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三念住

【法相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三念住】 p0175

瑜伽五十卷十一頁云:如來所有三念住文,如契經說,應知其相。謂諸如來,於其長夜,有如是欲:如何當令諸有情類,於我善說法毗柰耶,無倒行中,如實隨住。如是長夜欲樂法主,化御眾時,若所希欲,或遂不遂;不生雜染。由三念住,略所顯故。此三念住,復由三眾差別建立。云何三眾?若彼一切,一向正行;是第一眾。若彼一切,一向邪行;是第二眾。若彼眾中,一分正行,一分邪行;是第三眾。

二解顯揚四卷九頁云:念住者:謂三念住。廣說如經。此即攝受所化眾時,於三種徒眾行差別中,住最勝舍;不愛不恚不染心性。

三解無性一釋九卷二十頁云:三念住者:謂諸如來,說正法時,一類弟子,恭敬屬耳,住奉教心,精進修行法隨法行。如來於彼,無悅無喜,心不踴躍。一類弟子,不生恭敬,翻前廣說。如來於彼,不生恚恨,不生不忍,非不保任。一類弟子,亦生恭敬,亦不恭敬;乃至廣說。如來於彼,其心無二。謂不喜悅,亦不恚恨。於彼一切,遍住妙舍。

四解雜集論十四卷七頁云:念住者:即諸如來三不共念住。謂御大眾時,於一切種煩惱不現行具足中若定若慧。廣說如前。何等為三念住?所謂大師哀愍一切,欲求義利,起大悲心。為諸弟子,宣說法要。告諸比丘:汝等當知,此能利益。此能安樂。此能利益安樂。爾時若有諸弟子眾,恭敬聽聞,聞已諦受,住奉教心,精進修行法隨法行;如來於彼,不生歡喜,心不踴躍。但起大舍,住念正知。隨諸聖眾所應修習,教誡教授。是名初不去念住。又復大師哀愍一切,欲求義利,起大悲心。為諸弟子,宣說法要,乃至此能利益安樂。爾時若有諸弟子眾,不恭敬聽聞,乃至不精進修行法隨法行;如來於彼,不生恚恨,不舍保任,心無悵恨。但起大舍,乃至廣說。是名第二不共念住。又復大師,哀愍一切,欲求義利,起大悲心。為諸弟子,宣說法要;乃至此能利益安樂。爾時一分弟子,恭敬聽聞,乃至精進修行法隨法行;一分弟子,不恭敬聽聞,乃至不精進修行法隨法行;如來於彼,不生歡喜,乃至心不悵恨。如是三念住,顯大師御眾時,隨其次第,於一切種愛恚俱煩惱並習氣不現行具足中,所有定慧等為體。又云:念住作何業?謂能不染污攝御大眾。由於恭敬聽聞等,無愛恚等諸煩惱故。

五解俱舍論二十七卷三頁云:佛三念住,相別云何?頌曰:三念住念慧,緣順違俱境。論曰:佛三念住,如經廣說:諸弟子眾,一向恭敬,能正受行;如來緣之,不生歡喜;舍而安住,正念正知。是謂如來第一念住。諸弟子眾,唯不恭敬,不正受行;如來緣之,不生憂戚;舍而安住,正念正知。是謂如來第二念住。諸弟子眾,一類恭敬,能正受行;一類不敬,不正受行;如來緣之,不生歡戚,舍而安住,正念正知。是謂如來第三念住。此三皆用念慧為體。諸大聲聞,亦於弟子順違俱境,離歡戚俱;此何名為不共佛法?唯佛於此,並習斷故。或諸弟子,隨屬如來,有順違俱,應甚歡戚;佛能不起,可謂希奇。非屬諸聲聞不起非奇特。故唯在佛,得不共名。

六解大毗婆沙論三十一卷九頁云:已說佛大悲;當說三念住。云何為三?一者、佛說法時,若諸弟子,恭敬聽受,如教奉行;如來於彼,不生歡喜;心不踴躍。但起大舍,住念正知;隨宜教誨。二者、佛說法時,若諸弟子,不恭敬聽受,不如教奉行;如來於彼,不生嗔恨,心無悵恨,不舍保任;但起大舍,住念正知;隨宜教誨。三者、佛說法時,一分弟子,恭敬聽受,如教奉行;一分弟子,不恭敬聽受,不如教奉行。如來於彼,不生歡喜;亦不嗔恨。但起大舍,住念正知。如是三種不共念住,應知亦攝在處非處智力。廣分別義,如理應思。

七解大毗婆沙論一百八十八卷六頁云:如契經說:有三念住,聖者應習。若有聖者,善習此時,乃應御眾。云何為三?謂如來為弟子說法時,起深憐愍義利悲心。告言:此為利益,此為安樂,此為利益安樂。若弟子眾,恭敬屬耳,住奉教心,行法隨法,不越聖教,受學學處;如來於彼,亦不喜慶;心不踴悅;唯住正舍、正念、正知。是名第一念住。若有聖者,善習此時,乃應御眾。復次如來為弟子說法時,起深憐愍,乃至義利悲心。告言:此為利益,此為安樂,此為利益安樂。若弟子眾,不恭敬,不屬耳,不住奉教心,不行法隨法,違越聖教,不受學學處;如來於彼,亦不恚恨;心無憂戚;唯住正舍、正念、正知。是名第二念住。若有聖者,善習此時,乃應御眾。復次如來為弟子說法時,起深憐愍;乃至此為利益安樂。若一分弟子眾,恭敬屬耳,乃至受學學處。一分弟子眾,不恭敬,不屬耳,乃至亦不受學學處。如來爾時,於敬受者,亦不歡喜,心不踴悅;於不敬受者,亦不恚恨,心無憂戚。唯住正舍、正念、正知。是名第三念住。若有聖者,善習此時,乃應御眾。問:若爾者;但應有二念住。謂於敬受,及於不敬受。云何說三種耶?答:隨眾會有三,故說三種。謂有眾會,一切敬受。有眾會,一切不敬受。有眾會,一分敬受,一分不敬受。是故隨彼說三念住。如彼廣說。

上篇:三勝學 下篇:三不護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法相辭典

泰欽

(?~974)宋代法眼宗僧。魏府(河北)人。入法眼文益...

魔禪

(術語)禪定行之害正道者。如為使役鬼神而修禪定也。...

二福

即梵福與聖福。前者乃大梵天王之福德,後者為三乘聖果...

因果皆空宗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又云空見論。立無原因結果理...

智人

(雜名)有智之人也。智度論十曰:智人能知智,如蛇知...

王性不暴惡

【王性不暴惡】 p0380 瑜伽六十一卷五頁云:云何名王性...

健陀谷子袈裟

(衣服)健陀又作乾陀,香樹名,谷子者果實也。即以健...

疑根

疑念深入於心,猶如樹根深植於地,故稱疑根。楞嚴經卷...

大善地法

(術語)謂俱舍之心所法四十六中,信等善心所十個也,...

隨至施

謂對隨近自己來者行布施。乃隨至施、怖畏施、報恩施、...

具足戒

具足圓滿之戒,如比丘的二百五十戒,及比丘尼的三百四...

四種空以四種行為所依止

【四種空以四種行為所依止】 p0470 瑜伽九十卷二十一頁...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大藏經】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

【大藏經】梵網經

梵網經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

舍利弗-智能第一

誕生的前後 在南印度的摩揭陀國,離首都王舍城大約有...

西方極樂世界在當下

《彌陀經》上釋迦佛告訴我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

佛說骨節煩疼因緣

佛住止在阿耨大泉時,有五百位大比丘眾隨侍在側,皆是...

春節寺院普供儀軌合集

大年三十(除夕)至正月初二,依漢傳佛教叢林的慣例在...

殺生祭祖沒有好處的

佛在舍衛國祗園精舍時,比丘眾問佛殺牲畜以祭供祖先有...

善事都是為自己做,不須別人讚嘆

因為個人的時節因緣,零星地參加過幾次佛教組織的慈善...

經常面對災難事件而又沒辦法幫助他們,該怎麼辦

問: 我是一名120的護士,經常面對各種突發災難事件而...

造佛塔勝報緣起

有一次,佛告訴阿難:我現在在大眾當中,簡要說明造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