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十二處

【法相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十二處】 p0105

瑜伽二十七卷十六頁云:謂處有十二。謂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是名為處。

二解集論一卷一頁云:處有十二。謂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何因處唯十二?唯由身具,能與未來六行受用為生長門故。雜集論一卷四頁云:謂如過現六行受用相,為眼等所持;未來六行受用相,以根及義為生長門,亦爾。所言唯者,謂唯依根境立十二處。不依六種受用相識。

三解法蘊足論九卷六頁云:一切法者,謂十二處。何等十二?謂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是謂十二。若有說言:此非一切。言一切者,更別有法。彼但有言而無實事。若還詰問;便不能了。彼後審思,自生迷悶。以一切法非彼境故。如彼卷六頁至十頁廣釋。

四解大毗婆沙論七十三卷十二頁云:問:若一身中有十二處;云何建立十二處耶?答:以彼自性作用別故。謂十二處,雖在一身;而十二種自性作用,有差別故;非互相雜。如一室內,有十二人,伎藝各別。雖同一室;而有十二自性作用,復次以二事故,立十二處。一、以所依。即眼等六。二、以所緣。即色等六。復次以三事故,立十二處。一、以自性。二、以所依。三、以所緣。自性故者;謂立眼處乃至法處。所依故者:謂立眼處乃至意處。所緣故者:謂立色處乃至法處。如是名為諸處自性我物自體相分本性。已說處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處?處是何義?答:生門義、是處義。生路義、藏義、倉義、經義、殺處義、田義、池義、流義、海義、白義、淨義、是處義,應知。此中生門義是處義者:如城邑中出生諸物;由此長養諸有情身。如是所依及所緣內,出生種種心心所法;由此長養染淨相續。生路義是處義者:如道路中,通生諸物。由此長養諸有情身。如是所依及所緣內,通生種種心心所法;由此長養染淨相續。藏義是處義者:如庫藏中,有金銀等,寶物積集;如是所依及所緣內,有心心所諸法積集。倉義是處義者:如篅倉中,有稻麥等諸谷積集,如是所依及所緣內,有心心所諸法積集。經義是處義者:如織經上,編布諸緯;如是所依及所緣上,遍布種種心心所法。殺處義是處義者:如戰場中,斷百千頭,令墮於地;如是所依及所緣內,有無量種心心所法,為無常滅之所滅壞。田義是處義者:如在田中,有無量種苗稼生長;如是所依及所緣內,生長種種心心所法。池義是處義者:如有問言:水從何池出?何處道不通?何處攝世間苦樂等皆盡?世尊告曰:眼耳鼻舌身,意及諸餘處,此攝名及色,能令無有餘。水從此池出。此處道不通。此處攝世間苦樂等皆盡。流義是處義者:如有問言:諸處將流泄,以何能制防?若從彼已流;誰復能偃塞?世尊告曰:諸處將流泄,正念能制防。若從彼已流;淨慧能偃塞。海義是處義者:如世尊說:苾芻當知,諸有情類,以眼為海;現前諸色,是彼濤波。於色濤波。自製抑者,能度眼海;得免洄澓邏剎裟等種種嶮難。乃至意法,廣說亦爾。白義是處義者:謂眼等處麁顯明瞭。淨義是處義者:謂眼等處,貞實澄潔。是謂生門乃至淨義。外論說此,名勃路拿。如摩健地迦出家外道說:喬答摩說諸勃路拿皆來入我咒術章句。勃路拿聲,含二種義。一、根本義,二、能作義。以十二處,與心心所,為根本故;及能作動心心所故。如彼卷十頁至七十四卷十頁廣釋。

上篇:十二心 下篇:十三智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法相辭典

佛教詩人

印度、我國及日本之佛教詩人甚多。通常,傑出之佛教人...

三摩地門

【三摩地門】 p0194 此卽所知事同分影像之異名。 二解...

大滅諦金剛智

(術語)大滅諦為佛之斷德,金剛智為佛之智德,是三德...

那耶

(術語)Naya,譯為正理,乘,道。因明大疏一曰:那耶...

所立

(一)梵語 siddha。所成立之意。[俱舍論卷一] (二)因...

學階

日本表示僧侶學識之階級。日本平安時代,參加奈良舉行...

圓融三觀

謂於一心中修空、假、中三觀。為天台宗之觀法。與「次...

阿泥律陀

(羅漢)Aniruddha,阿那律之新稱。...

還相迴向願

(術語)彌陀四十八願中第二十二願。說往生極樂之菩薩...

十二火神

(名數)內法之十二火神,大日經所說,疏二十詳解之。...

領納

(術語)於吾身心領受納得也。唯識論三曰:受謂領納順...

金山

1、(喻)佛的身色。法華經說:身色如金山,端嚴甚微妙...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人生可以隨時開始

一個部落首領的兒子在父親去世後承擔起了領導部落的任...

鑒空和尚頓悟前身的故事

釋鑒空,俗姓齊,俗名君房,吳郡人。少年時,家庭貧窮...

世智辯聰與般若智慧

世間人書念得多,接觸的事物多,看得多、想得多、觀念...

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

憶佛念佛,自得心開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三個方面檢驗是否已離開妄想

每一個因緣都可以修功德,不一定是在順境才修學。逆境...

貪利養的提婆達多

佛陀在王舍城弘化時,阿闍世王非常恭敬提婆達多,除了...

漫談社會上誤解佛教的人們

一、對佛教歧視的人 這種人又分二類:一類是有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