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欲之失欲本宗三處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亦名:失欲本宗三處、受欲失相本宗三處

子題:受欲人命終、受欲人出界、受欲人罷道、受欲人入外道眾、受欲人入別部眾、受欲人至戒場上、宿受欲、受宿欲、八萬人自恣畏明相出減眾各作、恐明相出開略說戒

羯磨疏·集法緣成篇:「明失,則有三處。謂受持(即初房內)中道及至僧中。(一,房內失相)初從房內失相列二十八種。非先有過也。受欲已後,方陳露之。(一、七人緣隔失)(一、命過)文中受欲者命終,而僧猶用前欲。房中及道可非欲到。若在僧中,事須分別。有說者雲,未說不成;已說在僧成。或有說者,說與不說,俱名欲到,如忘等例。或云不爾,忘有人持,死無識也,云何成持。如舍戒中死人非數也。(二、出界)若出界去者,以轉在異域,非欲本也。說戒法中,雲餘道行,致諸講者容雲持至餘房,即失欲也。自恣文中,辯緣一同,便言出界,則無謬也。(三、罷道)雲罷道者,受已,言還俗也,尋悔本心,又將前欲入僧作法,謂不失也。但由中隔俗情,欲非俗法也。(四、外道眾)入外道眾,謂同寺之內,外道居處。中國至今此事多有,不如此方釋李乖也。(五、別部眾)別部眾者,則調達之黨,五法為宗。或同在釋門,而見殊戒等;如五部十八部。故律文中同界各說,兩別俱成。(六、戒場上)戒場上者,疑前出界,此局內也。中分異界,與出不殊。(七、明相出)若明相出者,即宿受欲。十誦雲,若受宿欲,不應說戒。問:『此宿欲者,為約羯磨,為約羯磨所為事辦不成耶?』答:『俱不得作。如僧祇中,八萬人自恣畏明相出減眾各作。四分,恐明相出略說戒。若但經白,時節可知,何勞略也?』(二、十八人自言失)自言邊等十三及二滅三舉者,既自述過,非數義顯,即非持人。雖復自言。當後作法,非本同聞,不知通取。以佛制三根無濫故也。(三、三人相乖失)(一、約處明失)離見聞中,三處俱有。初在房中,若受欲已,必作送意。雖離與者見聞,則不失也。作不送意,互離見聞,勢分未越,故未成失。若俱離者,由過分齊。教相正約,故是失也。中道望伴,可以例之,有伴可爾,無則如何。今解不問有無,但不送意,離生念處,約俱離失。……(二,二處指略)文雲中道僧中。俱列二十八緣,上已具明。非法是同,故云亦爾也。」(業疏記卷五·八·一五)

上篇:檀越施非時現前得施法 下篇:欲之失欲諸部合數四十九人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作意

梵語 manaskāra, manasi-kāra 或 manah-kāra。心所...

灶經

(書名)隋書經籍志曰:五行家有灶經十四卷。梁簡文帝...

眼根

【眼根】 眼根是眼識發生的地方,眼是能見之義。為不可...

慧文(約六世紀)

慧文,一稱慧聞;他的籍貫和生卒年月,傳記不詳。據《...

阿耆婆濔池

(地名)唐書西域傳曰:提婆大喜,延使者同觀阿耆婆濔...

無願行

【無願行】 p1051 顯揚二卷十七頁云:無願行者:謂無常...

道邃

唐代天台宗僧。為我國天台宗第七祖(一說九祖)。長安...

五阿含

阿含,梵語 āgama,意譯法歸、法藏、傳教。又作五阿笈...

智楫

(譬喻)由智渡生死海故以舟楫譬之。萬善同歸集五曰:...

自知錄

凡二卷。明代雲棲袾宏編。書成於萬曆三十三年(1605)...

高山頓說

天台宗智顗大師立五時判教,謂世尊初成道時,演說最上...

勸居士增衣價戒求增衣價

亦名:增衣價有二種求、求增衣價有二種 子題:衣價、求...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

聖嚴法師《祭祖》

祭祖是中國人孝道精神的表現,飲水思源、慎終追遠是很...

苦難眾生最後的機會

這部《無量壽經》是由諸佛如來所特別加持護念的。首先...

吃虧是一種智慧

吃虧是福是鄭板橋流傳下來的一句至理名言,經過漫長時...

沒有這兩大特性就不叫財富

佛說,貪心之人永不富有,永遠貧窮。我說,心貧窮是永...

臨終時心裡除佛號外,不使有別的念頭

所有存款,為防養老者,亦須交與孫子。即田地契志等,...

一位80後大學生如何成為素食者

世間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慘者殺傷。 蓮池大師 經過長時...

慧律法師《談初發心》

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好,心情放輕鬆...

阿彌陀佛是誰?為何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轉自騰訊佛學) 南無阿彌陀佛! 各位騰訊的網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