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四句分別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即以肯定、否定、復肯定、復否定等四句來分類諸法之形式。又作四句法。四句,梵語 cātuskotika。即由一種標準(A),或二種標準(A與B),把諸法分類為下列四種(四句):第一句「是A(非非A)」,第二句「非A」,第三句「亦A亦非A」,第四句「亦非A亦非非A」。有時非A即B,在任何場合,A與非A(或B)均有相互包含對方之關係。例如對有、無而言,可成立「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等四句,稱為有無四句,於諸經論中,常以此四句法之形式來解釋各種義理,如中論卷一之「無生四句」為「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無因生」,俱舍論卷二十五之「厭離四句」為「厭而非離、離而非厭、亦厭亦離、非厭非離」,成唯識論卷一所舉外道之「一異四句」為「一、異、亦一亦異、非一非異」,法華文句卷三上之「權實四句」為「權、實、亦權亦實、非權非實」。此外,對有與空、常與無常、自與他、淨與穢等,均亦可作此四句之分別。

四句之中,第一句為單純肯定,故稱為第一單句;第二句為單純否定,故稱為第二單句;第三句為複合之肯定,故稱為第三俱句、雙亦句;第四句為複合之否定,故稱為第四俱非句、雙非句。然佛教之真理無法僅用此四句分別而把握之,因其為空不可得,故大乘玄論卷一雲,真諦之理乃「離四句,絕百非」。百非即是對有無等一切概念一一加上「非」字,以表示否定之意。此即謂,佛教之真理不僅不宜以四句分別,亦乃超越百非之否定。[雜阿含經卷三十四、新華嚴經卷二十一、大智度論卷三十八、法華經玄義卷八下](參閱「七句答」94) p1675

上篇:四出偈 下篇:四句成道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無句

(術語)有無四句之一。計我與五蘊身皆無之外道見,名...

五怖罪怨不寂靜者

謂殺生者。殺生緣故。生怖罪怨。不離殺生。是名第一。...

親近善友

【親近善友】 p1386 瑜伽四十四卷八頁云:當知菩薩由四...

相符極成

【相符極成】 p0837   因明入正理論云:相符極成者:...

釋雄

(雜名)釋尊之尊號也,釋尊為世間第一之勇雄,故稱世...

無漏智

指三乘人離諸煩惱的清淨智,此智有斷惑證真的功用。...

八囀聲

(名數)梵語之名詞。曰蘇漫多聲Subanta(Sup+anta)...

迦利底迦

(雜名)又云迦利邸迦,歌利底迦。月名。...

虛空容受三業

【虛空容受三業】 p1169 佛地經論三卷十九頁云:又如虛...

朋友

因果經曰朋友有三要法:    一、見失輒相曉諫。  ...

小王

(雜名)除轉輪王外,餘悉為小王,所謂粟散王是也。法...

海意菩薩

為寶莊嚴土世界之菩薩,乃海意經之發起眾。海意經,全...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大藏經】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佛說八關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

末法時期還能發輪迴度眾生的願嗎

淨土祖師講願立則道業可成發願為先。那我們該發什麼樣...

千兩黃金的福報

有一個青年,二十歲的時候,就因為沒有飯吃而餓死了。...

這是晚年最要緊之所在

【原文】 無常迅速,雖老少無別。然年少人猶處未定之天...

鈍功熏修老實念佛

了解了心作心是的道理之後,我們該怎樣去修學淨土一法...

盲目迷信不是修行

王太太覺得自己很虔誠。 早晚課是每天必做的。每天早...

了解我們罪業的本質

佛法講因緣是講三世,就是我們先觀察過去,我們往過去...

李炳南老居士《佛學常識課本》

小序一 佛法是什麼?他原是一種覺悟學。吾人處在宇宙...

屠夫、妓女皈依佛後就能不墮地獄嗎

問: 昔有某居士問,皈依佛不墮地獄,舍身後不墮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