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順世外道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梵名 Lokāyata 或 Lokāyatika。音譯路伽耶派、盧迦耶陀派、路歌夜多派、路迦也底迦派。又作順世派。為古印度婆羅門教之支派,主張隨順世俗,倡導唯物論之快樂主義。此派與阿耆毗伽派同為古印度自由思想之代表學派。此派以唯物論之立場,主張地、水、火、風等四元素合成吾人身心,人若命終,四大亦隨之離散,五官之能力亦還歸虛空,故吾人死後一切歸無,靈魂亦不存在。因此,此派否認輪迴、業,復否認祭祀、供儀、布施之意義。於認識論上主張感覺論,於實踐生活上主張快樂論。並反對婆羅門所主張之祭祀萬能主義,而傾向於詭辯之思想。

除「吾人身心繫由四大和合而成」之主張,此派復認為世間一切之生物、無生物亦皆由四大所構成;四大可分析至「極微」(即物質之最小單位),而於極微之外,世間即無任何餘物。並進而論定:人雖有精神作用,然所謂精神作用亦不過物質之結合所產生之狀態而已,故人生之目的乃在於追求快樂。此一見解,於佛教所說「斷、常」二邪見中,屬於「常見外道」。

據成唯識論演秘卷一末載,順世外道所說之極微可分為三類,即:(一)極精虛,指心與心所。(二)清淨,指眼、耳、鼻、舌等諸根。(三)非虛淨,指色、聲、香、味等之外法。極微之說,非僅為順世外道所獨有,六派哲學中之勝論學派亦有此說,然兩者所說互異,順世外道謂「極微之外,世間即無餘物」,勝論學派則於四大種之極微外,另立「德」、「業」等諸諦。又於佛教中之小乘,如說一切有部、經量部等亦有極微之說,然與順世外道大異其趣者,在於肯定極微之外,另有心、心所等精神作用之存在。

此類唯物論快樂主義,於古印度吠陀、梵書、奧義書之時代即已萌芽。在當時,崇奉此類主張者,被稱為「迦爾瓦卡(梵 cārvāka)之徒」。至於何時始蔚成一大思想流派,則迄今已不可考,僅知約與佛陀同時代或於佛陀之前。或謂梵名 Lokāyata Cārvāka(路伽耶迦爾瓦卡)即其教祖之名。此教派並無經典流傳後世,今所知有關此派之思想主張大多散見於佛教或當代其他學派之典籍,如長阿含卷十七沙門果經所載之「阿夷陀翅舍欽婆羅」、大毗婆沙論卷二○○所載之「不蘭迦葉」均為順世外道之典型。

據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四載,玄奘西遊天竺,寓止摩揭陀國那爛陀寺時,曾有順世外道前來論難,可知在七世紀時,該教派之思想風潮猶盛行不衰。此外,於法華經卷五安樂行品記載諸外道梵志尼犍子之類時,舉出「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之名,智顗大師之法華文句卷八下加以闡釋。蓋逆路伽耶陀又稱左順世外道,係順世外道之分派,意指自順世外道而陷於左道者。[入楞伽經卷六盧伽耶陀品、大乘廣百論釋論卷二、卷三、成唯識論卷一、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末、慧琳音義卷十五] p5353

上篇:順手骨 下篇:順列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大白傘蓋佛母

(菩薩)此佛母尊有大威力,放光明,表覆蓋一切眾生,...

歌大

【歌大】   秦言眾。大品歌字門,入諸法聚不可得。論...

熟酥經

(經名)謂般若部之諸經。以是為五味中熟酥味故也。法...

志謙

(1145~1229)高麗僧。靈光郡人,俗姓田。字讓之。又...

淨因寺

(一)位於江蘇鎮江東南五州山。晉永熙元年(290)置,初...

貪慾

(術語)引取順情之塵境而無厭,謂之貪慾,即貪愛世間...

四明

(一)指四種吠陀論。吠陀為印度婆羅門教最古之經典,共...

中品

(雜語)中等之品類。如淨土教有中品往生,密教有中品...

疏山

(一)位於江西撫州府金溪縣西北方約二十九公里處。又稱...

娑婆

娑婆世界的簡稱。娑婆華譯為堪忍,因此世界的眾生,堪...

外典

(一)又作外書、世典。因佛教本身之典籍稱內典,故佛教...

行事鈔用諸部文意

亦名:用諸部文意 子題:持律六師、六師 行事鈔·序:...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舍利子是什麼

問: 舍利子是什麼? 玄若法師答: 舍利是修行者舍報...

從第八識而起,又匯聚到第八識裡

【眾生者。色受想行識五陰。眾法相集而生也】。由色、...

【推薦】不偷不盜,一生無憂

很多人覺得非常委屈:一輩子什麼缺德事也沒幹,為什麼...

吃飯也是修行

我們吃飯時也要檢查自己的心態:是帶著貪心在吃?還是...

助念時應三班相續佛聲不斷

三班相續,佛聲不斷。病人力能念,則隨之小聲念;不能...

煩惱這麼重應該怎麼修

天台宗把菩薩道的修行分成二個次第:第一個叫做緣修(...

當代學佛人的困惑

問: 怎樣讓我手下的員工學佛? 悟光法師: 欲改變別人...

聖嚴法師:自見本性,無有差別

一、法無頓漸,人有利鈍 《六祖壇經》的第十六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