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四重二諦

【中國佛教】  大字體  護眼色

  四重二諦,是將真俗二諦開顯為四重,在中土各宗中,三論宗和慈恩宗都有四重二諦說。三論宗的四重二諦,是就真俗二諦所含有空、二不二、非二非不二等意義互相對比而立論,從粗到細,立為四重。慈恩宗的四重二諦,則是於勝義(真)、世俗(俗)二諦各分四種,從淺到深,合為八諦。此外,天台宗對真俗二諦,依藏、通、別、圓四教來說,也可以說是四重二諦。

  一、三論宗的四重二諦。三論宗僧詮、法朗一系所說二諦,是就能說的言教建立。真、俗二諦只是言教上的差別,完全屬於說法化導的方法形式,為破空見用俗諦說有,為破有見用真諦說空。隨後嘉祥大師吉藏(549~623)為把這個意義闡明得更徹底,在《大乘玄論》(卷一) 及《中觀論疏》(卷二末)等中將二諦開作四重:

  第一重:有是俗諦、空是真諦。這一重是對毗曇師的事、理二諦所立。毗曇師立實有實空的二諦,即空之外實有有,有之外實有空;今為顯示俗諦之有由於真諦之空,真諦之空由於俗諦之有,以對破他。既然有是由空之有,就不是實有,而是不有之有;空是由有之空,就不是實空,而是不空之空。

  第二重:有、空都是俗諦,非空非有才叫作真諦。這一重是對成論師所立。成論師以有、空為真、俗二諦,今為對治他,闡明把有、空分作兩種來看還是俗諦。既然是不有之有,同時是不空之空,那就有、空原來不二無別,所以非有非空,叫它作真諦。

  第三重:空、有是二、非空非有是不二,二和不二都是俗諦,非二非不二才叫作真諦。這一重是對地論師、攝論師等以依他(依他起性)、分別(遍計所執性)二為俗諦,以依他無生分別無相不二真實性(圓成實性)為真諦所立。今闡明把二和不二分作兩種來看還是俗諦,非二非不二,即二而不二、不二而二才是真諦。

  第四重:前三重的二、不二、非二非不二三種二諦都是教門,從而都是俗諦,亡慮絕言才是真諦。這一重是對地論師、攝論師以三性為俗諦,以三無性非安立諦為真諦所立。即前三重都是言語上的戲論,都是從凡夫相對的心念所發,還是俗諦。所以地論師、攝論師雖然說依他、分別二真實不二是安立諦,非二非不二、三無性非安立諦,然而都是俗諦。言語道斷、心行處天才是真諦。

  《中論疏》(卷二)說為破四病所以說這四重:第一重明於凡夫是有,叫作世(俗)諦;於聖人是空,叫作第一義 (真)諦。第二重明為破有,所以說空;諸法不曾是有,也不曾是空,空有都出於世俗的情慮,所以都是世諦;了知不曾是空,也不曾是有,叫作真諦。第三重明為破空有所以說非空非有,既不曾是空是有,又何曾是非空非有,所以空有非空非有、二不二都是世諦;非空非有、非不空非不有,才是真諦。第四重明說四句是俗諦,非四句才是真諦。

  二、慈恩宗的四重二諦。慈恩宗窺基法師(632~682)綜合《瑜伽師地論》(卷六十四)、《顯揚聖教論》(卷六)所說四種世俗及《成唯識論》(卷九)所說四種勝義的義理,在所譔《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二)「二諦義」中,依世俗、勝義二諦有無、事理、淺深、詮旨等義的分別,把它各開作四重,其中世俗諦四重是:(一)世間世俗諦,(二)道理世俗諦,(三)證得世俗諦,(四)勝義世俗諦。勝義諦四重是:(一)世間勝義諦,(二)道理勝義諦,(三)證得勝義諦,(四)勝義勝義諦。

  世俗諦,據窺基說應作「隱顯諦」,隱是「隱覆空(真)理」,顯是「有相顯現」,如同把手巾結紮作兔子等物,本來的手巾的相狀掩覆,而兔子的相貌顯現。在這裡,有無不虛,即稱為諦。就中:(一)世間世俗諦,是說瓶衣、車乘、舍宅、軍眾等,我、有情等。此等假法,只是迷情上所生的妄相,墮在虛偽之中,所以叫作世間;世人都說是實有,依俗情安立名字,所以叫作世俗。只有假名,無其實體,所以也叫作有名無實諦。

  (二)道理世俗諦,是說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依主觀、客觀諸法的義理把它匯類而區別作蘊、處、界等,所以叫作道理;事相差別易知,所以叫作世俗。也叫作隨事差別諦。

  (三)證得世俗諦,是說苦、集、滅、道四聖諦等,佛以方便安立知、斷、證、修的苦等四諦,闡明迷、悟、染淨的因果差別,令行人依此趣入而證得聖果,所以叫作證得。有因果的相狀可知,所以叫作世俗。也叫作方便安立諦。

  (四)勝義世俗諦,是說二空真如,這是聖者的智慧自內所證,為欲隨順引生這種智解,依世俗安立,所以叫作勝義世俗。又二空真如不是作為解脫的方便而施設的法門,所以也叫作假名非安立諦。

  勝義諦,舊名第一義諦,也叫作真諦,勝義有境界和道理兩種意義。前三種勝義,依境界義立,即殊特勝妙的智慧的對境,亦即由殊勝的智慧認識真理的境界。第四種勝義是廢詮談旨的一真法界,是依道理立義。在這裡,理事不謬,即稱為諦。就中:(一)世間勝義諦,即道理世俗諦,亦即三科等法,事相粗顯,猶可破壞,所以叫作世間;是聖者後得智所知,超越世間世俗諦,有體有用,不同於那只有名無體無用的假法,所以叫作勝義。也叫作體用顯現諦。

  (二)道理勝義諦,即證得世俗諦,亦即苦集滅道四諦,這是依知、斷、證、修因果差別等義而安立的,所以叫作道理;是殊勝無漏智的境界,超越前二重世俗諦。也叫作因果差別諦。

  (三)證得勝義諦,即勝義世俗諦,亦即二空真如,依詮門顯了二空真如理,所以叫作證得;凡愚不能夠測知,超越前三重世俗諦。也叫作依門顯實諦。

  (四)勝義勝義諦,即一真法界。前面的二空真如,還是由言詮說明的,所以說依門顯實。這裡的勝義勝義諦,即指真如,真如體是超絕言詮的不可安立法,是聖者無分別智自內所證,超越前四重世俗諦,所以重複叫作勝義勝義諦。也叫作廢詮談旨諦。

  《法苑義林章》「三乘深淺門」中還分別闡明聲聞、緣覺、菩薩三乘的四重二諦。其中聲聞乘的四重二諦中:第一,世間世俗諦,是說瓶、軍、林、及我、有情等假法;第二,道理世俗諦,是說二科等法;第三,證得世俗諦,是說四聖諦理;第四,勝義世俗諦,是說生空真如。第一,世間勝義諦,是說三科等法;第二,道理勝義諦,是說四聖諦理;第三,證得勝義諦,是說生空真如;第四,勝義勝義諦,是說非安立的生空無我一真法界。緣覺乘的四重二諦中:第一,世間世俗諦,是說瓶、軍、林、及我、有情等假法;第二,道理世俗諦,是說十二有支等法;第三,證得世俗諦,是說七十七智、四十四智等法;第四,勝義世俗諦,是說生空真如。第一,世間勝義諦,是說十二有支等法;第二,道理勝義諦,是說七十七智、四十四智等法;第三,證得勝義諦,是說生空真如;第四,勝義勝義諦,是說非安立的生空無我一真法界。菩薩乘的四重二諦中:第一,世間世俗諦,是說瓶、軍、林及我、有情等假法;第二,道理世俗諦,是說十善巧(蘊、界、處、緣起、處非處、根、世、諦、乘、有為無為、或大善巧(十善巧中的前六種);第三,證得世俗諦,是說三性、三無性等唯識妙理,第四,勝義世俗諦,是說二空真如。第一,世間勝義諦,是說十善巧等;第二,道理勝義諦,是說三性三無性等理;第三,證得勝義諦,是說二空真如;第四,勝義勝義諦,是說非安立的二空無我一真法界。以上的三乘四重二諦中:四種世俗都是安立諦,四種勝義中前三種是安立勝義諦,第四種是非安立勝義諦。

  三、天台宗的四種二諦。天台宗智顗(538~597)說二諦有二種:(一)理外二諦,(二)理內二諦。如說「真諦非佛性」,即是理外二諦;說「真諦即佛性」,即是理內二諦。理外二諦又有二種:(一)不即二諦,又稱生滅二諦;(二)相即二諦,又稱無生二諦。理內二諦也有二種:(一)不即二諦,又稱無量二諦;(二)相即二諦,又稱無作二諦。如說「色滅方空」這是生滅二諦。說:「即色是空」,這是無生二諦。說「分別世諦有無量相,第一義諦亦有無量相」,這是無量二諦。說「無作苦集滅道名為世諦,即一實諦故名第一義諦」,這是無作二諦。就能詮的四教說,就藏教詮理外不即二諦,通教詮理外相即二諦,別教詮理內不即二諦,圓教詮理內相即二諦。又為闡明這四種二諦的發展關係,還又擴充為七重二諦。
  (黃懺華)

上篇:言教二諦 下篇:八不中道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佛教

為尼說法至暮戒緣起

亦名:與尼說法至日暮戒緣起 含注戒本·九十單提法:「...

有法自相相違因

(術語)四相違之第三。有法者,宗之前名辭,自相者,...

曇摩密多

(356~442)梵名 Dharma-mitra。又作曇摩蜜多。意譯法...

覺生寺

位於北平安定門外。俗稱大鐘寺。清雍正十一年(1733)...

四大名山誌

凡四冊。佛教地理名著,佛教書局出版。包含九華山誌、...

利他一心

指藉由他力而往生淨土之一念信心。利他,即他力之意,...

蘭室

(雜語)佛寺之異名。蘭為梵語蘭若之略,或取蘭草芬芳...

意界法界意識界有一剎那

【意界法界意識界有一剎那】 p1210 俱舍論二卷十頁云:...

病者湯加持法

密教為久病之人所作的修法之一。全稱病者沐浴湯加持作...

摩奴末那

【摩奴末那】   此雲意生身。楞伽經明三種意生身。山...

八十億劫

表依罪業而流轉生死之長久劫量。安樂集卷上(大四七·...

四十二品無明

是天台圓教所斷之無明,亦即在十住、十行、十迴向、十...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肝炎病的食療法

中國人有幾億人有肝炎。肝炎有七種類型甲型、乙型、丙...

【推薦】蒙山施食的由來及功用

《蒙山施食儀》是漢傳佛教寺院每天晚課都必須進行的一...

何謂「世間食」與「出世間食」

世間食有四食,即: (1)段食,亦作揣食、摶食、見取...

極樂世界的人死後又去哪裡呢

問: 西方世界的人有些也是有生命界限的,那麼他們在西...

聖嚴法師:佛化婚姻與佛化家庭

談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佛教是不贊成結婚的嗎?當然不是...

不求生淨土,會產生兩種過失

假設我們今天不考慮求生淨土,菩薩會產生兩種過失: 第...

哪個法門消業障效果最好呀

問: 慈雲灌頂法師在《觀無量壽佛經》註解裡面告訴我們...

貪瞋癡是一切惡果的罪魁禍首

佛教認為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貪瞋癡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