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靜藹(周終南山避世峰)[《續高僧傳》卷二十三]

【歷代名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釋靜藹。姓鄭氏。榮陽人也。夙標俗譽。以溫潤知名。而神器夷簡卓然物表。甫為書生博志經史。諸鄭魁岸者咸賞異之謂興吾宗黨其此兒矣。與同伍游寺。觀地獄圖變顧諸生曰。異哉。審業理之必然。誰有免斯酷者。便強違切諫。二親不能奪志。鄭宗固留。藹決烈愛縛。情分若石。遂獨往百官寺。依和禪師而出家。時年十七。具戒已後承仰律儀。護持明練時所戴重。又從景法師聽大智度論。一聞神悟謂敞重幽。更習先解便知濫述。周行齊境顧問知津。講席論堂亟陳往覆詞令詳雅理趣清新。皆略無承導。終於世累。乃撫心曰。餘生年不幸。會五濁交亂。失於物議得在可鄙。進退惟谷高蹈可乎。遂心口相吊擯影嵩岳。尋括經論用忘寤寐。然於大智中百十二門等四論。最為投心所崇。餘則旁纘異宗。成其通照。言必藻繢珠連。書亦草行相貫。高為世重罕不華之。後自悟曰綺文爽理華實亂真。豈流宕忘返不思懲艾乎。自爾誓而斷之。惟以釋道東騖並味前聞。恐涉邪津悔於晚學。又入白鹿山。逖觀黃老。廣攝受之途。莊惠詭駁標寓言之論。未之尚也。聞有天竺梵僧碩學高行世之不測西達咸陽。藹求道情猛欣所聞見。私度關塞載離寒暑。既至渭陰。未及洗足。即申謁敬。昔聞今見。見累於聞。大鼓徒揚。資訪無指。乃潛形倫伍陶甄舊解。蕪沒遜遁知我者希。掩抑十年。達窮通之數。體因緣之理。附節終南有終焉之志。煙霞風月用祛亡反。峰名避世依而味靜。惟一繩床廓無庵屋。露火調食絕諸所營。召彼癘徒誨示至理。令其致供日就噉之。雖屬膿潰橫流。對泣而無厭惡。由是息心之眾。往結林中。授以義方郁為學市。山本無水須便飲澗。嘗於昏夕學人侍立。忽降虎來前掊地而去。及明觀之漸見潤濕。乃使洮淈飛泉通注。從是遂省下澗。須便挹酌。今錫谷避世堡虎掊泉是也。藹立身嚴恪達解超倫。據林引眾講前四論。意之所傳樂相弘利。其說法之規。尊而乃演。必令學侶袒立合掌慇勤鄭重經時方遂。乃敕取繩床。周繞安設致敬坐訖。藹徐取論文。手自指摘。一偈一句披釋取悟。顧問聽者所解云何。令其得意方進後偈。旁有未喻者更重述之。每日垂講此法。無怠。常自陳曰。餘厭法慢法。生不值佛世。縱聞遺教心無信奉。恆懷怏怏。終須練此身心。有時試縱惟欲。誠心造惡。有時攝念。惟願假修相善。如此不名安身。如此不名清心。故約己制他。誠非正檢。然末世根緣多相似耳。必厭煩屈者須住。不辭具儀者離此。其開蒙敦勵。皆此類也。有沙門智藏者。身相雄勇智達有名。負糧二石造山問道。因見橫枝格樹。戲自稱身。遇為藹見。初不呵止。三日已後方召責雲。腹中他食何得輒戲。如此自養。名為兩足狗也。藏銜泣謝過。終不再納。遂遣出山。沙門曇延道安者。世號玄門二傑。當時頂蓋名德相勝。及論教體紛諍由生。諮藹取決。讓謝良久方為開散。兩情通悅不覺致禮。各嗚一足跪而啟曰。大師解達天鑒。應處世攝導。今則獨善其身。喪德泉石。未見其可。藹曰。道貴行用不即在言。餘觀時進退。故且隱居求志耳。爾後事故入城。還歸林野。屬周武之世。道士張賓。譎詐罔上冒增榮寵。潛進李氏欲廢釋宗。既縱幸紫宸蠅飛黃屋。與前僧衛元嵩唇齒相副。帝精悟朗鑒內烈外溫。召僧入內七霄禮懺。欲親睹僣犯冀申殿黜。時既密知各加懇到。帝亦七夕同僧不眠。為僧讚唄並諸法事。經聲七囀莫不清靡。事訖設會。公陳本意。有猛法師者。氣調高拔。躬抗帝旨。言頗激切。眾恐禍及其身。帝但述懷曾無赧退。藹聞之嘆曰。朱紫雜糅狂哲交侵至矣。可使五眾流離四民倒惑哉。又曰。餐周之粟飲周之水。食椹懷音寧無酬德。又為佛弟子。豈可見此淪湑坐此形骸晏然自靜。寧大造於像末。分俎醢於盜跖耳。徑詣闕上表理訴。引見登殿。舉手唱言曰。來意有二。所謂報三寶慈恩。酬檀越厚德。援引經論子史傳記。談敘正義。據證顯然。然旦至午。言無不詣。明不可滅之理。交言支任抗對如流。梗詞厲色鏗然無撓。百僚近臣代之戰慄。而神氣自若不阻素風。帝雖愜其詞理。而滅毀之情已決。既不納諫又不見遣。藹又進曰。釋李邪正人法混並。即可事求未煩聖慮。陛下必情無私隱涇渭須分。請索油鑊。殿庭取兩宗人法俱煮之。不害者立可知矣。帝怯其言乃遣引出。時宜州沙門道積者。次又出諫。俱不用言。乃與同友七人。於彌勒像前禮懺七日。既不食已一時同逝。藹知大法必滅不勝其虐。乃攜其門人三十有餘入終南山。東西造二十七寺。依岩附險。使逃逸之僧得存深信。及法滅之後。帝遂破前代關東西數百年來官私佛法。掃地並盡。融刮聖容焚燒經典。禹貢八州見成寺廟出四十千。並賜王公充為第宅。三方釋子減三百萬。皆復軍民還歸編戶。三寶福財其貲無數簿錄入官。登即賞費分散蕩盡。初於建德三年五月行虐關中。其禍既畢。至六月十五日罷朝。有金城公任氏部。於所治府與諸左右彷徉天望。忽見五六段物飛騰虛空在於鳥路。大者上摩青霄。大如十斛囷許。漸漸微沒。自餘數段小復低下。其色黃白。卷舒空際類幡無腳爾日天清氣靜纖塵不動。但增炎曦而已。因往冬官府道經圓土。北見重牆上有黃書橫拖棘上。及往取之乃是摩訶般若經第十九卷。問其所由。答雲。從天而下飛揚墜此。於時三寶初滅刑法嚴峻。略示連席之官。乃藏諸衣袖。還緘篋笥。屬隋興運轉牧冀州。爰命所部從事趙絢。敘之曰。有清信大士。具官。身嬰俗累。恕崇法理。精感明靈神化斯應。遂使群經騰翥。等扶搖之上升。只卷飄返。若丹烏之下降。其去也明惡世之不居。其來也知善人之可集。應瑞乎如彼。聖著乎如此。我皇出震乘幹更張琴瑟。親臨九服躬總八荒。知三寶之可崇。體四生之不固。遂頒海內修淨伽藍。是使像法氤氳同諸舍衛。僧尼隱軫還類提河。特以此經像明靈著。自非積善焉能致斯。敢事旌表傳芳後葉。初武帝知藹志烈。欣欲見之。乃敕三衛二十餘人。巡山訪覓氈衣道人。朕將位以上卿共治天下。藹居山幽隱追蹤不獲。後於太一山錫谷潛遁。睹大法淪廢道俗無依。身被執纏無力毗讚。告弟子曰。吾無益於世。即事舍身。故先相告。眾初不許。慕從聞法。便開覽大小諸乘。撰三寶集二十卷。假興賓主會遣疑情。抑揚飛伏廣羅文義。弘讚大乘光揚像代。並錄見事指掌可尋。冀藏諸岩洞。庶後代之再興耳。自藹入法行大慈門。繒纊皮革一無踐服。惟履毳布終於報盡。後厭身情迫獨據別岩。敕侍者下山。明當早至。藹加坐盤石留一內衣。自條身肉。段段布於石上。引腸掛於松枝。五藏都皆外見。自餘筋肉手足頭面。剮折都盡。並惟骨現。以刀割心捧之而卒。侍人心驚通夜失寐。明晨走赴。猶見合掌捧心。身面西向加坐如初。所傷餘骸一無遺血。但見白乳滂流凝於石上。遂累石封外。就而殮焉。即周宣政元年七月十六日也。春秋四十有五。弟子等有聞當世。具諸別傳親侍沙門慧宣者。內外博通奇有志力。痛山頹之莫仰。悲梁壞之無依。爰述芳猷樹碑塔所。後有訪道思賢者。入山禮敬循諸崖險。乃見藹書遺偈在於石壁。題雲。初欲血書。本意不謂變為白色。即是魔業不遂。所以墨書其文。曰諸有緣者。在家出家若男若女。皆悉好住於佛法中莫生退轉。若退轉者即失善利。吾以三因緣舍此身命。一見身多過。二不能護法。三欲速見佛輒同古聖。列偈敘之

  無益之身  惡煩人功  解形窮石

  散體岩松  天人修羅  山神樹神

  有求道者  觀我舍身  願令眾生

  見我骸骨  煩惱大船  皆為覆沒

  願令眾生  聞我舍命  天耳成就

  菩提究竟  願令眾生  憶念我時

  具足念力  多聞總持  此報一罷

  四大彫零  泉林徑絕  岩室無聲

  普施禽獸  乃至昆蟲  食肉飲血

  善根內充  願我未來  速成善逝

  身心自在  要相拔濟  此身不淨

  底下屎囊  九孔常流  如漏堤塘

  此身可惡  不可瞻觀  薄皮裹血

  垢污塗漫  此身臭穢  猶如死狗

  六六合成  不從花有  觀此臭身

  無常所囚  進退無免  會遭蟻螻

  此身難保  有命必輸  狐狼所啖

  終成蟲蛆  天人男女  好丑貴賤

  死火所燒  暫見如電  死法侵人

  怨中之怨  吾以為讎  誓斷根源

  此身無樂  毒蛇之篋  四大圍繞

  百病交涉  有名苦聚  老病死藪

  身心熱惱  多諸過咎  此身無我

  以不自在  無實橫計  凡夫所宰

  久遠迷惑  妄倒所使  喪失善根

  畜生同死  棄舍百千  血乳成海

  骨積大山  當來兼倍  未曾為利

  虛受勤苦  眾生無益  於法無補

  忍痛舍施  功用無邊  誓不退轉

  出離四淵  舍此穢形  願生淨土

  一念花開  彌陀佛所  速見十方

  諸佛賢聖  長辭三途  正道決定

  報得五通  自在飛行  寶樹餐法

  證大無生  法身自在  不斷三有

  殄除魔道  護法為首  十地滿足

  神化無方  德備四勝  號稱法王

  願舍此身已  早令身自在

  法身自在已  在在諸趣中

  隨有利益處  護法救眾生

  又復業應盡  有為法皆然

  三界皆無常  時來不自在

  他殺及自死  終歸如是處

  智者所不樂  應當如是思

  眾緣既運奏  業盡於今日。

上篇:曇顯(齊逸沙門)[《續高僧傳》卷二十三] 下篇:道安(周京師大中興寺)[《續高僧傳》卷二十三]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歷代名僧辭典

自恣即說戒

行事鈔·自恣宗要篇:「問:『自恣竟,得說戒不?』答...

離垢世界

(界名)舍利弗當來成佛之國名也。見法華經譬喻品。...

靜琬

(人名)隋大業中幽州智泉寺沙門。刻大藏經於石,封藏...

缽色如非

子題:缽須熏治、鐵缽五熏、土缽二熏、孔雀咽色、鴿色...

居處所依

【居處所依】 p0832   瑜伽九十九卷十一頁云:若依園...

中邊論

(書名)具名辨中邊論。天親菩薩造,為解釋彌勒菩薩所...

四種還淨罪聚

【四種還淨罪聚】 p0452 瑜伽九十九卷二頁云:復有四種...

能生作意正起

【能生作意正起】 p0895   瑜伽三卷五頁云:云何能生...

無色界

(界名)三界之一。此界無一可謂為色法之物質,亦無身...

唯識五位

【唯識五位】 指大乘五位,又作唯識修道五位。唯識宗將...

有情數

梵語 sattvākhyā。即含攝有情之類者。為「非有情數」...

心識

心和識。心梵語是質多,集起為義,指阿賴耶識所含藏積...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唐大薦福寺翻經沙門法藏述 夫滿...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隋洋川郡守瞿曇法智譯 如是...

【大藏經】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大藏經】正法念處經

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

鱉謀猴肝失摯友

昔時,釋迦牟尼佛與一千二百五十位常隨大比丘眾,游化...

布施越多福報越多

從佛法的因果關係來講,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

十不善業的果報

【一】花報: 《了凡四訓》: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

念到一心不亂,就能親見本來面目

按淨土來說,做一切善事,迴向極樂淨土,那就是出世法...

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

人就是這麼不同,相似的遭遇,從不同的角度去看,能有...

佛舍利是結石嗎

問: 最近有幾位高僧大德相繼圓寂,網上有很多關於佛舍...

大安法師講述的5個念佛感應真事

念佛治癒肺結核 古往今來,淨業行人在念佛的實踐中,治...

年輕就發財得勢是不吉祥的

年輕就發財,就得勢,是不吉祥的。許多人就喜歡年輕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