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善惡獼猴緣

2014/08/1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善惡獼猴緣

佛陀帶領弟子們在王舍城弘法時,弟子們心有所感地對佛陀說:‘世尊!跟隨著提婆達多修行,生生世世都被悲愁、苦惱所纏。然而,跟隨世尊修行,不僅身心安詳、愉悅,來生也能生在具足善法的地方,得以解脫煩惱,身心自在、安樂。’

佛陀告訴弟子們,不僅現在如此,過去生也是如此的……

過去久遠前,有兩隻獼猴,各自帶領著五百隻獼猴住在森林裡。有一天,迦尸國的王子前去他們所居住的森林中打獵。當獵捕的兵將即將到達時,有一隻善良的獼猴告訴大家:‘我們現在只要趕快渡過這條大河,到達對岸,就可以避免被圍捕的命運了。’另外一隻惡獼猴則說:‘我們才不過河呢!’善良的獼猴就對惡獼猴說:‘不用擔心,這棵毗多羅樹的樹枝,不但夠長,而且非常堅固,一定可以幫助我們安全到達對岸。’善獼猴說完,隨即轉身折下毗多羅樹的樹枝,搭起橋樑。跟隨它的五百隻彌猴,全部都安全、順利地通過,並到達了河的對岸,遠離了被圍捕的危險。而惡獼猴與跟從它的五百隻獼猴,因為不願意冒險渡河,最後全都被王子的獵補兵將擒獲,喪失了性命。

那時的善獼猴,就是現在的我;惡獼猴,就是提婆達多。由於沒有正知正見,所以讓那時跟隨他的獼猴因而受苦;現在跟隨他的人,也是一樣地受苦。

那時跟著我的獼猴,因為有善知識的引導,長久以來都能安隱快樂,現世福報具足、名稱普聞,受到大眾的恭敬供養,若能依著佛所說的正法修行,未來必定可以得到人天果報,解脫生死之苦。

過去跟著提婆達多的人,因為沒有正知正見的引導,長久以來必須忍受著身體衰弱多病的苦楚,現世惡名昭彰,因而沒有人願意供養他們,未來必定墮入三塗惡道。

所以,你們應當要有智慧,遠離對我們沒有幫助的惡知識,選擇親近對我們有益的善知識。善知識,可以讓我們的身心時時安穩、愉快;惡知識,只會讓我們受著如火燒般的煎逼,無論今世或後世,身心皆受無量眾苦。由此可知,親近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事。

典故摘自:《雜寶藏經·卷第二》

省思:

《溈山警策》云:‘遠行要假良朋,數數清於耳目;住止必須擇伴,時時聞於未聞。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親附善者,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良朋益友的扶持,能幫助我們安穩地度過種種危厄,讓生命迎向光明。

儒家云:‘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菩薩向五明處學,就是為了以佛法的正知正見,帶領眾生出離苦海。所以,更進一步,應讓自己成為他人的善知識,發起大乘心普濟眾生,一方面修善斷惡,一方面廣學多聞,不要錯失身邊的善知識,同時也要發心學習作他人的善知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承事善知識應發的二十一種心

復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識, 應發如大地心,荷負重...

事必躬親成就不了大事

問: 領導是門藝術。如果弟子做事不積極,讓他做不如...

何時得與聖賢親

瓊枝瑤草色長新,別有乾坤世外春。紅藕華藏金砌鴨,綠...

自作聰明的愚人

過去,有一個人到他人宅舍中,見到這戶人家房舍的牆壁...

造善成就安樂的果報,造惡成就痛苦的果報

我們看古代聖賢的教誨,有很多道理是相同的── 比方說...

走遍天下尋知己,未識這個是知音

比丘可不是個簡單的稱呼,這修行人,要久住叢林,親近...

如果身邊有這四種「居士」,一定要注意

有的居士具備善知識的特點,可以幫我們更好的修行。 而...

真正的善知識

佛陀時代,有兩人為莫逆之交,視對方為良師益友,以知...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布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阿那律-天眼第一

無憂的童年生活 在《阿彌陀經》裡記載著十六位大阿羅...

拯饑救溺福綿長,驕橫欺人遭惡報

古語云: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惡者天報之以禍,福禍無...

宣傳平等的迦旃延尊者

長青靈岩寺千佛殿羅漢的迦旃延尊者 迦旃延:舊譯迦旃...

【佛學漫畫】玄奘大師

玄奘大師...

【佛學漫畫】降魔

擬心時,被擬心魔縛,非擬心時,又被非擬心魔縛,非非...

懷孕後怎樣讓胎兒福慧增長

問: 懷孕以後怎樣才能讓胎兒福慧增長?坐月子時飲食...

佛法為人生之必要

論到佛法大意,本來頭頭彰顯,不待言說,言說不及。若...

如是善緣

久遠前,有一屠兒欲發心供養一修行人,但見此人有許多...

宿緣所追,今復來矣

智者大師在天台教裡面,那是了不起的一位大祖師,他的...

在春節給父母磕個頭

孝道是我國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百善孝為先;天地之性...

念佛是誰,重點是在「誰」字上面

今天已經是打七的第四天了,通過四支香的問話,了解到...

念佛如何迴向

念佛迴向,不可偏廢,迴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然迴向祗...

12種幫助排出濕氣的食物

出現這些狀況,小心濕氣上身: 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

別人對我們不善怎麼辦

問: 別人對我們不善怎麼辦? 答: 諸佛菩薩教化眾生...

但行善事,莫問前程

《涅槃經》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

佛學常見辭彙(七畫)

【弟子】 徒眾對老師的自稱。 【伽藍】 1.僧伽藍...

【佛教詞典】空遍處

【空遍處】 p0787   集異門論二十卷八頁云:問:空遍...

【佛教詞典】體空教

(術語)說體空之教門,在方等部般若部之諸經及涅槃經...

【視頻】慧律法師《人生最重要的兩道護身符》

慧律法師《人生最重要的兩道護身符》

【視頻】護生卡通:慈悲為本

護生卡通:慈悲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