒手臂疼痛難言,梵志自念:「吾祭祀火經爾許年,唐勞其功損而無益,將是我身招此患苦。」爾時彼山有學道比丘相去不遠,知而問曰:「梵志當知!火者體熱不別恩養尊卑高下。卿欲知者,吾有聖師三界獨尊,行則躡虛無所罣礙,坐則揚光照徹十方,寧可與卿往彼親覲,備得聞其深奧之法,從此岸得至彼岸。」梵志聞已心開意解,便與道人往至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爾時世尊觀彼梵志應得度脫,在大眾中而說斯偈:

「雖復壽百歲,  山林祭祀火,
 不如須臾間,  執行自修慕。」

爾時梵志,豁然心解諸塵垢盡,得法眼淨。佛告梵志:「卿前在山百年事火祭祀諸神,唐勞其功不至究竟。汝今乃知真道之處,不如須臾間執行自修慕。」世人執愚至死不剋,百年事火不自覺寤,抱愚投冥不能自改,若能自覺知之非真,恆常思惟,知病所興為所從來為所從去,悉了非真實法。若復受他衣被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便能消化不令有失,承事供養名華擣香雜香繒綵幢幡,如是之福不可稱計。百歲事火,不如須臾彈指之頃一行慈心,其福最尊為無有上,難稱難量不可以譬喻為比。猶如芥子仰比須彌,牛跡之水與海捔量,爪上末塵自稱勝地,螢火之蟲與日競明,慈心之德其事如此,況復百年修德具足乎?乘此之福經百千劫,未曾墜墮在凡夫地,眾人仰望莫不敬奉,皆由前世積行所致。是故說曰,不如須臾,一行慈心也。

 從月至其月,  愚者用摶食,
 彼不信於佛,  十六不獲一。

從月至其月,愚者用摶食者,或有生類貪著飯食以養其形,不慮後世殃禍之災,四大之體其性不同,神處其中識別是非,智者識真愚者倒見,不知今世後世善惡之行,展轉三塗八難無有出期。是故說曰,從月至其月,愚者用摶食也。彼不信於佛,十六不獲一者,若有眾生一日半日、一時半時、彈指之頃,篤信於佛意不移易,其福難量不可稱計,不可以譬喻為比,福至冥報無形無像,忽然自至功祚無窮。是故說曰,彼不信於佛,十六不獲一也。取要言之,彼不信於法,十六不獲一,億千萬劫時聞法聲,所謂法者,滅盡泥洹是也。如契經所說,告諸比丘:「今當與汝說三第一之尊:一者佛為第一之尊,二者法為第一之尊,三者僧為第一之尊。彼云何佛為第一之尊?諸有眾生之類,無足有足一足二足四足至眾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乃至非想非無想,如來於中為尊為最為無有上。是以比丘!其有眾生篤信佛者,為信第一之尊;以信第一之尊,便受第一之福;以受第一之福,便生人天第一豪尊。是謂名曰,佛為第一之尊。彼云何法為第一之尊?所謂法者,有為法無為法,滅盡無慾無生滅法泥洹法者,為尊為最為無有上。其敬法者,為敬第一之尊;以敬第一之尊,便獲第一之福;以獲第一之福,便生天上第一豪尊。是謂名曰,法為第一之尊。彼云何僧為第一之尊?諸有大眾大聚大會翼從之徒,如來聖眾為尊為最為無有上,是以比丘!其有眾生篤信僧者,第一之尊;以信第一之尊,便受第一之福;以受第一之福,便生天人第一豪尊。是謂名曰,僧為第一之尊。」不以慈心者,十六不獲一,眾生之類晝夜含毒,瞋恚所纏共相茹食,由懷忿怒向乎二親,豈當有慈加被眾生乎?此事不然也。是故說曰,不以慈心者,十六不獲一也。不愍眾生者,十六不獲一,由如境界方域,其中眾生名號姓字不可稱計;若有入慈定之士,於中教化周窮濟乏,不擇好丑亦不興想,斯可施與,斯不可與,平等無二一而不異乃謂真施。是故說曰,不以慈心者,十六不獲一也。或有國土,稱其眾生名曰蠕動之類,於中勇勐不辭勤勞,適彼國界供給所須不令闕減,是謂施心。蠕動之類不以神祇故,十六不獲一,不以正法故,眾生自墜,墮外道異學。尼犍子等自稱為尊,以鐵鍱腹跨行世間,自相謂曰:「此諸釋種沙門道士,世之狂夫,露頭左衽自稱為尊,我等觀察,正是不祥之應,世人狂惑,何為尊事?若有眾生施此人者,後得穢惡不淨之報,夢想見之寤則遇惡,況當行道與共相見!」是故世尊告諸比丘:「能於正法信心不斷,遭遇百千艱苦眾難心不變易,一意信向不習倒見,爾乃名曰如來正法。其不信者,於十六分未獲其一,其有信心向正法者,其福無量不可稱計,百倍千倍萬倍巨億萬倍,不可以譬喻為比。」何以名曰十六分不獲一也?所以論十六者,謂十六者,謂十六大國也,此閻浮境仁義所居,無有出此十六大國,博古攬今敷演深奧,隨時決斷永除狐疑使無猶豫。十六國名其號:一為鴦伽。二者默偈陀蓱沙王。三者迦詩。四者拘薩羅波斯王。五者素摩。六者須羅吒。七者惡生王拔蹉。八者拔羅憂填王。九者遏波。十者阿婆檀提憂陀羅延王。十一者鳩留。十二者般遮羅阿拘嵐王。十三者椓難。十四者耶般那。十五者劍桴(本闕十六)。此十六大國,包識萬機眾事不惑,眾辯捷疾學不煩重,暢達妙義尋究本末,演布無量尋之難窮,斯出十六大國之中。夫修行人不能施心仰慕妙義者,但當遊行歷十六國,威儀禮節自然修成,不加於師無有摸則也。

 若人禱神祀,  經歲望其福,
 彼於四分中,  亦未獲其一。

若人禱神祀,經歲望其福者,想外道異學顛倒邪見執愚不寤,祭祀神祠乃經一歲,其中費耗生民之貨亦不可計。以若干種甘饌飲食焚燒於火,謂為獲福反更遇禍,斯由執愚不自改更,至令死後入於闇冥,不覩大光智慧之明。是故說曰,於四分中,亦不獲其一也。是故聖人訓之以漸、導之以路,獲誘愚惑至安隱處,須臾行善勝彼一年也。廣演品竟。

出曜經親品第二十六

 無信懷憎嫉,  鬪亂彼此人,
 智者所屏棄,  愚習以為樂。

無信懷憎嫉,鬪亂彼此人者,夫人在世信心不固,亦復不信佛法聖眾、真如四諦苦習盡道,積財至天猶不可恃怙,捨壽之日財不自隨,皆由今身不惠施故不造功德,畢故不造新。猶如有鳥素貪肉食,山樹有葉其像肉色,晝夜伺捕延頸仰望,在樹像肉墮即為葉,迷惑所纏不自覺寤,如是不息喪命於彼。所以然者?皆由貪心不自改更故。此間聞語傳至於彼,設從彼聞復傳於此,鬪亂彼此使不成就,意中興嫉轉生塵垢,是故說曰,無信懷憎嫉,鬪亂彼此人也。智者所屏棄者,智人知禮節避嫌遠疑,不處惑亂之中,彈指之頃不與從事,況當至竟與共遊乎?所謂智者,明古知今博通眾事,防慮未然所行不左,心口相應言無有失,分別深義意不倒錯,從一句義演布無數,愚者所惑,是故說曰,智者所屏棄也。愚習以為樂者,設復有人,善心勸諫誘進童蒙,訓之以道使見道門,不從其教反更疑惑,以地獄為堂室,不慮後世殃禍之根,教行惡業不從善教,轉復墮落地獄餓鬼畜生之中,是故說曰,愚習以為樂。

 有信無憎嫉,  精進信多聞,
 智者所敬待,  賢聖以為樂。

有信無憎嫉者,如復有人篤信佛法聖眾,至意信解苦習盡道,不懷諛諂心意柔軟,承事敬待諸梵行人,晝則勤受夜則經行,孜孜汲汲不失威儀,和顏悅色先笑後言不傷人意,是故說曰,有信無憎嫉也。精進信多聞者,人之修行精進為上,況復廣學採取多聞,戒聞施慧廣佈一切,安處無為寧處道場,以己所見演示前人,是故說曰,精進信多聞也。智者所敬待者,常當親近承受不及,戒身不具足者令使具足,定身慧身見身見解脫身不具足者令使具足,是故說曰,智者所敬待。賢聖以為樂者,夫人修行追賢逐聖不辭寒苦,正使遭遇七千億難能捨身命,雖遭斯苦不分其意,是故說曰,賢聖以為樂。

 不親惡知識,  不與非法會,
 親近善知識,  恆與正法會。

不親惡知識者,彼修行人遭惡知識者日增惡行,墮入地獄餓鬼畜生,正使行清意潔隨惡染其素,由若有人愛犬豬羊心不遠離,豬犬隨逐亦不相離,豬犬所樂糞除為上,廁溷為浴池共相染污,親惡知識者亦復如是,共相追逐終以無善。是故說曰,不親惡知識也。不與非法會者,非法人者五無救罪,無戒無信無聞無慧無施,如此之人不可親近,其有追逐以為伴者,墮入惡趣不至善處,是故說曰,不與非法會也。親近善知識者,學有日新出言柔和心意相應,設有之造不傷人意,先笑後言文句相應,是故說曰,親近善知識。恆與正法會者,所謂正法會,佛辟支佛聲聞是也,更無眾生出於佛者,除佛以更無眾生出於辟支佛者,除佛辟支佛更無眾生出於聲聞者,其有信心向此三者,得至究竟,不墜三塗厄難之處,是故說曰,恆與正法會也。

 行路念防慮,  持戒多聞人,
 思慮無量境,  聞彼善言教,
 各各知差別。

行路念防慮者,群徒在途出言防慮,曠野之中多諸鬼神,若論惡語神即得便,論說善者鬼神營護,所至到處不遇惡人,亦復不逢劫盜人者,是故說曰,行路念防慮。持戒多聞人,受佛言教不去心首,如佛所說,告諸比丘當修三昧正受定意,若行若坐無令違失,便為諸天鬼神所見營護。所以然者?皆由承受正佛言教。是故說曰,持戒多聞人也。思慮無量境者,晝夜思慮坐禪誦經戒聞施慧,是故說曰,思慮無量境也。聞彼善言教,各各知差別,如彼學人聞彼善教,意不錯亂文句相應,便成道果,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增益善根至無為道,是故說曰,聞彼善言教,各各知差別。

 近惡自陷溺,  習善致名稱,
 妙者恆自妙,  此由身真正。

近惡自陷溺者,如復有人親近惡友,但有日損不至究竟,猶若半月日有闇冥無有大明,親近惡友亦復如是,日損善根增益惡法,是故說曰,近惡自陷溺也。習善致名稱者,勝人所習日有名稱,猶如月欲盛滿日有光明遠照無外,修善之人亦復如是,善名廣著名稱遠布,是故說曰,習善致名稱也。妙者恆自妙,所行專正修無上道,猶如須陀洹家仰修斯陀含道,斯陀含家仰修阿那含道,阿那含家仰修阿羅漢道,阿羅漢家轉自增益諸善功德,是故說曰,妙者恆自妙也。此由身真正者,當求巧便求諸功德瓔珞其身,意中欲得名稱廣佈者,欲得諸天世人敬待,當自謹慎不與塵勞懷來道故,是故說曰,此由身真正也。

 善者終以善,  斯由親近善,
 智慧為最上,  禁戒永寂滅。

善者終以善,斯由親近善者,智人求於智,以成其聖道,猶如紫磨真金內外清徹,造作器皿無不成就;智者亦爾,賢聖相習留教在世永世不朽,是故說曰,善者終以善,斯由親近善也。智慧為最上,禁戒永寂滅者,夫人習行先當求上人之法,是故說曰,智慧為最上,禁戒永寂滅者也。

 如魚湍聚湊,  人之貪著取,
 意著不覺臭,  習惡亦如是。

如魚湍聚湊,人之貪著取者,猶如群魚集聚一處穢污難近,人意貪著不顧臭穢,愚人執意謂為甘美,不知久久不便於身,臭氣流溢布見於外;習惡之人亦復如是,與親近者即成其惡,損減善根增益惡部,是故說曰,如魚湍聚湊,人之貪著取,意著不覺臭,習惡亦如是也。

 木榓葵霍葉,  眾生往採取,
 葉薰香遠布,  習善亦如是。

木榓葵霍葉,眾生往採取者,如有善察之人往採其香,雖不得根而獲香葉香氣苾芬,正使捨彼故處猶香;善知識從事者亦復如是,成人之德功德日積,是故說曰,木榓葵霍葉,眾生往採取,葉薰香遠布,習善亦如是也。

 已自不習惡,  親近習惡者,
 為人所誣笑,  惡名日增熾。

已自不習惡,親近習惡者,世多有人不行惡事淫妷盜竊,性不飲酒、不博弈戲樂,然彼眾生或在酤酒家坐,或入淫種村中,或在博弈家坐,為主人所見,謂為斯人習此非法興猶豫想:「此人先自貞潔清淨,今日何為習此非法?」惡聲遂顯流聞四遠,百千眾生共相告語,誹謗之名從是日滋。是故說曰,已自不習惡,親近習惡者,為人所誣笑,惡名日增熾也。

 觀習而習之,  知近而親近,
 毒箭在其束,  淨者被其污,
 勇夫能除污,  去惡不為伴。

觀習而習之,知近而親近者,世多有人未在道撿,意不堅固與惡從事,不被教訓見物而習,見惡習惡見善習善,以己所見示見於人,身自不正焉能正人?猶如毒箭污染餘者,己身行惡教人習之,智者觀察此已終不行其惡,是故說曰,觀習而習之,知近而親近,毒箭在其束,淨者被其污,勇夫能除污,去惡不為伴也。

 是故知果報,  智人悉分別,
 非親慎莫習,  習當近於賢,
 比丘行於道,  忍苦盡諸漏。

是故知果報,智人悉分別者,眾生造行果報不同,或舋輕而藥妙,或罪重而易療,唯有覺者能消滅耳;智人所習自審明矣,設有愆咎即能誨過,猶馬蹶躓加之杖策然後調伏,智人習行亦復如是,尋隙所生自悔不及,是故說曰,聖人知果報,智者悉分別也。非親慎莫習,習當近於賢者,所謂非親,所行非義,口吐言教終無善響,布毒於人以為快樂。其有眾生翫習此者,便為長夜流轉生死受惱無量,神識倒錯心意煩熱。所謂賢者,包識眾事萬機不惑,為人師範辯才無礙,以己明慧演示眾生,其聞音者斯蒙度脫。是故說曰,非親慎莫習,習當近於賢也。比丘行於道,忍苦盡諸漏者,行人執意眾業備具,賢聖八品如來聖道,諸佛世尊常所修行,復以賢聖苦忍之法,盡諸有漏成乎無漏。是故說曰,比丘行道,忍苦盡諸漏也。

 愚者盡形壽,  承事明智人,
 亦不知真法,  如瓢斟酌食。

愚者處世雖受百年與智者同俱,然意曚曚不別真法,是以聖人以瓢為喻,終日酌物不知咸酢,喻彼愚者雖遇賢聖,意迷心惑不達正教,寄生於世無益於時。是故說曰,愚者盡形壽,承事明智人,亦不知真法,如瓢斟酌食。

 智者斯須間,  承事賢聖人,
 一一知真法,  如舌知眾味。

智人所學意志捷疾,聞一知萬豫達未然,隨時之行亦不錯謬,悉能分別亦無滯礙,猶舌甞味,甜酢咸澹悉能知之;學人所習究暢本末別白黑法,知病所興知病所滅,斯非顛倒斯是顛倒,皆能別了投之聖藥,是故說曰,智者斯須間,承事賢聖人,一一知真法,如舌知眾味也。略說其事,彼不解慧愚人所習,唯有智者能究其事,彼無眼目,所謂愚者是也;眼目者,賢聖眼目是也,唯有智者而有此耳。彼不知真法,三耶三佛說,所謂不知真法者,愚者是也。

 智者尋一句,  演出百種義,
 愚者誦千句,  不解一句義。

智者尋一句,演出百種義者,智者執意明達道術,禪燕不亂練精神識,永無塵垢四辯具了,問一句之義達百千之章,是故說曰,智者尋一句,演出百千義也。愚者誦千句,不解一句義者,愚者意迷,從冥至冥不覩大明,雖誦千章不解一義,是以智人常當遠之不與從事,是故說曰,愚者誦千句,不解一句義也。

 一句義成就,  智者所修學,
 愚者好遠離,  真佛之所說。

昔有比丘往至佛所,前白佛言:「唯然世尊大慈垂愍,開悟未及,願為說法應適人意,我聞法已心意開悟得蒙度脫。」爾時世尊略說其義,告比丘曰:「非汝則捨。」比丘白佛:「我以知矣。」佛告比丘:「我義云何汝以知乎?」比丘白佛:「色非我有,我以捨矣。」佛言:「善哉!如汝所說。」是故說曰,一句義成就,智者所修學也。愚者好遠離,真佛之所說,聖人處世教誡眾生平等大道,愚者意迷神識難革,或見如來而掩目者,或聞說法而塞耳者,或見如來行跡輪相在地而蹋壞者,斯等之類罪垢深固難可改更。過去恆沙諸佛世尊,終訖說法於無餘境,然眾生類執愚積久,甘露滋降不覩不聞,捨形受形輪轉生死無有出期,斯由愚惑無明所纏故也。

 怨憎有智勝,  不隨親友義,
 愚者訓非道,  漸趣地獄徑。

怨憎有智勝者,怨憎之人自知隙咎,本性明達防慮未然,恆自思惟:「設我今日行非法者,便自陷溺不毀彼人也,如有怨讎眾多,思欲報怨力所不至,知當如何?不如行慈乃可得勝。」是故說曰,怨憎有智勝也。不隨親友義者,親友之人心意欵到,意之所好教授前人與共同歡,惡則同惡好則同好,後受報對入地獄中,是故說曰,不隨親友義,愚者訓非道,漸趣地獄徑。

 愚者自稱愚,  當知善黠慧,
 愚人自稱智,  是謂愚中甚。

愚者自稱愚,當知善黠慧者,愚自思惟悔本不及,我本所行實為非法,種諸罪根開地獄門,塞泥洹路,晝夜懇責,我今處世眾結自纏塵垢污染,捨身受身輪轉生死不離三有,便自悔責追師逐侶,漸漸得至無為之處。是故說曰,愚者自稱愚,當知善黠慧也。愚人自稱智,是謂愚中甚者,愚人生世恆自嘆譽,我為尊貴餘者不如,不達今世後世殃舋之罪,我所知見世之希有,自揚其名抑彼之德,不知生死之難,修凡夫行,是故說曰,愚人自稱智,是謂愚中甚。

 若復嘆譽愚,  毀呰智者身,
 毀智猶有勝,  嘆愚不為上。

若復嘆譽愚者,愚者所習見物嘆譽,不別尊卑善惡之行,所可嘆者反更毀呰,是故說曰,若復嘆譽愚也。毀呰智者身者,雖被誹謗不以憂慼,自知果報緣對所至,是故說曰,毀呰智者身猶有勝也。嘆愚不為上者,眾生處世群愚黨惑,聞彼稱名歡喜踴躍不能自勝,不知久後於身不便,是故說曰,嘆愚不為上也。

 莫見愚聞聲,  亦莫與愚居,
 與愚同居難,  猶如怨同處。

昔佛在羅閱祇,將侍者一人,名曰阿難,在路遊行。爾時世尊遙見調達逐路前進,佛告阿難:「我等可共就餘路行,何為與此愚人相見?」爾時阿難前白佛言:「云何世尊如來,今日畏此調達乎?何為欲避就於餘路?」佛告阿難:「我自憶念,本所造福自致無上等正覺,亦復不見魔若天外道異學沙門梵志,能使如來有恐怖者。此事不然。吾昔在樹王下眾結未盡,弊魔波旬將十八億眾,人身獸頭猨猴師子,虎兕毒蛇惡鬼形貌,擔山吐火把持刀劍戈牟鎧鉀,揚聲哮吼填塞虛空時來恐我,猶尚不能動我一毛,況今我身成等正覺三界獨尊,豈當畏於愚調達耶?此事不然。」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莫見愚聞聲,  亦莫與愚居,
 與愚同居難,  猶如怨同處,
 當選擇共居,  如與親親會。」

夫人處世,當與黠慧之人共居,出則和顏入則同歡,共相敬待如父如兄如身無異,猶如親親心意欵至,如此相敬皆至無為。是故說曰,當選擇共居,如與親親會也。

 是故事多聞,  並及持戒者,
 如是人中上,  猶月在眾星。

是故事多聞,並及持戒者,多聞眾生解世非常明鑒三有,知今世後世之報,自知眾德具足,恆親近賢人,戒成就者,定成就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說曰,是故事多聞,並及持戒者也。如是人中上,猶月在眾星中者,五分法身未具令使具足,在大眾中獨尊隻步無有儔匹,猶如明月在眾星中,光明遠照無有及者。是故說曰,如是人中上,猶月在眾星(親品第二十六竟)。

出曜經卷第二十二

 

上篇:出曜經

下篇:法集要頌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本緣部目錄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

舊雜譬喻經

舊雜譬喻經卷上 吳天竺三藏康僧會譯 (一) 昔無數世...

佛說過去世佛分衛經

佛說過去世佛分衛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佛言:「...

異出菩薩本起經

異出菩薩本起經 西晉居士聶道真譯 釋迦文佛,前世宿命...

注華嚴法界觀門

注華嚴法界觀門序 唐綿州刺史裴休述 法界者。一切眾生...

清珠集

清珠集 古靈山普光寺淨願社主釋幻空堂 治兆 輯 自己...

正法華經

正法華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光瑞品第一...

【註音版】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品

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品...

六妙法門

六妙法門 天台大師於都下瓦官寺略出此法門 六妙門者。...

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

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金光明懺齋天儀規

一、淨壇: 1、唱誦 瑤天玉露。覺海金波。大千沙界灑...

佛說鴦崛髻經

佛說鴦崛髻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

佛說六道伽陀經

佛說六道伽陀經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寺三藏傳教...

【佛教詞典】隨轉理門

(術語)法相宗之用語,隨佛菩薩之本意而明其實義,謂...

【佛教詞典】傳供

又作奠供、供遞、遞供。即捧執供物,由數人遞次傳送至...

差摩比丘尼出家證果之宿緣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當時波斯匿王與梵...

真正貧富的標準

給大家講一個佛陀在世時的故事: 一次法會,很多人來聽...

在「不幸」之中獲得覺悟的機會

在一個父母離異、舅舅癡傻、爺爺病痛大半生、奶奶跳樓...

聖嚴法師《盡心盡力第一》

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人的力量有大有小;人的智慧有深有...

學佛的人,一定要有寬恕的心

寬恕是一種美德。夫妻之間如果互相有寬恕的心,夫妻的...

修學佛法必具的三項要求

知道人生是苦,知道生命短暫,知道國土危脆,卻不知道...

開玩笑的話說多了,以後你講話沒有力量

按照蕅益大師說法,兩舌、綺語、妄言、惡口,得果報的...

晝夜念佛四十年,八十八歲留偈往生

道乾。字世禪,嘉禾(浙江)雙溪陳姓人家的女兒。年十...

守培法師:念佛四十八韻

一 念佛最高古,能離生死苦; 託生寶蓮華,安居極樂土...

用錢修佛像還是用錢來幫助窮人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有人用比較大的錢做佛像建寺院,很...

救人就是救己

一天深夜,我沿著一條燈光昏暗的小徑走回家。經過一片...

從厭離心啟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我們天天談,那怎麼下手去發呢?善導大師給我...

【視頻】《佛說無量壽經》鄒衛居士讀誦

《佛說無量壽經》鄒衛居士讀誦

【視頻】佛說證契大乘經(聆志居士讀誦)

佛說證契大乘經(聆志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