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宇宙論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宇,指四方上下;宙,指古往今來。宇宙,含有空間與時間無限連續之意;亦即指質能世界之總體而言。宇宙論,即探討宇宙整體之過去、現在、未來之論說;亦即就宇宙之起源、發生、構造、變化等情形,加以研究分析,而歸納出一套完整有系統之學說。關於宇宙之起源論,有所謂一元論、二元論、多元論等;宇宙之發生論,則有創造說、流出說(即開展說)。

印度哲學之宇宙論,通常有轉變說(開展說,梵 Parināmavāda)與積集說(梵 ārambha-vāda)兩種。所謂轉變說,即指由一生多之意,此為正統婆羅門之思想,後經僧佉學派之改革,而立二元論之說。所謂積集說,即指宇宙本由多數之原子結合而成,此說初為耆那教之主張,後由勝論學派加以整理組織。

至於佛教,原即認為宇宙為「無始」,而不設定宇宙起源之論說,故既不主張宇宙創造說,亦未認可所謂轉變說與積集說等。然於同時,由於佛學包容廣闊,教義淺深不同,故對宇宙之思想見解亦不免錯綜互異,有就現象事物之因果連續,說明萬有由多元生起之學派;有主張物質現象為精神原素所開展的唯心一元論之學派;有肯定超越現象的實在本體論之學派;亦有不辨本體與現象,以現象歸於本體活動,提倡現象即本體之學派。然若從全部佛教義理觀之,則將宇宙從本體與現象的兩方面去解釋,最後自可到達現象即本體之歸結。但僅從現象的一面去考察,說明現象生起之因由及次第者,稱為緣起論;僅從本體的一面去考察,說明本體究竟如何者,稱為實相論。然兩方面之分別考察,僅系為到達現象即本體的理想之階段,故兩方面之理論實乃互相包容、彼此含攝,故知緣起論與實相論有著互為表裡之關係。所謂「諸法即實相」、「事事無礙」、「介爾一念,圓具法界三千之法」、「三世十方國土,普現一微塵中而不迫迮」,此乃萬法一如之妙相,一乘究竟之極理。

又若將宇宙論之內容加以分類,並以之配合佛教之各種深淺教義,則可概述如下:(一)宇宙綜合論(世間論),即觀察宇宙的系統形狀之論說,如須彌山說、三千大千世界說、成住壞空四劫說、三界說、十界說等。(二)宇宙分析論(萬法論),即分析宇宙的成立要素之論說,如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乃至五位百法、五位七十五法等。(三)宇宙轉動論(因果論),即說明宇宙的因果法則之論說,如四緣說、六因說、五果說等。(四)宇宙現象論(緣起論),即考察宇宙各種差別現象從何處生起、如何顯現等問題之論說,如業感緣起、賴耶緣起、真如緣起、法界緣起、六大緣起等。(五)宇宙本體論(實相論),即探討宇宙之實相與體性之論說,如法有論、法空論、有空中道論、無相皆空論、諸法實相論。大抵而言,實相論之發展,係啟端於小乘之有空論,轉而為大乘之有空中道論,最後到達「本體即現象,萬有皆一如」之諸法實相論,此亦為佛教宇宙論之極峰。 p2387

上篇:存壞四句 下篇: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戒相

戒的相狀差別,如比丘的戒相是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的戒...

初靜慮

【初靜慮】 p0682   瑜伽十二卷十六頁云:離生喜樂者...

佛滅日

佛滅,即指佛陀之涅槃、入滅。法華經序品(大九·五上...

二種三寶

自性三寶和別相三寶。佛法僧三寶在自己的心性上顯現出...

印度哲學

印度稱哲學為「見解」(梵 dar?ana),其特色是不受自...

大賢

韓國名僧。又稱太賢。生卒年及籍貫均不詳,其確實活躍...

諸乘法數

凡十一卷。明代行深撰。全稱賢首諸乘法數。又稱賢首法...

冥眾護持益

(術語)現生十種益之一。信彌陀者,為四天大王,龍神...

定法

【定法】 p0807   品類足論六卷十二頁云:定法云何?...

為己索食戒緣起

亦名:自索食戒緣起 含注戒本·百眾學法:「佛在舍衛,...

學僧

又作學問僧。其義有二:(一)指研究佛教之僧侶。(二)指...

如理作意相應尋伺正行

【如理作意相應尋伺正行】 p0583   瑜伽五卷十五頁雲...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佛說八關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

一念十念可往生,為何還要三萬五萬

問: 一念、十念可決定往生,為何要一日三萬、五萬? ...

《六祖壇經》與生活禪

時間過得很快,七天的生活禪夏令營,今天就要結束了。...

高僧斬斷最後貪念逃過一劫

學佛,就是學得我們的心定,要發大心,立大願,這必定...

淨界法師:修淨土的人不要想著你造的善業

這個顛倒的有情眾生,對於「攝藏此識」,這個第八識的...

學佛不是不顧家庭,而是讓人看破

在學佛的過程中,絕對不可以單顧自己不顧家庭,那是不...

生活不是戰場,無需一較高下

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一天張英收到家信,...

遠離這九種橫死的因緣

《佛說九橫經》原文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端正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端正報。 1、不嗔。如果想要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