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依止法開緣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亦名:開不依止、不依止開緣

子題:不依止者八人

行事鈔·師資相攝篇:「明依止法。先明應法,二明正行。初中,言得不依止者八人。(一、本宗六種)四分六種:一、 樂靜;二、守護住處;三、有病;四、看病;五、滿五歲已上,行德成就;六、自有智行,住處無勝己者。(二、他部二種)七、饑儉世無食。十誦雲,若恐餓死,當於日日見和尚處住,恐不得者,若五日、十五日,若二由旬半,若至自恣時,一一隨緣,如上來見和尚。八、行道稱意所。五分,諸比丘各勤修道,無人與依止;當於眾中上座大德心生依止,敬如師法而住。」資持記釋云:「明依止,開不依中,本宗六人。初開頭陀;次三開緣礙;後二開行成,上限五夏,下通未滿。他部二種,七、據十誦,文明和尚,依止義同故。隨住有食之處,故近遠不定。恐不得者,猶無食故。二由旬半,共一百里。自恣者,竟夏一來,極相遠故。一一下,總上近遠處也,此雖往見,由不同界,依止不成,故在開緣。八、中,五分無人與依止者,攝他損己,惜道業故。私心依他,亦不成法,還同不依。」(事鈔記卷一○·五·一一)

上篇:依止法並解 下篇:依止羯磨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三馬

(譬喻)譬菩薩,聲聞,一闡提之三者。涅槃經三十三曰...

十八苦

出自菩薩地持經卷七,即:愚癡報苦、行苦、所攝究竟苦...

蘊與取蘊差別

【蘊與取蘊差別】 p1453 大毗婆沙論七十五卷四頁云:問...

色邊際有二種

【色邊際有二種】 p0572   瑜伽五十三卷十七頁云:邊...

別理隨緣

(術語)又曰但理隨緣。理者真如也。謂別教之真如隨緣...

妙音菩薩

妙音,梵名 Maju-ghosa。音譯曼殊瞿沙菩薩。在法華經妙...

違反道理,觸犯禁條而招受苦報之惡行為,稱為罪或咎。...

瞋恚語

【瞋恚語】 p1321 集異門論十三卷六頁云:問:云何瞋恚...

唯識三十論頌

(書名)梵名Vijānamātrasiddhi-triṁśati-śastra...

轉輪聖王

簡稱轉輪王,或輪王,為世間第一有福之人,於人壽八萬...

分相門

(術語)華嚴之賢首為明別教一乘,以分相門該攝門之二...

實際海

(雜語)實際廣大如海,謂之實際海。觀佛三昧經十曰:...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佛說八關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

人要學會放棄昨日的煩惱

人要學會放棄,放棄昨日的煩惱,在落淚以前轉身離去,...

【推薦】業障重到一定程度,念不出來佛號

我們雖然一品煩惱都沒有斷,但衹要到了極樂世界,我們...

見忍法師談慈善

不論是不是佛教徒,慈善是不分宗教、不分信仰的。但也...

「善念」和「善根」的差別

菩提心它是一種善根,我們一般人是善念,善念跟善根的...

韋馱菩薩的十大願

第一願:修菩薩道願 世尊。我願於爾時修菩薩道。修諸苦...

聖嚴法師《人生與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是什麼》

如果人生而沒有目的,生活便顯得十分空虛。如果生命欠...

「能行即是佛,何須念」這個知見對嗎

問: 經常有人說能行即是佛,何須念?這個知見對嗎?...

人生要學會低頭與彎曲

一隻蝴蝶從敞開的窗戶飛進來,在房間裡一圈又一圈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