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一卷。宋代孤山智圓撰。又稱佛說阿彌陀經疏並序。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七冊。為註釋鳩摩羅什所譯之阿彌陀經。正文前立五重玄義,即以此土之世尊與彼土之彌陀的二土果人為經名,方等實相為經之體,信願淨業經宗致,舍苦得樂為用,生蘇方等大乘為教。全文分序、正宗、流通三科,分別解釋章句。
(二)全一卷。宋代靈芝元照撰。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七冊。亦為註釋鳩摩羅什所譯之阿彌陀經。正文前立教、理、行、果四門:(一)教分教興、教相二種,教興之下,記敘如來出興為令眾生厭娑婆之苦,欣慕極樂淨土,執持名號而得往生;教相之下,說淨土教門為大乘圓頓成佛之法。(二)理即教之體,就通而言,指大乘為所詮之理;就別而言,則以彌陀修因感果之依正莊嚴不可思議功德為所詮之理。(三)行即教之宗,通則指六度萬行,別則指淨業,本經專示持名之法,便是經宗。(四)果即教之用,近果乃獲法性身,住於同居淨土;遠果乃得不退阿耨菩提,證清淨法身,居於法性土,究竟成佛。 p3685
上篇:阿彌陀經疏鈔 下篇: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