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十八界

【法界次第初門】  大字體  護眼色


內六根界 一眼界 二耳界 三鼻界 四舌界 五身界 六意界

外六塵界 一色界 二聲界 三香界 四味界 五觸界 六法界

六識界 一眼識界 二耳識界 三鼻識界 四舌識界 五身識界 六意識界

次十二入。而辨十八界者。以惑者迷於名色俱重故。開色為十。離名作八。合為十八界也。通名界者。以界別為義。此十八法各有別體。義無渾濫。故通受界名也

內六根界 此具如前明。內六根入中分別其相。乃更加以界之名義者。欲使修觀之徒推析無謬。不滯十六知見之妄計也

外六塵界 此具如前。外六塵入中分別其相。乃更加以界之名義者。意同六根。中立界名

六識界者。若根塵相對即有識生。識以識別為義。識依於根。能識別於塵。故此六通名識也。若了識從緣生。豈計有神使知謬取也

一眼識界 眼根若對色塵。即生眼識。眼識生時。即識色塵。故名眼識界也

二耳識界 耳根若對聲塵。即生耳識。耳識生時。即識聲塵。故名耳識界也

三鼻識界 鼻根若對香塵。即生鼻識。鼻識生時。即識香塵。故名鼻識界也

四舌識界 舌根若對味塵。即生舌識。舌識生時。即識味塵。故名舌識界也

五身識界 身根若對觸塵。即生身識。身識生時。即識觸塵。故名身識界也

六意識界 五識生已即滅。意為意識。此意識續生。意識生時。即識法塵。若五識能生意識。即以前五識為根。後意識為意識。此意識滅次識續生。是則前意識生後意識。如是亦脫傳受根識之名。皆以能生為根。所生為識。今說所生之識。為意識界也

上篇:十二入 下篇:十六知見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法界次第初門

分別記問

【分別記問】 p0384 集異門論八卷十三頁云:云何應分別...

谷響喩

【谷響喩】 p0710   世親釋五卷六頁云:於此復疑,若...

不知時

【不知時】 p0318 集異門論十七卷二頁云:不知時者:謂...

無分別智離五種相

【無分別智離五種相】 p1091 攝論三卷八頁云:此中無分...

四百四病

即人類所有疾病的總稱。根據修行本行經和佛醫經等的記...

安立差別門

安立差別門者,謂若處顯示四句等所問義,如無常經說,...

聲界

【聲界】 p1392 品類足論二卷十三頁云:聲界云何?謂聲...

邪行

邪行者,謂貪瞋二煩惱,迷境界及見起邪行,修道所斷見...

九入

(雜名)人之身上眼耳鼻各二,及口大便小便之九孔,由...

冥熏

又名內熏,即在本覺之真如內,熏習妄心以便生出菩提心...

坐具離宿犯相

亦名:尼師壇離宿犯相 子題:不應受單尼師壇 行事鈔·...

玄高

(人名)馮翊萬年(陝西臨潼東北七十里)人。姓魏,俗...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如...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大藏經】浴佛功德經

浴佛功德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聖嚴法師《柳暗花明又一村》

默照是一種禪修的方法,平常生活也可以用:「照」是清...

有欲便有苦,無慾則無苦

當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淨淨、光光明明,如...

如何證得念佛三昧

【原文】 攝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對治昏散之法,數息...

以無心之法對治妄心

參禪貴實踐,要真參實悟,才能得到受用。所謂真參,就...

四念處之觀身不淨

好,我們看附表第二的四念處,四念處呢,這個我們先解...

念佛人很少往生的原因

在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聽到...

慧律法師《寬恕別人 昇華自我》

犯錯是平凡的,寬恕是一種超凡。 寬恕,是人類的一種...

念佛把惡業的種子給它激活了

當我們業障很重的時候,我們念這句名號,會感覺到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