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三科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一切諸法分為蘊、處、界三類,稱為三科。蘊處界又作陰入界、陰界入。即:(一)五蘊,又作五陰、五眾、五聚。指色、受、想、行、識。(二)十二處,又作十二入。指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三)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俱舍論卷一載,依愚之差別,為愚於心所者細別心所而說五蘊,為愚於色法者細別色法而說十二處,為愚於色、心二法者細別色、心二法而說十八界;依根之利鈍,為利根者說五蘊,為中根者說十二處,為鈍根者說十八界;依樂欲之不同,為欲略者說五蘊,為欲中者說十二處,為欲廣者說十八界。即由三科觀察人及世界,依愚夫迷悟之不同情況,破我執之謬,立無我之理。

小乘諸部於三科立有假實之論。其中,說一切有部主張三科皆實,經部主張蘊、處為假,界為實。俱舍論則以蘊為假,處、界二者為實。依俱舍論,蘊有積集之義,積集多法為蘊,故蘊為假法;處、界二者則不然,故為實。有部認為蘊中之一法有蘊之相,即稱為蘊,而不須積集多法始稱為蘊,故以蘊為實法。經部則認為「處」乃極微積聚,為識之生門,故為假。華嚴五教章卷一之十宗判之第四「現通假實宗」列舉說假部等之說,即於三科中,以蘊為實,處、界為假,因為處為六根六境相對,界為根境相對、識境相對、根識相對始能成立,蘊則不然。[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一、卷七十二、卷七十三、卷七十四、雜阿毗曇心論卷一、俱舍論光記卷一、大乘義章卷八本之末、百法問答鈔卷一](參閱「十二處」343、「十八界」356、「五蘊」1212) p589

上篇:三相續 下篇:三科揀境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術語)欣尚之意。心所名。對於厭而言,即令心欣慕功...

月霞(1858~1917)

中國僧人。俗姓胡,名顯珠。湖北黃岡人。幼習醫學。後...

化現

指化現形像。即佛、菩薩為救度眾生,變化成種種形像,...

嫌視比座戒釋名

亦名:視比座戒釋名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視比座者,...

補羯娑

(雜名)Pulkasa,Paulkasa,又Pukkaśa,又作卜羯娑,...

三界床

(譬喻)以病床譬三界之苦處。智度論七十一曰:從三界...

願食

(術語)五食之一。聖者以願力資持身,修萬行,故稱為...

證得安住心

【證得安住心】 p1439 顯揚十八卷二頁云:證得安住心、...

冥道

(術語)焰魔王之住處曰冥道,又云冥界,焰魔王之眷屬...

損力益能轉

【損力益能轉】 p1252 攝論三卷十二頁云:一、損力益能...

戒善

持戒的善根,如前生受持五戒者,今生得生人間,前生受...

不定觀

(術語)台家所立三種觀門之一。非初觀實相,又非次第...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大藏經】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佛說八關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

有五根,何等為五

一時,佛住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自立法師:觀音菩薩聰明偈

我介紹一首「求聰明」的偈子,這是我做小和尚的時候自...

釋迦佛因地修忍辱,舍身飼虎行菩薩道

你看你們讀《金剛經》,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

人生的境界,有四個觀點

現在這個社會,壽終正寢也辦不到了;當然,最好是無疾...

【推薦】他的生命中多了佛的力量在裡面

念佛的人,他平常心中有一個歸依境,他能夠信、願、持...

沒有一番靜氣,人生就過得很忐忑

靜,是一種至味。至味才雋永、綿長。 就跟我們吃素一樣...

聖嚴法師《柔順的扁擔才能負重》

我曾經看過鄉下人家做竹扁擔,愈是上等的竹子,所做出...

死亡不可不早為之計慮也

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倖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