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嵩岳元圭禪師《佛祖歷代通載》

【佛教人物傳】  大字體  護眼色

嵩岳元圭禪師。居岳之龐塢。一日有異人。峨冠盛服擁衛而至。圭曰。善來仁者。胡為而至。彼厲聲曰。師寧識我耶。圭曰。吾觀佛與眾生等吾一目之。豈分別耶。曰我此嶽神也。能生殺於人。師安得一目我哉。圭曰。吾本不生。汝安能殺。吾視身與空等。視吾與汝等。汝能壞空與汝乎。使果能之。吾則不生不滅也。況汝不能。焉能生殺我耶。神稽首曰。我聰明正直過於餘神。詎知師有廣大智慧。願授以正戒令我度世。圭曰。汝既乞戒。即既戒矣。所以者何。戒外無戒。又奚戒哉。神曰。此理也我聞茫昧。止求師戒。我身願為門弟子。圭即張座秉爐正幾曰。付汝五戒。若能即曰能。不爾即曰否。神曰。謹奉教。曰汝能不淫乎。神曰。亦娶也。曰非謂此也。謂無羅欲也。神曰能。曰汝能不盜乎。神曰。無乏我也。安有盜取哉。曰非謂此也。謂饗而福淫不供而禍善。神曰能。曰汝能不殺乎。神曰。實司其柄。焉得不殺。曰非謂此也。謂有濫誤疑混也。神曰能。曰汝能不妄乎。神曰。我惟正直。焉有妄哉。曰非謂此也。謂先後不合天心也。神曰能。曰汝不遭酒敗乎。曰能。曰如上是為佛戒也。以有心奉持而無心拘執。以有心為物而無心想身。能如是則先天地生而不為精。後天地死而不為老。終日變化而不為動。畢竟寂滅而不為休。悟此則雖娶非妻也。雖饗非取也。雖柄非權也。雖作非故也。雖醉非惛也。是謂無心而已。無心則無戒。無戒則無心。無佛無眾生。無汝亦無我。無汝則孰為戒哉。神曰。我神通去佛幾何。曰汝神通則十句五不能。佛則十句七能三不能。神竦然辟席曰。可得聞乎。圭曰。汝能戾上帝東天行而西七曜乎。曰弗能也。圭曰。汝能奪地祇融五嶽而結四海乎。曰弗能也。圭曰。是謂五不能也。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而不能即滅定業。佛能知群有性窮億劫事。而不能化導無緣。佛能度無量有情。而不能盡眾生界。是謂三不能也。然定業亦不牢久。無緣亦謂一期。眾生界本無增滅。廓無一人能主有法。有法無主是謂無法。無法無主是謂無心。如我解佛。亦無神通也。但能以無心通達一切法耳。神曰。我誠淺昧。未聞空義。師所授戒我當奉行。今願報慈德效我所能。師曰。吾觀身無物。觀法無常。瞭然更有何欲。神曰。師必命我為世間事展我神功。使已發心未發心信心不信心等人目我神蹤知有佛有神有能有不能有自然有非自然者。師曰。吾無用是為。曰佛亦使龍神護法。師寧墮叛佛耶。第隨意示誨。師不得已曰。東岩寺之障。莽然無樹。北岫有之。然而背非屏擁。汝能移北樹於東嶺乎。神曰。既聞命矣。恐昏夜必有喧動。願師無駭。即作禮辭去。使門人送而且觀之。見儀衛逶迤如王者之狀。嵐靄煙霞紛綸間錯。幢幡環珮凌空隱沒。是夕果有暴風迅雷奔雲震電。棟宇搖蕩宿鳥驚呼。師謂眾曰。無怖神與我契矣拂旦和霽則北山之松盡移東嶺。森然行植焉。師誡其徒曰。吾沒後無令外知。若為口實人將妖我矣。師伊闕人。姓李氏。幼歲出家具戒得法於老安國師。壽七十有三雲

上篇:永嘉玄覺禪師《佛祖歷代通載》 下篇:天竺三藏法師無畏《佛祖歷代通載》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人物傳

不違越

【不違越】 p0318 瑜伽八十三卷十一頁云:不違越者:謂...

【佛】 p0652   如如來十號中說。   二解 大毗婆...

三處能善攝受所化有情引入聖教

【三處能善攝受所化有情引入聖教】 p0226 瑜伽十四卷六...

遍耽嗜

【遍耽嗜】 p1123 瑜伽八十九卷八頁云:於他諸欲,深生...

心者,謂蘊界處習氣所熏,一切種子阿賴耶識,亦名異熟...

六度

六種行之可以從生死苦惱此岸得度到涅槃安樂彼岸的法門...

靈妙

指人智無法測知之神妙不可思議之事。禪源諸詮集都序卷...

調伏有情

【調伏有情】 p1338 瑜伽四十卷十三頁云:又諸菩薩,性...

解脫門

解脫門有三種,謂空、無願、無相。...

二部五部

(名數)印度小乘教,佛滅之年結集時,分上座大眾之二...

忿結

忿恨的心打成了結,很難消解。...

僧伽藍

亦名:伽藍 子題:園林、僧坊 羯磨疏·諸眾安居篇:「...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奉 制...

為何把婚前性行為定義為邪淫

問: 佛教中對婚姻的要求是一心一意,而現在社會價值...

生起厭離心,淨業才容易成功

信、願、行是修行淨土三資糧,其中願即厭離娑婆、欣求...

我們該怎樣熄滅貪瞋癡呢

問: 法師,都說習氣如瀑流半點兒不由人,那我們該怎樣...

略釋天台六即義

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契理契機,至頓至圓,...

如何得到地藏菩薩夢中加持

學法的時候應當經常地對照,像《地藏經》上說,要我們...

修行很簡單,就是恢復我們的本來面目

我們再看第七意識蕅祖的批註: 此之意根,從無始來,內...

帝釋桓因修忍辱

過去,天人和阿修羅們常常為了爭奪酒色而征戰,這天,...

修六念法門,把念頭安住於正見

我們講念佛、念法、念僧,我們是念自、念私、念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