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當時波斯匿王與梵摩達王常起爭執,互相攻伐,各自率領著象兵、馬兵、車兵、步兵等軍將兵眾,駐守於河的兩岸,相對峙。
那時兩位國王的夫人剛好都懷胎滿月,分別生下一男一女,相貌端正殊妙。兩位國王皆非常歡喜,擊鼓宣令召集兵眾,賞賜財物,歡樂慶賀。雙方都有意和解,於是共同協議:「兩國聯姻婚娶,從此不再互相侵犯,乃至後代子孫亦然。」約定後,便各自退兵回國。
梵摩達王夫人生的是兒子,當王子長到七歲時,梵摩達王便帶著種種珍寶去波斯匿王的國家下聘,請求迎娶波斯匿王的女兒。聽聞此事,波斯匿王女即向父王說道:「人身難得,我今已得;諸根難具足,我今已具;信心難生,我今心已信;佛世難值,我今得值。懇請父王不要將女兒置於險難處,使女兒永離諸善知識。唯願慈愍,允許我出家。」
波斯匿王回覆:「你一出生,我就將你許配給梵摩達王的兒子;因為有你這門親事,二國才得以維持和平,不互相攻伐。我若不答應對方的請求,就是違背諾言,他們一定會再與我們為敵,諸天也會嫌責我,不再庇護我國,大臣、人民也會對我失去信任,而且這樣做也違背先王製定下來的規矩。你難道沒有聽說過阿闍世王、波瞿利王等數十位國王,皆因妄語而墮入地獄中?你難道希望我也和那些國王一樣,因妄語而遭受地獄之苦?所以你不要再跟我說要推辭此樁婚事。」
波斯匿王說完,便派遣使者回覆梵摩達王,請於七日內速來迎娶。波斯匿王之女聽聞父王派遣使者,催促對方速來迎娶之事,心生憂惱,便穿著垢膩污衣,脫下身上的瓔珞配飾,登上高樓,長跪合掌,遙向祇洹精舍的方向默禱:「如來世尊,慈悲憐憫一切眾生,一念之中能知三世一切事。我今遭遇苦厄,願慈悲前來救度。」
此時佛已知波斯匿王之女的虔誠祈求,即刻出現在其面前,為她說法。波斯匿王之女聞法,心開意解,當即證得阿那含果。
到了第七日,梵摩達王的王子帶領著侍從數千萬人,及種種珍寶、名貴服飾,前來迎娶。到了宮中,準備迎娶時,波斯匿王之女即飛騰到空中,現十八種神變,東踴西沒,南踴北沒,行住坐臥變化自在,而後從空中下來。
波斯匿王見此情景,深感惶恐,向女兒說道:「我實在愚昧,不知你有如此的神通變化,竟還想以污穢塵染於你。我懺悔罪過,允許你出家。」梵摩達王的王子見此情景,亦生起敬信心,說道:「我也是愚癡,未能識別聖者,妄作婚娶想,請接受我的懺悔,我也同意你出家。」波斯匿王之女聽聞後,便即刻前往祇洹精舍拜見佛,請求出家。波斯匿王之女出家後,精勤修習,不久便證得阿羅漢果。
比丘們得知此事,便請問佛:「差摩比丘尼過去生修了怎樣的福,得以出生在王室,卻沒有世俗的慾望,且還能出家修行,得證道果?」佛告諸比丘:「汝等仔細聽,我為你們解說。在過去賢劫時,有一波羅奈國,當時有佛出世,佛號迦葉。那時有一位婦女常和丈夫爭吵,有一天,夫婦二人互相勸導,一同前往比丘處,求受八關齋戒,並共同發願:‘希望未來所投生之處,都能享有尊榮豪貴,若有發生爭吵,也都能和解。’發完願後,隨各自壽命長短,先後命終,分別投生於王室中。」
佛接著說道:「當時那位丈夫的父親,即是今世的梵摩達王;那位婦人的父親,即是今世的波斯匿王;那位丈夫,即是今世梵摩達王的王子;那位婦人,就是今世的波斯匿王之女。」
比丘們聞佛所說,皆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譔集百緣經·卷第八·比丘尼品第八·(七八)差摩比丘尼生時二王和解緣》
省思:
公案中,差摩比丘尼過去生發心求受八關齋戒,併發願來生得以平息斗諍;今生雖婚配王子,但不慕榮華,堅定修行之心,依此行願,成就平息兩國爭戰,並得出家證果之勝緣。古德云:「修行急務,立願居先。」修行學佛更要發大願,真誠從內心發起廣度有情、圓成佛道之願,以願導行,方能堅定地世世常行菩薩道。發大心、立大願、行大行,落實行願,精勤不懈,終有因圓果滿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