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nouf, Eugène; 1801~1852)法國之語言學者、東方學學者。一八二六年與德國印度學學者拉森(Christian Lassen)共同發表「巴利語─即有關恆河彼岸半島之聖典語研究」之論文,而廣受歐洲學術界之重視。一八三二年,任法國國立高等教育學院(Collège de France)之梵語教授。通曉古代波斯語、梵語、巴利語,為印歐比較語言學之權威。在梵語佛教原典之研究上,具有劃時代之貢獻。門下俊秀輩出,尤以語言學之研究為突出,乃蔚成一代之風氣,而漸形成法國佛教學派(Écolefrançaise de bouddhologie)之基礎。
氏對於古代楔形文字之解說、大乘莊嚴寶王經(梵 Kāranda-vyūha)之譯註、阿凡士塔(Avesta)之研究,開前人未有之先驅,為開拓印度富蘭那文學(梵 Bhāgavata Purāna)之研究而大放異彩。其印度佛教史序說(Introduction à l''''histoire du Bouddhisme Indien)一書,為般若、楞伽、華嚴、金光明、法華,及其他大乘經典內容之撮要,對於佛傳,以及解明佛教教理而言,頗具時代新意義,此外亦確立梵語佛教研究之基礎。一八三七年,英國東方學學者荷吉森(B.H. Hodgson)因激賞氏之才學,乃以貴重之梵文古寫本百七十餘部贈與法國;一八五二年,氏乃根據其書而出版法華經之法譯本 Lotus de la bonne loi,由於該書譯筆嚴謹,遂成為後世梵本西譯之法式。另著有 Essai sur le Pali, 1826; Commentaire sur le Ya?na, 1833~1834; Etudes sur la langue et les textes Zends, 1840~1850; Bhagavat Purâna, 3 vols., 1840~1844 等書,並創設有法國亞洲協會。 p1909
上篇:布路沙布邏 下篇:布嚕那跋陀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