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攝僧自然界分齊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亦名:自然界四別、自然界六相

子題:聚落界、蘭若界、道行界、水界、六相、不可分別聚落、七樹六間、可分別聚落、僧坊界、無難蘭若、一拘盧舍、弓長五肘、俱盧舍、一鼓聲間、有難蘭若、七槃陀、槃陀、一槃陀、種樹法、七弓、一樹、鞞、鼓、一拘盧奢、拘盧奢、不同意、百弓、五百弓、裡、一里、[石*奠]、橦

行事鈔·集僧通局篇:「若論自然,隨處遠近,則有四別。謂聚落蘭若道行水界。皆不為物造,隨人所居即有分局,故曰自然。當律無文,諸部詳用。」資持記釋云:「明自然,初科分二,初示相。四中,聚蘭各二,則為六相。皆下,釋名。對彼作法,緣構成故。當下,標所出。問:『所以當律都不立者?』答:『止是闕略,義必具之。准三小界,明指集處,疏雲雖當部中無自然界,異處下道,即是誠文,道是一界,下是蘭若。今言無者,或非明文,或無分齊故也。』」(事鈔記卷四·一一·七)

羯磨疏·集法緣成篇:「自然界四種分之。當部無文,通取諸律。四名如列,各解可知。(一、)聚落為二,謂通局也。(一、)初不可分別[聚落]者,或約僧之來去難可知者,或約處所散落,不知際域。故僧祇雲,若城邑聚落界分散亂,不可知者,以五肘為弓,七弓種一樹,齊七樹為量,相去作法,雖有異眾各不犯別。約相步之,則有六間,六十三步。……二、可分別[聚落],亦有二緣。僧則在無易委,聚亦周院可悉。故十誦雲,若無僧坊,聚落中初結界者,齊聚落界是僧坊界,此內共布薩羯磨,不得別作。縱彼文中齊行來處,此制通攝,恐妨界內,必作法時,身在門外,亦得兩成。故彼文雲約以籬塹集。二、蘭若者亦有兩相。若無難者,諸部皆云一拘盧舍,而互說不定。大則二千弓,弓長五肘;小則五百弓,弓長四肘。四分俱盧舍者,一鼓聲間。驗鼓則鞞鼓不一,故其聲亦有遠近。皆是中國行李驛亭,長短隨處,故致殊耳。大約雜寶藏五里為候也。二有難者,如善見中,蘭若極小方圓七槃陀量。槃陀者乃量之總名,一槃陀有二十八肘,通計為七,則百九十六肘,肘各尺八,六尺為步率之。故彼文雲,若不同意,自七之外,各行不妨。故知涉難也。三、道行界者,如薩婆多雲,隨比丘行,有縱廣拘盧舍界,不得別食別布薩。然部別有由,當取十誦。故云拘盧舍者,長五百弓,弓長四肘,則七尺二寸。如是率之,則六百步。四、明水界。善見雲,水中不得結作法界。若自然界者,眾中有力人擲砂水所及處。外有比丘,不妨內法。取水常流處,深淺俱得;潮水不合。以乍溢故。若船上布薩應下[石*奠](碇),若下橦(樁)。不得系岸及水中樹石,以與陸地相連故。此論不得結作法者,以水虛浮,相體難識故也。今則約岸分標,義亦可得,如四分合河而結,除無船橋,即是明證。故五百問雲,水中住船得結。」

濟緣記釋云:「不可分中,初科為二,初列相。即人處二種,不可別知,或俱或互,並是此收;二俱可分,則屬後攝。故下引示。文唯約處,義必兼人。彼因婆羅門問種樹,佛言,以五肘弓量,七弓種一樹,能令根莖堅固,扶疏生長,不相妨礙。時優婆離白佛,已聞種樹分齊,今復問若有處所城邑聚落,界分不可知,若欲羯磨,應齊幾許,使異眾各各相見而得成就,不犯別眾耶?文中上是請問,以下即佛答。五肘九尺,七弓六丈三尺,一得十步半。……僧祇二千弓,計有十里。十誦五百弓,約有二里。四分鼓聲,則無數量。是小鼓,即大鼓。皆是等者,總示諸部不同所以。大下,次明今所取。雜寶藏經云,一拘盧奢,注雲秦言五里。候猶准也。次有難中,初引示。槃陀,梵言,此方無譯,二十八肘,有五丈四寸。百九十六肘,共三十五丈二尺八寸,則五十八步四尺八寸。不同意者,謂眾不和合,即同本律三小之緣,故云有難;唯三小界,局在蘭若,依此集僧;相傳但云惡比丘作難者謬矣。道行中,初引示。即彼論中別眾食文,道行不住,則開別眾。今此停止,故有制約。委如鈔記。然下,定量。以多論正解十誦,故云部別有由等。百弓有七十二丈,共一百二十步,五百弓總六百步,即為二里,大約三百步為也。水界中,初引示。砂水者,或擲砂,或灑水,准鈔計有一十三步。[石*奠]合作碇,即碇石也。音幢,合作樁,橛也。水中樹不與地連,准應得系。」(業疏記卷四·一六·一六)

上篇:攝僧自然界中道行界分齊 下篇:攝僧自然界眾法唯局別法並通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非心法

【非心法】 p0712   品類足論六卷四頁云:非心法云何...

持金剛慧

(術語)秘密主,金剛手,即金剛薩埵也。大日經一曰:...

能為眼能為智能為義能為法

【能為眼能為智能為義能為法】 p0898   瑜伽八十四卷...

二種有

【二種有】 p0022   大毗婆沙論九卷五頁云:然諸有者...

數法人

(流派)指稱小乘之薩婆多部。...

身蓮

(術語)胎藏界觀眾生之肉團心為八葉之蓮華,故謂之身...

雜染法

【雜染法】 p1411 品類足論六卷十頁云:雜染法云何?謂...

有情無量作意

【有情無量作意】 p0552   顯揚三卷六頁云:一、有情...

眾同分

【眾同分】 p0979 瑜伽十二卷十一頁云:復次云何眾同分...

五種順資糧法

【五種順資糧法】 p0276 瑜伽八十六卷十九頁云:復有五...

性宗

法性宗的簡稱,即破萬法之相,而顯萬法空寂之真性的宗...

二種世間

有情世間和器世間。有情世間就是眾生;器世間就是國土...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預知時至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古德的往生實例中,有許多人是預知時至而往生的,那...

聖嚴法師《現在最重要》

有人把禪修形容作跟自己約會。開始的時候,是有這麼一...

為大眾服務應該要有慈悲心

不管執事(執事是指在僧中做事,服務大眾的人)也好,...

對因果應有的正確認識

世間法因為受到個人主觀、情感等因素的影響,很難有絕...

透過無分別智遠離五種過失

哪五種過失是透過無分別智可以次第遠離的? 一、遠離外...

把「牛」釋放,幸福才有可能出現

問: 佛教常說放下?什麼是放下?怎麼才放下? 一行禪...

真實的唐三藏--玄奘大師

曾經統治古代印度的戒日王向全印度發出敕命,命印度知...

為什麼你活著的時候要作惡

清代著名學者紀曉嵐,在他的《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