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因分果分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為因分、果分之併稱。即因之分齊與果之分齊之意。又可稱為「因分可說、果分不可說」、「緣起因分、性海果分」。此說系出自十地經論。據華嚴五教章卷一之解釋,果分,為諸佛自內證之境界,唯與「證」相應,而遠離一切外聞言說,故不可說。因分,為隨應機緣而起之教法,乃因人(即因位之修行者)所知所了之分齊,故可言說。

另據華嚴經探玄記卷十舉出因分、果分之多重說法:(一)能詮之教為因分,所詮之義為果分。(二)地前菩薩之因行為因分,地上菩薩之證智為果分。(三)十地分為漸增、圓滿二門,若就漸增門有分齊故可說,稱為因分;若就圓滿時門無分齊故不可說,稱為果分。(四)十地之法門,若在聽聞者之意識上,顯現相似之義者為因分;若言慮俱亡,證入十地之正行,離諸言教之相者為果分。

然法藏對上述之四說,認為皆不契理,而自釋為二重之義:(一)十地有就實、隨相二種:就實之十地,唯佛所知、佛智所行,故稱果分;隨相之十地,為菩薩所知所行,故稱因分。亦即果分玄絕,不可言說;因分隨機教化,則可言說。(二)十地有妙智、方便寄法二種:若就妙智而論,正智乃真如之境,離相離言,故稱果分,為不可言說者;若就方便寄法而論,乃為顯示十地之差別,而隨應大眾之機緣以解說十地之義,故稱因分,為可言說者。此說中法藏將果分解釋為佛之所知所行,對於此點,慧苑有異說,其於續華嚴經略疏刊定記卷九舉出,因、果二分皆在十地,二者乃非一非異。澄觀亦於其所著之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三十四之中舉出,證入涅槃之智如同入於究竟之果海,故知因、果二分之分別,乃在修與證之間的暫時差別,二者原本無二,猶如波之於水。此外,法藏於華嚴五教章卷一中,將此因、果二分視為別教一乘中之二門。[十地經論卷二、華嚴五教章通路記卷二](參閱「同別二教」2244) p2274

上篇:因分可說 下篇:因同品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煩惱

梵語 kle?a,巴利語 kilesa。音譯吉隸舍。又作惑。使有...

如來應供等正覺

(術語)又云如來應正遍智。佛之三號也。如來即如來,...

(一)原為一切用具之總稱,即可供容盛物品或使用之具;...

十波羅蜜菩薩

指密教胎藏界曼荼羅虛空藏院之檀波羅蜜、戒波羅蜜、忍...

頭首

(職位)禪林分諸役僧為東西之兩班,西班之諸役,謂之...

劉勰

南朝梁代東莞莒人,世居京口。字彥和。號雲門子。早孤...

不可思議理門

【不可思議理門】 p0338 瑜伽六十四卷八頁云:云何不可...

十六大力

(名數)佛趣阿耨達龍王之請,為說無慾之法,使諸菩薩...

無漏法

(術語)離煩惱垢染之清淨法也。如三乘聖人所得之戒定...

獨散意識

獨的意思,是它能獨起構思,獨自分別一切法,或獨作回...

鐘頭

禪門中職司鳴鐘之僧職。百丈清規證義記卷八(卍續一一...

人格神

乃具人格之神。有神論宗教,多立有人格之神;然佛教是...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

蓮宗助念的殊勝利益

蓮宗助念利益之殊勝,非世俗送終陋習所能比。對有緣的...

慧律法師《觀照當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識的指揮,所以會對事相上的...

佛弟子是否應該求財?

來寺院燒香的人很多,由於發心不一樣、目的不一樣,學...

諦閑老法師生病時說「觀是假的,疼是真的」是何含義

問: 《影塵回憶錄》中提到,諦閑老法師生病時說觀是假...

佛陀度化五百梵志

(上) 古印度時,世尊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住在王舍...

及時為心靈沐浴和洗滌

若心污濁,則行為就污穢,行為污穢,就不能避免其痛苦...

學佛的人不要再迷信

學佛人不能脫離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著禪意的存在,...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蒙光觸身獲益願

第三十三 蒙光觸身獲益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