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迦爾居派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西藏名 Bkah-brgyud-pa。又作迦爾修派、喀爾修派、噶舉派。為西藏佛教新派(藏 Gsar-ma-pa)之一。Bkah-brgyud-pa,意譯聖語相承者,亦即依口傳方式,使秘義與師資相承之宗派。又因該派僧人著白色僧服,俗稱白教。創始人為馬爾巴(藏 Mar-pa lo-tsā-ba, 1011~1096)曾留學印度,於那洛巴(藏 Nāro-pa)學速道瑜伽之六法,並隨彌特利(梵 Maitri)學大手印(梵 Mahāmudrā)。歸國後,傳給密勒日巴(藏 Mi-la ras-pa, 1038~1122)。至密勒日巴之弟子達保哈解(藏 Dwags-po lha-rje,又稱 Sgam-po-pa, 1077~1152)此派乃大成。

達保先學迦當派教義,三十二歲時歸投密勒日巴,修習那洛六法與大手印,晚年回鄉里致力於著述,及僧院之建立。其弟子潑結木九巴(藏 Phags-mo-gru-pa, 1110~1170)由西藏東部至中央學迦當派及薩迦派之教義,後師事達保哈解,學迦爾居派秘法。其後分裂許多支派,通常稱九派。(一)達保哈解自成達布派,(二)達保之弟子求松肯巴(藏 Dus-gsum-mkhyen-pa)開出迦爾瑪派(藏 Karma-bkah-brgyud-pa),(三)潑結木九巴(藏 Phags-mo-gru-pa)開出潑結迦爾居派(藏 Phags-gruhi bkah-brgyud-pa),(四)拉馬新(藏 Bla-ma shan)開出新吒兒派(藏 Shan-tshal-pa),(五)林青(藏 Rin-chen-dpal)開出地康派(藏 dri-khuv-pa),(六)金巴日巴(藏 Stsav-pa-rgya-ras-pa)開出路結派(藏 Hbrug-pa),(七)大吉隆壇(藏 Stag-luv-dam-pa)開出大隆派(藏 Stag-luv-bkah-brgyud-pa),(八)達爾馬騰(藏 Dharma-bdav-phyug)開出勃隆派(藏 Hbad-ron bkah-brgyud-pa),(九)林普起吒(藏 Rin-po-che-rgya-tsha)開出杜普派(藏 Khro-phu-bkah brgyud-pa)。其中潑結派及迦爾瑪派曾受元、明二朝冊封,相繼執掌地方政權。此外,潑結派其後又分出止貢、大隆、主巴、葉巴等派。格魯派得勢後,迦爾居派僅止貢、迦爾瑪、大隆、主巴四支系,保有一定之勢力。主要寺院有墨竹工卡之止貢寺,西康德格之八邦寺等。

此外,又有以香巴迦爾居派與達布迦爾居派為迦爾居派之兩大傳承,然香巴派之創始者瓊波南交又於香地另行建寺傳法,攝受弟子八萬餘人。其教授皆從印度傳來,故別成一派。

本派之特色,馬爾巴與密勒日巴均不住僧院,而以咒術之密教廣布教化民間,與受王侯庇護而向知識階層宣布顯教之迦當派,和以僧學為中心而努力於組織宗團之薩迦派形成強烈對照。其學說依月稱派中觀思想,大印傳承,不重文字,而特重以證理通達大印之智慧,以苦修為特色。其教義極重實踐,認為人唯有透過實踐始能發揮佛教本義,以完成獨立人格為目標。[世界佛教通史上集(聖嚴)](參閱「西藏佛教」2593、「迦當派」3967) p3971

上篇:迦絺那衣 下篇:迦摩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卸衣

指卸下袈裟。即將袈裟自肩頭取下,先橫向折八折,其後...

牟尼仙

(術語)修寂靜行之仙人通稱也。玄應音義二十一曰:牟...

死生通

【死生通】 p0618   雜集論十四卷三頁云:死生通者:...

正等覺

如世尊言。諸所有法。一切正性。如來一切知見解了正等...

眾生

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由眾緣所生,名為眾生...

諸蘊次第

【諸蘊次第】 p1348 雜集論二卷十五頁云:問:何故諸蘊...

煩惱障

【煩惱障】 又作惑障。指妨礙菩提之道,而使無法證得涅...

正續寺

位於雲南武定縣西南之獅子山。創建於元至大四年(1311...

先用後照

臨濟四照用之第二。為唐代臨濟義玄用以接化學人之方法...

選友

(人名)婆羅門名。悉達太子就此人學書。佛祖統記二曰...

淨土

指以菩提修成之清淨處所,為佛所居之所。全稱清淨土、...

曳瑟知林

【曳瑟知林】   西域記:唐言杖林。其林修勁,被滿山...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

金光明沙、咒輪、往生被超度亡人的方法

金光明沙 金光明沙系根據密部,持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

唯有慈悲才可以止息怨恨

世間的怨恨無法止息怨恨,唯有慈悲可以止息怨恨,這是...

高慢心的過失

高慢心的活動,一般來說,它不太可能出現在初學者,因...

佛法義理雖深妙,卻又在我們日用尋常之中

佛法的精義甚深難知,不是言語可以說出來的。但他的義...

【推薦】倓虛老和尚出家前感言

現在我下面已有一個姑娘已出門了,五個男孩,大的才十...

阿彌陀佛的身口意功德

念佛就是專念阿彌陀佛的功德,這個念功德包含身、口、...

修行有四種不退轉

修行不退轉有四種: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和畢竟不退...

出家人是世界的大軸

井陘縣信外道門的很多,我講經的時候,他們的大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