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學常見辭彙】(第8頁)   更多詞典列表

我們的一切善惡思想行為,都叫做業,如好的思想好的行...

業力

業的力量。善業有生樂果的力量,惡業有生惡果的力量。...

業風

1、惡業所感之猛風,指劫末所起的大風災及地獄所吹的...

業因

善惡果報的原因。善業是樂果的因,惡業是苦果的因。...

業系

(喻)業好像繩子能將眾生繫縛在三界之牢獄中。...

業識

有業凡夫的識。凡夫有業,所以智就變成了識,聖人沒有...

業果

由善惡業因所招感的苦樂果報。...

業輪

(喻)善惡業能使人輪轉於六趣。...

業緣

善惡果報的因緣。善業是招感樂果的因緣,惡業是招感苦...

業感

謂善惡業因能招感苦樂的果報。...

業障

由宿世所作的種種罪業而生今世的種種障礙,如人今生所...

東山

禪宗五祖弘忍,住蘄州黃梅縣之黃梅山,其山在縣之東邊...

東山法門

指禪宗五祖的法門,因五祖弘忍禪師住在蘄州黃梅縣之黃...

東土九祖

指天台宗在中國的傳承,即龍樹、慧文、慧思、智顗、灌...

東台二密

東密和台密,為日本密教的二大派別,此二密不同的地方...

東方淨琉璃醫王

即藥師如來。醫王即藥師,其國名叫淨琉璃,在東方。...

遇到好緣好境而生愉快的心情。...

樂邦

安樂的邦土,通常是指西方極樂世界。...

樂變化天

欲界六天中之第五天名,能自化五欲境而自娛樂,故名。...

他力

佛菩薩的願力加被於人。...

他心智

十智之一,即能知他人心想的智,在六通中,叫做他心通...

他受用土

法相宗說,佛的報土有自受用土和他受用土兩種。...

他受用身

法相宗所立佛三身之一。受用身有自受用和他受用之別,...

他化自在天

簡稱他化天,此天不用自己變現樂具,假下天化作,自在...

出世間

一切生死之法為世間,不生不滅之涅槃為出世間,如苦集...

出世間法

又名出世間道,即是出離有為迷界的道法。...

出世間禪

修次第三觀,先從假入空,次從空入假,後乃雙離空假,...

出世間上上禪

於一法中,圓觀空假中三諦,即空即假即中,非一非異,...

出家

出離煩惱之家,亦即出離在家的生活,去修沙門的淨行。...

出家二戒

出家人所應受持的二種戒,即十戒和具足戒。...

出家四願

釋迦佛初欲出家時發了四個誓願,即:願濟眾生困厄、願...

功德

1、修行是功,身心清淨是德。   2、滅除內心的愚...

功德田

三福田之一,謂人若能恭敬供養佛法僧三寶,就可以得到...

功德香

共有五種,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

功德池

在西方極樂世界有無量無數盛滿八功德水之寶池。...

功德藏

功德之寶藏。無量壽經說:具足功德藏,妙智無等倫。...

加行

修行人準備進入修道之正位時,須加一段之力而修行,叫...

加行位

唯識宗所立五位之第二,即於十回向之後,修四尋思觀,...

加行果

即由加行而得之果,亦即依不淨觀等之加行力所生之無漏...

加行善

指加行方便所得的善心,與方便善及修得善同義。...

加行道

暖、頂、忍、世第一為小乘之四加行位,大乘行則在十回...

加持

1、指加工持誦,工夫增上。   2、指佛的願力威神...

加持身

依加持而顯現的佛身,即應身。...

北俱盧洲

佛經所說四大洲之一,在須彌山之北方,人民平等安樂,...

發菩提心

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心,亦即發求取正覺成佛的心。...

叫喚

又名啼哭號叫,為八熱地獄之第四,因在那里受苦的眾生...

四一

天台宗開顯法華經,有四種的獨一無二,叫做四一之開顯...

四力

一、自力,世間的人因宿世有善根,不依他人的教誡,而...

四土

又名四佛土,即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

四心

即慈、悲、喜、舍四無量心。...

四眾

1、佛說法時聽眾共有四類,即   一、發起眾,發起...

四有

生有、本有、死有、中有。生有是指於諸趣中投生的一剎...

四機

人天機、二乘機、菩薩機、佛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人...

四論

中觀論、百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

四劫

在一個大劫中,有成劫、住劫、壞劫、空劫之四個中劫,...

四業

指念佛之四種業。   一、定業,即坐禪入定觀佛; ...

四華

1、   一、分陀利華,即白蓮華;   二、優缽羅...

四忍

伏忍、柔順忍、無生忍、寂滅忍。伏忍是初心行者,欲忍...

四身

1、化佛、功德佛、智慧佛、如如佛。其中化佛即化身,...

四修

淨土宗所立。   一、恭敬修,又名尊重修,即至心恭...

四取

欲取、見取、戒取、我語取。欲取是貪慾取著色聲香味觸...

四果

1、指聲聞乘的四種果位,即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

四洲

東勝身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東勝身洲其...

四相

1、生相、住相、異相、滅相。生相即由無而有;住相即...

四覺

本覺、相似覺、隨分覺、究竟覺。本覺是眾生本來具足的...

四科

戒律有四科,即:戒法、戒體、戒行、戒相。戒法者,即...

四問

佛將入滅,阿難代表眾人向佛請教四個問題,其問題是:...

四恩

父母恩(家庭)、眾生恩(社會)、國土恩(國家)、三...

四難

值佛難、說法難、聞法難、信受難。...

四墮

即殺、盜、淫、妄四波羅夷罪。...

四教

1、指化法四教,即三藏教、通教、別教、圓教。以上藏...

四曼

密宗所說之四種曼荼羅。   一、大曼荼羅,乃指佛菩...

四智

1、法相宗所立四種如來的智慧,即:成所作智、妙觀察...

四等

四平等心,亦即慈、悲、喜、舍之四無量心。...

四緣

緣是指一切物事之間生起一種互相交涉的關係,這種關係...

四道

四條通向涅槃的道路,即   一、加行道,謂先於三賢...

四微

指色、香、味、觸四種極微分子。此四微是色法(物質)...

四障

惑障、業障、報障、見障。惑障就是貪瞋癡慢疑等之思惑...

四漏

欲漏、有漏、無明漏、見漏。漏是煩惱的別名。...

四魔

煩惱魔、五陰魔、死魔、天魔。煩惱魔指貪瞋癡等習氣能...

四大

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地以堅硬為性,水以潮濕為性...

四大種

四大是地、水、火、風,因他們週遍於一切色法,所以叫...

四大不調

謂身體上地、水、火、風不調和,係生病的別名。...

四大分散

地、水、火、風能造作一切的色法(物質),所以叫做四...

四大本空

四大是地水火風,為一切萬法的原素,一切萬法均由此四...

四大名山

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華山。此四大山都在中國,...

四大弟子

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摩訶迦葉等為四大...

四大菩薩

文殊、普賢、觀音、地藏。...

四大部經

禪林以華嚴、涅槃、寶積、般若四經為四大部經。...

四大部洲

在須彌山四週有四個大洲,東邊的叫東勝身洲,南邊的叫...

四大聖樹

一、菩提樹,本名畢缽羅樹,因世尊在此樹下證得菩提(...

四大譯經師

1、指鳩摩羅什、真諦、玄奘、不空。   2、鳩摩羅...

四分

唯識宗所說識體(包括八識心王和五十一個相應心所)的...

四分律

即小乘的律藏,初分所明的是比丘戒法,第二分是比丘尼...

四王

指四天王。須彌山腰,住著四天王,各護一洲,因稱護世...

四王忉利

四王天和忉利天。...

四生

胎生、卵生、濕生、化生。胎生是在母胎內成體之後才出...

四生百劫

謂聲聞乘行人,快則四生的加行才能獲得道果,慢則要一...

四重禁

又名四重罪、四棄、四波羅夷罪等,即犯淫戒、犯盜戒、...

四重八重

指比丘戒的四波羅夷罪和比丘尼戒的八波羅夷罪。...

四食時

一、天食時,即清晨,清晨是諸天的食時;   二、佛...

四禪天

色界諸天分為四禪,即:初禪、二禪、三禪、四禪。  ...

四禪定

四種修之可以生到色界四禪天的禪定。...

四禪八定

四禪是色界的四種禪定;八定是色界的四禪和無色界的四...

四行

菩提、福德、智慧、羯磨。...

四行相

觀苦諦之苦、空、無常、無我等之四種行相。...

四向

須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羅漢向。向是正向其...

四向四果

一、須陀洹向及須陀洹果,須陀洹華譯為入流,即入聖人...

四事

1、衣服、飲食、臥具、湯藥。   2、房舍、衣服、...

四事供佛

飲食、衣服、臥具、湯藥。...

四事法門

入禪思門、入智慧門、入總持門、入辯才門。入禪思門是...

四依法

一、依法不依人,即要依正法之軌則,不可依人之所說;...

四法

1、指法寶中的四法,即教法、理法、行法、果法。教是...

四法印

小乘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加上大乘...

四法界

華嚴宗所立,即: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

四法界觀

即觀四法界的行法。...

四法不壞

正受心、金剛、佛舍利、光音天宮殿。因此四法不會毀壞...

四空

1、   一、法相空,是說有法之空無;   二、無...

四空天

又名空處天,即:空無邊、識無邊、無所有、非想非非想...

四空處

又名四無色,或無色界,即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

四空定

又名四無色定,即: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

四車家

又名四乘家。法華譬喻品中說到羊車、鹿車、牛車、大白...

四住地

簡稱四住,即三界內的見思煩惱。   一、見一切住地...

四德

指大乘大般涅槃所具有的四種德,即:常、樂、我、淨。...

四德處

慧德處、實德處、舍德處、寂滅德處。慧德處是謂由於聽...

四德樂邦

具有四種德的安樂境界,即涅槃的境界,因為涅槃的境界...

四天下

在須彌山東南西北之四大洲,又名四天下。...

四梵行

又名四梵住,即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因此四心乃生...

四惡趣

又名四惡道,即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

四煩惱

與末那識時常相應的四種根本煩惱,即我癡、我見、我慢...

四歸法

歸佛、歸法、歸僧、歸戒。...

四諦十六行相

小乘行者修三賢至四善根的暖位,已徹見四諦真理,更進...

四聖

佛、菩薩、緣覺、聲聞。因此四者都是聖人,故稱四聖。...

四聖諦

又名四真諦,或四諦法,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苦...

四正勤

已生惡令斷滅、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

四威儀

是比丘、比丘尼所必須遵守的儀則,亦即須謹慎日常的起...

四念處

又名四念住,即: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身...

四攝法

佈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同事攝。佈施攝是對錢財心重...

四增盛

在增劫時期有四種的增盛,即壽量增盛(人壽由千歲增至...

四顛倒

1、指凡夫的四倒,即   一、常顛倒,無常認為有常...

四善根

1、指小乘之暖、頂、忍、世第一法。聲聞乘行人修五停...

四阿含

四部阿含經,即:長阿含、中阿含、雜阿含、增一阿含。...

四邪命

四種的邪命食。比丘不乞食,亦不弘法,但作不如法之事...

四神足

又名四如意足,是三十七道品中四正勤所修的行品,也就...

四吠陀

梨俱吠陀、沙磨吠陀、夜柔吠陀、阿闍婆吠陀。梨俱吠陀...

四加行

大乘修道的過程,在三賢和十聖(即十地)的中間,尚須...

四悉檀

智度論說,四悉檀總攝一切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藏。四...

四天王

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

四天王天

四天王所居住的天界,在須彌山腰,六欲天之第一重。...

四不生

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無因生。不自生是法不由自...

四不退

1、淨土門所立。   一、位不退,即修得的位次不退...

四不可說

一、生生不可說,藏教說能生之因緣,所生之諸法,俱為...

四不可輕

一、太子雖小,當為國王,故不可輕。   二、蛇子雖...

四不可得

常少不可得、無病不可得、長壽不可得、不死不可得。...

四不可思議

世界不可思議、眾生不可思議、龍不可思議、佛土境界不...

四尋思

一、名尋思,即推求諸法的一切名字,皆悉不實。   ...

四無畏

又名四無所畏,無畏是教化他人的心沒有懼怕。有佛四無...

四無量心

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舍無量心。與一切眾生...

四無礙智

又名四無礙解,或四無礙辯,即法無礙智、義無礙智、詞...

四種人

順流者、逆流者、中住者、得度者。順流者是順著生死而...

四種我

凡夫妄計之我、外道之神我、三乘之假我、法身之大我。...

四種死

人死亡的四種因由,即:壽盡財不盡死(壽命盡而死),...

四種往生

正念往生、狂亂往生、無記往生、意念往生。正念往生是...

四種念誦

指密宗之四種念誦。   一、音聲念誦,即發聲念誦;...

四種念佛

一、稱名念佛,即專心稱念佛之名號;   二、觀像念...

四種輪王

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在增劫人壽由十歲增...

四種總持

法總持、義總持、咒總持、忍總持。法總持又名聞總持,...

四種涅槃

一、自性清淨涅槃,指人人本具的佛性,恆常清淨而不染...

四種資糧

福德資糧、智德資糧、先世資糧、現法資糧。福德資糧即...

四種緣起

一、業感緣起,眾生由惑造業,由業感果,由果又起惑造...

四種觀行

觀因緣、觀果報、觀自身、觀如來身。這是修行懺悔的人...

四種佛土

1、唯識論立自性身、自受用身、他受用身、變化身等四...

四種佈施

筆施、墨施、經施、說法施。筆施是見人發心書寫經文,...

四種平等

即楞伽經所說之相與非相、因與果、我與無我、人與所修...

四種三昧

一、常坐三昧,又名一行三昧,即以九十日為一期,獨居...

四種三昧耶

即殺、盜、淫、妄之四波羅夷,因是佛所不可越的戒法,...

四種阿含經

長阿含、中阿含、雜阿含、增一阿含。...

四種瓔珞莊嚴

簡稱四種莊嚴。   一、戒瓔珞莊嚴,即以戒律莊嚴法...

四佛知見

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

四類出家

一、身出家心不出家,即身雖為僧伽,但心猶有顧惜愛戀...

四滿成佛

信滿成佛、解滿成佛、行滿成佛、證滿成佛。於十信之滿...

四如實觀

大乘行人在三賢和十聖之間,尚須經過四加行,作為進入...

四如意足

又名四神足,原系四種禪定,謂修此四者,則能如意開發...

四姓階級

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婆羅門是古印度的宗教...

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

四十一位

四十一個菩薩修行的階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

四十二品無明

是天台圓教所斷之無明,亦即在十住、十行、十回向、十...

四十八體十二光佛

阿彌陀佛有十二光佛之別號,又其誓願有四十八願,是故...

四百四病

即人類所有疾病的總稱。根據修行本行經和佛醫經等的記...

聖人

指大小乘見道以上斷惑證悟真理的人,亦即智慧最卓越,...

聖仙

1、佛的尊稱,因佛是仙中之聖。   2、聖指三乘之...

聖位

三乘聖果之位。華嚴經說:願一切眾生,速入聖位。...

聖法

佛所說之法,因合於正理,故叫做聖法。...

聖性

唯識說聖性,俱舍說正性,意思則一。唯識以無漏智的種...

聖果

即菩提涅槃,因依聖道而得,故名聖果。...

聖眾

指聲聞、緣覺、菩薩、佛等四種得道的大眾。...

聖印

聖道的法印,如三法印和實相印等是。...

聖行

進入聖位的行為,即戒、定、慧。...

聖言

正直的言語。聖言有四種,即:言不見為不見、言不聞為...

聖財

聖人的財產。大寶積經說:信、戒、聞、慚、愧、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