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五識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一)梵語 pañca vijñānāni,巴利語 pañca viññānāni。五種心識之意。指眼識(梵 caksur-vijñāna)、耳識(梵 ?rotra-vijñāna)、鼻識(梵 ghrāna-vijñāna)、舌識(梵 jihvā-vijñāna)與身識(梵 kāya-vijñāna)。乃六識或八識中之前五識,故亦稱前五識。或有附加「身」字以表示複數,而稱五識身。五識中,眼識以眼根為所依,緣色境;耳識以耳根為所依,緣聲境;鼻識以鼻根為所依,緣香境;舌識以舌根為所依,緣味境;身識以身根為所依,緣觸境。是所謂前十五界。如上五識各別,以眼等五根為所依,即就不共依而言之意。

然據俱舍論卷一載,眼等五識亦以無間滅之意根為共通之所依。又成唯識論卷四謂五識之俱有所依有同境依、分別依、染淨依、根本依四種。同境依謂眼等五根為五識同境之依,即能依與所依共取現境。分別依謂第六意識為前五識分別之依。又第六意識為明瞭分別之識,前五識則無明瞭之用,依第六意識之力,明瞭緣境,故第六識亦稱明瞭依。染淨依謂第七識為五識染淨之依,即五識由第七識之染淨而成有漏或無漏。根本依謂第八識為五識之根本依,即第八識為諸識之根本,能持諸識之種子,而令諸識生起。此五識皆為外門轉,皆以物質之感官(色根)為所依,而以物(色法)為對境,僅於現在之對像起作用,亦僅由直覺(現量)識知對境,而非恆常起作用。

依說一切有部之義,五識之行相粗,恆與尋伺相應,通善、不善、無記三性,唯通於染,而無離染,唯為修所斷。鼻、舌二識唯在欲界,眼、耳、身三識在色界初禪,即二禪以上皆無五識。在唯識大乘,主張五識與尋伺不相應,通於三性,有染有離染,二禪以上亦無五識。又此五識在五蘊中,與意識同攝於識蘊;在十二處中,亦合意識而攝於意處;在十八界中,則各立為眼識界乃至身識界。此外,唯識家說五識乃由第八本識中之種子轉變生起,故五識亦稱為五轉識。[成唯識論卷七、五事毗婆沙論卷下、識身足論卷六、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二、卷七十二、雜阿毗曇心論卷一、俱舍論卷二、順正理論卷四、成唯識論述記卷四末、卷七本、大乘義章卷三末]

(二)大乘起信論說「意」有五識。即:(一)業識,(二)轉識,(三)現識,(四)智識,(五)相續識。 p1209

上篇:五藥 下篇:五邊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泯權歸實

(術語)泯亡方便之教而使歸入真實教也。...

一心專念

(術語)念佛之心專一也。往生論曰:心常作願,一心專...

夢幻泡影

幻,指幻術家之變幻;泡,指水泡。「夢幻泡影」與「露...

因食起諸惡行所作過患

【因食起諸惡行所作過患】 p0595   瑜伽二十三卷十頁...

十無學支

【十無學支】 p0111 瑜伽十五卷四頁云:又有十無學支,...

庵羅

【庵羅】   正雲庵沒羅,或庵羅婆利。肇註:此雲柰也...

共相種及不共相種

【共相種及不共相種】 p0628   攝論一卷十七頁云:此...

二種於斷所證

【二種於斷所證】 p0033   瑜伽六十八卷五頁云:復次...

二教六理

謂法相宗用以證明第七末那識存在之二種教證與六項理論...

三摩竭

(人名)Sumagadhā,舍衛國給孤獨長者之女也,嫁於難...

倒懸

梵語 ullambana 之意譯。音譯盂蘭盆。人死之後,沈於闇...

蘇扇多

(佛名)Suśānta,佛名。譯曰妙息災。見慧琳音義七。...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有幾種的功德來依止這個法身

這個佛住,就是佛的心的意思。這個法身是佛的心所依止...

善根深厚的人,不會投生在這個世間

念佛不是要等的,這個因循等待可能就耽誤了我們自己。...

臨終業障現前沒有念佛,能往生嗎

問: 病人平時信願具足,念佛功夫不錯,但臨終時業障...

何謂「五毒心」

佛門把貪、嗔、癡、慢、疑叫做五毒心。因為有了它們的...

中國的佛塔有幾種類型

1、樓閣式塔: 在中國古塔中的歷史最悠久、體形最高大...

大安法師:阿彌陀佛的阿(a)念成(o)可以嗎

問: 阿彌陀佛的阿字念成ō可不可以呢? 大安法師答:...

萬法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再來看附表,事相上是造作、有相...

不吃魚的10個原因

1.疼痛:魚類同樣有大腦和神經系統,正像所有動物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