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三宗

【中國佛教】  大字體  護眼色

  佛教教派有關三宗的論說很多,本文介紹的是指南北朝宋、齊時代名士周顒所立的三宗。周顒是個佛教學者,信仰佛教,曾做官於宋、齊二代,對佛教很有研究。他把當時佛教產生的學術思想,概括地歸納為三宗。作《三宗論》,有名於世。三宗的要義,是在解釋空的含義不同而分宗不同。在宋、齊時期,無著、世親瑜伽之學尚未翻譯流行,當時佛教盛行的學說主要是《般若》、《涅槃》、《三論》、《成實》。而《般若》、《三論》、《成實》都是闡述空義的學說。在晉代研究《般若》就有六家七宗的不同,宋、齊兩代,成實、三論諸師談空也有多種不同、周顒因著《三宗論》以評判之。

  三宗者,第一「不空假名宗」。此解釋空義,主張只空諸法實性,名為真諦,名為性空,不空因緣假法,緣起假有即是世諦,並非全無,若此都空,便墮斷滅。此種主張,名為性空,不空因緣假名。據《名僧傳抄》說:宋代名僧覺世,善《泥洹》、《大品》立二諦義,以不空假名為宗。

  第二是「空假名宗」。主張空即假有,為空假名。意謂緣起諸法是假有,名為世諦。此世諦假法,眾緣若散,即歸空無,名為真諦。即前有假法而後空之。為空假名。此又名為空有二諦,有為世諦,空為真諦,有時無空,空時無有,空有不相即。此是《成實》者的析法空義,明空便空假假有,故稱「空假名」。

  第三「假名空宗」。意謂從眾緣生的假法即是空,為假名空。此義即不存空以遣有,也不壞假有而談空,即假即空,是非有非無義,雖空而宛然假有,雖假有而宛然是空,空有無礙,不偏兩邊即是中道。

  周顒的佛學思想屬於三論學派。著《三宗論》設「不空假名」難「空假名」,設「空假名」難「不空假名」,又設「假名空」難前兩宗。可見周氏所宗為「假名空宗」,此《三宗論》常為三論學者所稱道,並謂假名空義出自僧肇《不真空論》。《中論疏》說:「尋周氏假名空,原出僧肇《不真空論》,肇公云:‘以物非真物,故是假物,假物故即是空。’大朗法師關內得此義以授周氏,周氏因著《三宗論》也。」大朗即攝山僧朗,是三論宗的宗師。假名空義,三論學者視為正義。
  (劉 峰)

上篇:八不中道 下篇:六家七宗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佛教

五德

(一)釋尊說無量壽經,入大寂定,現五德之瑞相。即:(一...

菩提達摩(?—536,一說528)

菩提達摩(通稱達摩),是中國禪宗的初祖。他生於南印度...

次第三觀

為天台化法四教中,別教所立之觀法。又作別相三觀、隔...

盲龍室

【盲龍室】 p0831   西域記八卷二十七頁云:菩提樹垣...

世路

(術語)三界中有為法之別名。世者過現未之三世也,有...

如沛

(1615~1664)清代臨濟宗僧。安徽同安人,俗姓康。號...

鎖龕

(儀式)又曰蓋棺。棺自寢室移法常,請僧為佛事,待佛...

菩薩行

(術語)求自利利他圓滿佛果之菩薩眾大行也。即佈施等...

阿字本不生

(術語)是密教之根本義,本不生者,本來本有,非今始...

法侃

(551~623)隋代僧。滎陽(位於河南)人,俗姓鄭。初...

義淵

(?~728)日本法相宗僧。大和(奈良縣)人。初隨元興...

於六觸處如實通達無智

【於六觸處如實通達無智】 p0754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

大安法師:往生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問: 往生的必要條件是什麼?我念佛到什麼程度才能往...

如何對待父母的出軌

世間事,有可以理論者,有宜以情論者。汝所說某人之事...

學佛就是把心顧好

假使心沒有顧好,任它自讚毀他,就會墮三惡趣中。什麼...

得意勿恣意奢侈,作福莫如惜福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鬱失措。 前面是講人,這里講...

如何教導妻子修行

原文: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爐。能受得烹煉,則非世界...

淨土法門四忌

修淨土法門的,在一心念佛的時候,急遽不得,疑畏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