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受具戒三品心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子題:下品軟心、下品軟心、下品心、中品心、上品心、毗跋律、小菩薩、大菩薩行、三聚戒、聚、小乘七聚從教以論、菩薩三聚攝行斯盡、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三解脫門、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作解脫門、戒法即上因行、上因行、涅槃即上果德、上果德

行事鈔·受戒緣集篇:「(一、引文明下品)毗跋律曰,發心我今求道。當救一切眾生,眾生皆惜壽命,以此事受,是下品軟(軟)心。雖得佛戒,猶非上勝。(二、就義明二品)餘二就義明之。(一、明中品)云何中品?若言我今正心向道。解眾生疑,我為一切作津梁;亦能自利,複利他人,受持正戒。(二、明上品)云何上品?若言我今發心受戒,為成三聚戒故,趣三解脫門,正求泥洹果。又以此法引導眾生,令至涅槃。令法久住。」

資持記釋云:「下品中,毗跋律,藏錄不出。言求道者,所期果也;救眾生者,所修行也。然雖救生,行有深淺,一、不害彼命,二、以法開導,三、令得究竟度。前不得後,後必兼前。約義推之,初但護命,不令得脫,即二乘心。前雲求道,正據小果。中品所修,以法開解,自他兩利,度非究竟,即小菩薩。雖期佛果,行處中間,望前雖勝,比後猶劣。上品引導,令至涅槃,同歸佛道,即大菩薩行。准沙彌篇,三位配之,恰然符合。學者至此,宜須明辨三心所期行果分齊。……上品中,初明自利行;又下,明利他行;令法下,明護法行。初中,發心受者,即今正受比丘戒也。為成下,明遠期也,上二句大乘三學,即因行也;下句求大涅槃,即圓果也。三聚戒者,出瓔珞經,即總攝為義。小乘七聚,從教以論菩薩三聚,攝行斯盡。一、攝律儀戒律儀禁惡,結業煩惱,究竟斷故,即止行也;二、攝善法戒世出世間六小修證,究竟修故,即作行也;三、攝眾生戒一切含識,究竟度故,即四攝行,謂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亦名饒益有情戒。此三須配三脫、四弘、三身、三德,如別所明。三解脫者,雖是觀慧,非定不發,即定慧二學。絕縛證真,由此得入,故號三解脫門。然名通小教;今對三聚,須局大乘。一、空解脫門即性空也;二、無相解脫即相空也;三、無作解脫門即唯識也,亦名無願。懺篇三觀別配三位;此明大行,須約圓修。泥洹果者,名亦通小;取大可知。問:『今此所受,為即三聚,為非三聚?若云即者,後須更受菩薩戒不?又復大小混亂,如何分別?若云非者,戒從心發,既發此心,那非此戒?』大見錯解,故特提示,使自求之。次明利他,此[戒]法即上因行,涅槃即上果德。三護法中,自利利人,傳傳相續,佛種不斷,故得久住。」(事鈔記卷八·二四·一○)

上篇:受具戒一時同受不得至四人 下篇:受具戒三遮外餘遮事四分七種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從非親俗人乞衣戒開緣

亦名:乞衣戒開緣 子題:餘時、奪衣、失衣、十種失衣、...

水曜

梵名 Budha。七曜之一,九曜之一。又作水星、滴星、水...

把住放行

禪林用語。乃禪門中指導接化學人之方法。為把住與放行...

攝食界處分淨

亦名:處分淨 子題:結淨屋、淨屋、佛塔在東、廚在西南...

明達

(術語)明者三明,達者三達。在阿羅漢雲三明,在佛雲...

榮西(Eisai 1141~1215)

Rongxi   日本佛教臨濟宗創始人。俗姓賀陽,號明庵。...

煩惱邪行

【煩惱邪行】 p1191 雜集論七卷六頁云:邪行者:謂貪瞋...

勝義善

【勝義善】 p1102 集論二卷八頁云:何等勝義善?謂真如...

歸寂

又名入寂,即歸於寂滅,入於寂滅。寂滅即是涅槃。...

【諦】 p1375 瑜伽二十七卷十九頁云:又苦諦苦義,乃至...

勝鬘經

(經名)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之略名。此經旨趣...

三具磑輪

(譬喻)磑輪三具也。馬繫於此而調御。以譬調御放心也...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

照見五蘊皆空

往昔,舍利弗尊者與五百位大比丘僧住在舍衛城祇樹給孤...

親近這十種善友能得利益

那麼這八句我們看看,第一句親近老成 ,就是親近善知識...

為什麼癌症很少光顧素食者

2006年11月召開的中國腫瘤學術大會上有專家指出,中國...

無可放處還要放下

佛在世時,有一個外道持花供佛,拜畢。佛說:把花放下...

救我的人,是我最恨的人

羅迪克是一個英國戰俘,一次他不幸被俘。和許多戰俘一...

光大禪宗的六祖慧能大師

六祖惠能,俗姓盧,祖籍范陽(今河北涿州),父親名行...

修到什麼程度才可受菩薩戒

問: 有些學佛多年的居士,不敢受菩薩戒,自認為不夠...

如果不犯這個戒,財寶則永遠沒有短缺

【復次。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盡形壽離不與取。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