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知事

【禪林象器箋】  大字體  護眼色

東序,此言知事,乃主事也。

《敕修清規·兩序章》列東序知事,云:「都監寺、維那、副寺、典座,直歲是也。」

忠曰:「知事之知,猶如知州之知也。」知寮、知浴、知殿等例解。

《品字箋》云:「知,主也。《易》:『幹知大始。』又如今之知府州縣,知字皆作主字解。」

明極俊禪師云:「以廉於己,世法通者歸東序,謂之知事。」詳於〈兩班〉處。

《僧史略》云:「案西域知事僧,總曰羯磨陀那,譯為知事,亦曰悅眾,謂知其事,悅其眾也。稽其佛世,飲光統眾於靈鷲,身子蒞事於竹林,及沓婆摩羅年甫十六,已證應真,其後念身不牢固,請為僧知事。」

《寶積經·入胎藏會》曰:「世尊告阿難陀曰:『汝今宜去告彼難陀,令作知事人。』即便往報:『世尊令爾作知事人。』問曰:『云何名為知事人?欲作何事?』答曰:『可於寺中檢校眾事。』問曰:『如何應作?』答言:『具壽!凡知事者,若諸苾芻出乞食時,應可灑埽寺中田地,取新牛糞,次第淨塗,作意防守,勿令失落。有平章事,當為白僧。若有香華,應行與眾。夜閉門戶,至曉當開。大小行處,常須洗拭。若於寺中有損壞處,即應修補。』」《永平清規·引之。

《大方等日藏經》云:「頻婆娑羅王言:『世尊!有何等人堪為知事,守護僧物,供養供給如法比丘?』佛言:『大王!有二種人堪持僧事,守護僧物。何者為二?一者具八解脫阿羅漢人;二者須陀洹等三果學人。此二種人堪知僧事,供養眾僧。諸餘比丘或戒不具足,心不平等,不令是人為知僧事。』」

《寶積經·寶梁聚會?營事比丘品》云:「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云何比丘能營眾事?』佛告迦葉:『我聽二種比丘得營眾事,何等二?一者能淨持戒;二者畏於後世,喻如金剛。復有二種,何等二?一者識知業報;二者有諸慚愧及以悔心。復有二種,何等二?一者阿羅漢;二者能修八背舍者。迦葉!如是二種比丘,我聽營事,自無瘡疣。何以故?迦葉!護他人意,此事難故。迦葉!於佛法中,種種出家、種種性、種種心、種種解脫、種種斷結,或有阿蘭若,或有乞食,或有樂住山林,或有樂近聚落,清淨持戒,或有能離四枙,或有勤修多聞,或有辯說諸法,或有善持戒律,或有善持毗尼儀式,或有游諸城邑聚落,為人說法,有如是等諸比丘僧、營事比丘,善取如是諸人心相。

「『乃至迦葉!若營事比丘數得僧物,慳惜藏舉,或非時與僧,或復難與,或困苦與,或少與,或不與,或有與者,或不與者,營事比丘以此不善根故,墮穢惡餓鬼,常食糞丸。此人命終,當生是中,爾時更有餓鬼以食示之,而復不與此鬼。爾時悕望欲得,諦視此食,目不曾眴,受饑渴苦,於百千歲中常不得食。或時得食,變為糞屎,或作膿血。何以故?有持戒人,人所敬禮,僧所有物,以自在故,而難與之。迦葉!若營事比丘以常住僧物,若招提僧物及以佛物,輒自雜用,得大苦報,若受一劫,若過一劫。何以故?以侵三寶物故。迦葉!若營事比丘聞如是罪,知如是罪,而故生瞋心於持戒者,我今說此,諸佛世尊所不能治。迦葉!是故營事比丘聞如是非法罪已,應當善護身口意業,自護亦護他。迦葉!營事比丘寧自啖身肉,終不雜用三寶之物作衣缽飲食。』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來自以慈心說如是法,為無慚愧者說無慚愧法,有慚愧者說慚愧法。』」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盜戒》云:「然盜戒相隱,極難分了,若廣張體貌,徒盈卷軸。至於披檢,取悟必繁,故略列犯緣,粗知梗概,意存省事知足。憂心念道者,緣境既局,少應清潔。若多眾務而欲高陞者,必羅盜網,終無有出。何者?由心懷勝劣,倒想未傾,初果無學方可營事。有心懷道者,細讀附事,深思乃知。」

《人天寶鑒》云:「石窗恭禪師久依天童宏智禪師,細大職務靡不歷試。一日,歸省母,母曰:『汝行腳本為了生死,度父母,而長為人主事,茍不明因果,將累我於地下。』恭曰:『某於常住,毫髮不欺,雖一炬之燈,亦分彼此之用,無足慮我。』母曰:『然,過水得不腳濕。』」

忠曰:「世尊說須陀洹、阿羅漢而方可知事,蓋其濫盜犯也。恭師之母,懼果因,如此深得佛意。嗚呼賢哉!今之知事,若秉意不低細,則為不及一婦人之智焉。」

上篇:直歲 下篇:直堂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禪林象器箋

慢緩

【慢緩】 p1278 瑜伽六十二卷二頁云:云何慢緩?謂不捷...

師孫

徒弟之弟子稱為師孫。禪林象器箋卷五稱呼門:「弟子之...

地動七因

佛欲說法時地動的七種原因,即:為使諸魔怖、為使眾生...

八不淨

(名數)比丘有不可畜積之八種不淨物諸師之解不一。涅...

勝義滅諦

【勝義滅諦】 p1104 集論五卷十三頁云:何等勝義故?謂...

曼荼羅外道

(流派)自在王菩薩經列種種之外書,中有曼荼羅咒術經...

六栽

(名數)新譯雲六觸。與六識相應而生,觸之心所也。玄...

僧不得至尼寺授戒

行事鈔·尼眾別行篇:「有人就尼寺與受戒者,不成。薩...

涅槃洲

眾生沒於生死暴流中,佛以八正道之船引入涅槃之道,如...

廬山衣

為日本淨土宗所用之法衣。以其紐條細而長,故又稱威儀...

所作

(一)為「能作」之對稱。指身、口、意三業之發動造作。...

十八界

一切眾生,內外心境根塵,可以十八界括之。   十八界...

【大藏經】佛說八大人覺經

佛說八大人覺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為佛弟子,常...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大藏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佛說施燈功德經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大藏經】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婆提城祇樹給...

念佛須善發心者,心為修持之主

原文: 念佛須善發心者,心為修持之主。心若與四宏誓願...

每個人都有光,只是大小不一樣

在諸佛派侍者問訊世尊的時候,佛的表現是什麼?含笑。...

苦樂勿忘念佛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

如何判斷發心的真與偽

【有罪不懺,有過不除,內濁外清,始勤終怠。雖有好心...

心中有一個【高度】束縛著自己

有這樣一個實驗:往一個玻璃杯中放進一隻跳蚤,同時在...

內心的安住跟平常的生活怎樣協調

問: 請問師父,那種安住跟平常生活怎麼協調?我們安...

如何發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

問: 如何發三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 大安法師...

抱定這一個死句啃,不問開悟不開悟

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更差一程路。這些話同你們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