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壽命無常的具體修法

慈誠羅珠堪布  2016/03/23  大字體  護眼色

壽命無常的具體修法

以前講的入座和出座之法,在修無常時也是一樣的。當身口意的要點做完之後,下一步的具體修法是什麼呢?《普賢上師言教》從第八十五頁開始講具體的實修方法,共分七個階段,即七種不同的思維方法。為什麼要這樣分?因為全方位的闡述可以讓我們從方方面面明白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

(一)思維外在器世界而修無常

佛教裡講的器世界是指什麼?器世界就是外面的宇宙,除了眾生以外的一切物質,如山河大地等。首先要觀察它是不是無常的。

平時,用肉眼看一座山,連續看很長時間,也瞧不出它在一剎那一剎那地生滅,看房子等比較堅固的物體,同樣也感覺不到生滅的存在。它們看上去都是靜止的,但實際上不是這樣,它們每一剎那都在發生變化,這是從細微的角度說。

從比較粗的角度講,就是佛教裡講的成、住、壞、空,這是宇宙演變的四個階段。「成」是整個宇宙形成的階段;形成以後,六道中有了生命,他們最初是從其它世界遷移過來的,這些生命不斷繁衍,直至壞劫出現,即是「住」的階段;此後會有極大的災難將宇宙徹底摧毀,這就是「壞」的階段。此時,一些眾生也會移到他方世界;整個宇宙最後進入「空」的狀態,這時太空裡沒有任何一個星球,只有虛空。這一階段過去後,宇宙又會經歷成、住、壞、空,如是循環不息。

這樣觀察後,我們能夠感覺到山、房屋等堅固之物也是活動的、有生滅的,所以外面的器世界是無常的,其中沒有任何物體是長住不滅的。

具體觀修時,在三個要點(毗盧七法,排污氣,祈禱)做完後,就思維外面的山河大地是如何地生滅,怎樣地無常。思維的結果是:我們可以深深體會到外在世界也是在一剎那一剎那地生滅,是無常的、不可靠的。知道這些後,就可以慢慢地控制對身外之物的貪慾心。如果只修一天兩天不可能有什麼感受,但是時間久了,體會就會越來越深,對身外美好事物的貪慾心也就越來越淡,最後基本上能夠控制。

(二)思維有情世界而修無常

六道輪迴中的所有眾生叫做「有情」,「有情世界」也是無常的。以人為例,如果僅用肉眼觀察,很難看出他瞬間的生滅,我們經常覺得「我」存在,週遭的其他人也存在,凡夫人的想法就是這麼簡單,但實際上這些是怎樣存在的呢?

通過推理可以知道,人的肉體內外,包括心識,全都是一剎那一剎那地生滅。一剎那有多長?它不是一分鐘、一秒鍾,而是整個世界時間概念當中最短最短的單位,在這麼短的時間里人也在生滅。從誕生到現在這一剎那之前的一系列剎那都已經過去了,不存在了,比如五歲時、十歲時、二十歲時的「我」的身體現在何處? 即使時間可以倒流,也不可能再遇到,因為它們都已經徹底消失了,而現在這一剎那之後未來的那些剎那還沒有出生,那麼所謂的我、所謂的物質是什麼?僅僅是一剎那,當前的一剎那叫做世界、叫做我。實際上,一剎那會不會是我?會不會是一幢房子?以我們的想法,這是不可能的,但事實就是如此。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看到無常,看到空性,看到無我,看到很多很多,這些是以後的課程,現在通過這樣的觀察,我們要明白物質世界也好,有情世界也好,其中沒有一個是不生滅的,所有的都在一剎那一剎那地變化,這是從細微的角度來說。

從粗大的角度講,人出生後,從呱呱待哺的嬰兒長成天真可愛的小孩,又發育成朝氣蓬勃的青年,再經由中年步入老年,最後是死亡,這期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可是,通常我們只會簡單地認為從出生到死亡,「我」始終是同一個人。實際上,不要說一生當中,就是一分鐘裡第一秒鍾的「我」與第六十秒的「我」也有很多不同,但我們總覺得現在的「我」就是出生時的那個人,老年時的「我」還是那個人,然而此時的你與未來年老體衰的你完全是兩回事。現在我們沒有這樣的概念,正是因為有無明,但這些修法告訴我們:一切內外的人、物都在一剎那一剎那地生滅,都是無常,其中沒有一個靠得住,全部是靠不住的生滅。

現在我們做人,住在這樣的一幢房子裡,向外可以眺望城市的景象,但是如果即刻換一個身體,去做地獄眾生或餓鬼眾生,會是怎樣的情景?剛剛還是一個非常健康的人,遇到一些死緣便突然去世,如果生前造了很多嚴重的業,可能立即投生為餓鬼,幾秒鍾後再看現在的城市已經面目全非,環境也完全不是以前的環境,自身及身外的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根本不是先前的模樣。

總之,無論從微觀或宏觀來看,一切都在變化當中,一切物質不論身外或身內的都不離變化,所謂的身體、生命隨時都有可能毀滅,只是我們自己不這樣認為。如果沒有這樣的變化,人身就有可能長住不滅,但它隨時隨地都在變,當它的第一個剎那過去以後,要有許多因緣,第二剎那才能夠繼續,如果這些因緣中缺少任何一個,生命都無法延續,當下便會結束。

所以,我們要知道身體是變化的,生命也是變化的,隨時都有可能停止。知道這些有什麼用?這就是我們修行的動力。「哦!人身是這樣難得,得了以後又是那麼容易丟失,我已經有了這樣的人身,可以做到很多事情,那麼我現在一定要去做!如果不做的話,明天、後天、下個月或者明年還有沒有這樣的機會,誰都沒有把握,在有能力的時候,要做的事就馬上去做。」我們會有這樣的念頭。除非是對現世非常貪戀或非常愚蠢的人,才會對這些無動於衷。他只要吃得飽穿得暖玩得好,便沒有別的要求,就不會去管別的事情。其它的,他都覺得無所謂,但到時候不是無所謂,那時就沒辦法了。而有智慧的人看見了未來要面臨的痛苦,就要先做準備,否則將來要怎樣去面對?如果沒有面對之法,那就只有等待無常的到來,要是有辦法,現在為什麼不做呢?

例如,有些中年人想多掙點兒錢,因為他們考慮到如果有能力時不存錢,老了孩子們又不照顧,晚年時就會面臨很多困難,所以現在要多攢點兒錢,為未來作一些準備。如果有這樣的想法,我們又為什麼不為下一世做準備呢?這也是應該的呀!雖然晚年還未到來,可是我們知道它遲早會來,所以現在就要做準備,同理,後世、後世的後世也一定會來,既然會來,為什麼不事先為它做好準備?這是非常重要的。

(三)思維釋尊及高僧大德而修無常

釋尊即指釋迦牟尼佛。佛陀出世以後,三轉*輪,度化了無量有情,為所有眾生開示了一條光明之路,但是在凡夫人的境界中,佛陀也與其他人一樣,最終離開人世圓寂了,我們現在無法親見佛陀,所能看到的只有他的傳記及三藏典籍,從顯現上看,佛也是無常的。同樣,從佛法傳世以來,印、藏、漢等歷代許許多多的高僧大德也都圓寂了,無一人仍在人間,到今天,我們也只知道他們的名號,僅了解他們對眾生、對佛法的貢獻而已,所以高僧大德亦是無常。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釋尊,以及修行那麼好的高僧大德,也要顯現無常,那我們更不用說了,這是理所當然的。

(四)思維世間尊主而修無常

如梵天、帝釋天、大自在天等,壽命可長達數劫,但他們也無法擺脫死亡。此外,具有五種神通的天人及仙人也難免一死。人間財勢極高的諸轉輪王、印度聖地的眾敬王延襲下來的數不清的國王、還有三巴拉王和三十七讚紮王等印度東西方地位顯赫、財產豐富的許多國王,現在也都不在了。

在西藏雪域,自吐蕃國王涅赤讚普以來,已出世了天座七王、地賢六王、中德八王、初讚五王、幸福期十三代、極樂五代等王朝,然而這些都已成為歷史。

在中國自夏至清出現了很多王朝,這些國王在位時也都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為眾人所仰慕,但是,現在這些也都成了歷史記載,除此之外,沒有一樣留存於世。如果思維這些,那我們現在的住房、受用、眷屬、權勢等雖然自認為比較善妙,但與以前的各大轉輪王相比,卻如小蟲的巢穴一樣易於毀損。所以應當觀修:所有世間的妙欲沒有任何恆常穩固的。

(五)思維各種比喻而修無常

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人由年輕到中年再到老年,這些變化在書中講了一些,但還不夠。你們經常看新聞,從中可以找到非常合適的例子。比如某人今天還是國家總統,下個月可能就淪為階下囚……所有這些都在說明:一切都是無常。普通人或出於好奇或由其它目的去了解這些事,但站在修行的角度,因為這些都是真人真事,所以特別有說服力,對於修行人,它們便是很好的修行材料,而且這樣修出來的結果也非常踏實可靠。在社會上,我們可以找到許許多多類似的比喻,然後一一思維:今天他做官,明天會不會在做?今天他是百萬富翁,明天或下一個月卻有可能自殺,那時他一分錢也帶不走,只能兩手空空地回到中陰。總之,最好在現實生活中找出很多類似的公案來思維,也可以體會到一切都是無常的。這是第五個修法。

(六)思維死因無定而修無常

這很重要。任何人都知道自己肯定要死,對此沒人會有異議,同時很多人都覺得,雖然我會死,但我還能活很長時間,再過二三十年、四五十年都不會死,會有這樣天生的一種感覺,雖然它沒有任何理由。你有沒有把握明天還活著?有沒有把握下個月還活著?沒有。然而我們不願意這樣想,總希望活得久一點,便隨此慾望而產生這樣的觀點:我可能還會活很久,但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想法。

為什麼?因為死因是不一定的。死亡也要有其因緣,令人死亡的因緣無處不在,隨時隨地都可能遇到。比如為了健康、長壽而服用一些保健藥品,若藥沒有吃對,反而會成為死亡之因。其它諸如衣服、裝飾、食物等都有可能成為死因,世界上什麼不能作為死亡的因緣呢?沒有!總之,死因很多,隨處可見,什麼時候會遇到這樣的因緣,誰都說不清楚,且一旦遇到,在此因緣面前,我們的身體、生命都顯得那麼無奈和脆弱,沒有一個凡夫人的身心能夠抵抗死亡的召喚,死亡隨時都可能降臨,這就是死因無定的意思,非常重要,一定要認真思維。

(七)思維猛厲的希求而修無常

猛厲的希求是指平時都不能離開無常的念頭。比如,以前的那些高僧大德在出門時就會想「我這次出去後,就不會回來了」;在進門時就修「我已經回來了,再也不會出門」,他們都有這種感覺。其中有一位格西名叫喀拉巴,是個修行人,他修行的山洞至今仍在。在此山洞口有一叢荊棘,每次出去時,他的衣服就會被掛在荊棘上,進山洞時也是這樣,進出都很不方便。一次,他準備把荊棘砍掉,此念一出他轉而又想:「我出去以後,到底還回不回得來?」他沒有把握,「如果再也回不來,砍掉荊棘有什麼用?我最好利用這時間好好修行才對,為什麼要去做這些無聊的事?」。進山洞時他還是被荊棘掛到,又想把它砍掉,此時另外一個念頭出來了,「我進去打座後,到底還會不會出門?如果不出門,砍它也是無聊,乾脆不管它,多修點法才有意義」。這樣,他在此山洞修了九年,都已經成就了,那洞口的荊棘還沒有砍掉。這些高僧大德就是這樣對待世間瑣事的。

而作為在家人,必須要照顧很多人,處理很多世間事務,很難傚法前輩的行持,即使這樣,也要適當地去修無常,否則就無法進入正行的修法。比如,每次進出家門都要這樣思維——出門時要想「我這次出去了就不會回來」,進門時想「這次進來就不會再出去」,但實際上也許會回來,這並無大礙,僅僅這樣想對修行都很有幫助。若不這樣思維,就會覺得「這次出去了肯定會回來」,回來後又想「這次進來了肯定還會出去」,總是這樣就沒有無常的念頭,就會一直認為自己是不會死的,可以永遠在這門裡進進出出。但是總有一天,你出去後便不再回來,或者回來後就再也沒有機會出去,這是一定的。

那些已經看透無常的人,在死前就會做好準備。米拉日巴也說:「我因為怕死到山洞裡去修死亡無常,修無常修了很長時間,現在終於不怕死了。」他因非常害怕死亡而提早修行,最後就是無懼死亡。而凡夫人現在是一副無畏的樣子,不作任何準備,到臨死時卻沒有不怕的,那時再怕也沒有用。凡夫人因為智慧鮮少,且貪慾之心卻異常強烈,難以控制或不願控制,對輪迴的痛苦、下一世的投生之所表現出無所謂的樣子,實際上,大難臨頭之時,他絕不會無所謂的,但那時已是無計可施、悔之晚矣。相比之下,那些修行人,無論是高僧大德或是一般行人,都非常在乎生死大事,因而精進修持。當死亡來臨時,對他們來說才是真正的無所謂、真正的自在,死也可,不死也可,此時生死已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這就是凡夫人和修行者的差別。

現在,修法已掌握在我們手裡,但有些人會說,我們是在家人,要上班工作,不可能經常修行。這話說得對,但每天有24小時,從中抽幾個小時來修行,這是應該的吧?也不必24小時全花在修行上,比如,每天早晨修一小時,晚上修一小時,或者早晚各兩小時, 24小時中的4小時用在修法上,其餘的20小時都可以用到生活上,這樣總能做到吧?如果連這一點都不做,也可以,但是大難肯定是會臨頭的,無一例外。

從古至今世界上有多少有錢有勢之人,都一個一個地走了,無論地位再高、財富再豐,在生老病死這生命的基本痛苦面前,沒有一個是不投降的,所以我們應該馬上修行。但是有些人還是不做,如果這樣,臨命終時只有束手待斃。佛陀也只能告訴我們真理,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如何在輪迴裡尋找出路,然而找不找全由自己掌握,不找也行,佛也不可能勉強誰。可是如果現在不做,何時再有機會,誰都沒有把握,包括自己在內,大家一定要認真思考這些問題。

現在就是關鍵時刻,有些人可以活到七八十歲,有些人只活到三四十,無論活多久,人生就是我們在整個輪迴過程中的一個黃金時代,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 這個時刻過去以後,什麼時候能再有這樣的機會呢?恐怕千百萬劫當中都不可能再有。明明知道這些,卻還是不想修行;道理、修法、解脫方法全部教給你們了,但是都無所謂,那誰來強迫你?說一句不好聽的話,也是以前高僧大德曾經講過的:這種人就跟畜生一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弘一大師《改習慣》

吾人因多生以來之夙習,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環境之熏染,...

讀誦佛經不可不知的三件事

應該怎麼樣讀誦佛經才能更好的受益呢?愚見以為,讀誦...

修止觀者應調五事

修止觀者,質言之,即調五事也。 一、調食 食之時義大...

一門深入,不要貪大貪多

將佛法與日常生活結合,來驗證這個心,無非是訓練心的...

從印祖文鈔看佛法與佛學之別及佛法之要

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現代人急功近利,只著眼於眼前利...

修行從忍耐開始

法遠圓監禪師在未證悟前,與天衣義懷禪師聽說叶縣地方...

學佛人不應偏重求知,而忽略力行

普通人研究佛教,多偏重求知,忽略了力行,這也是眾生...

沒事要念佛,有事更要念佛

對不信佛的家人、朋友,末學只是勸:沒事念念佛吧!反...

何謂專修?何謂雜修?

問: 在修學佛法過程中,有專修與雜修,何謂專修?何...

彭鑫博士:傷精易得頸椎病

現代社會頸椎病的人非常多,而且大多數是年輕人,其原...

廣欽老和尚對出家弟子之開示--放下俗情,提起願力

如果情執未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但如至誠懇...

誰有資格「酒肉穿腸過」

逢年過節,大酌小宴,無不腥腥相惜,滿盤葷腥。略涉佛...

佛說佈施功德因緣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止住時,曾為大眾開...

人間如劇場,個個是演員

要出家就沒有遠和近,就要發起心來,慈悲喜捨四等心遍...

消災免難應當吃素戒殺

我們還是都講吃素好、戒殺放生好。祖師說:「千百年來...

舍利弗為什麼能成佛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舍利弗來世 成佛普...

選擇不同,命運就跟著不同

眼見逃荒的人越來越多,王老六背起自己的全部財產一袋...

證嚴法師:心中那朵清淨的蓮花

△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淨的蓮花,都有無量的智慧...

悟而未證,絕不能了生脫死

原文: 世之學佛者,率以開悟為志事。不知悟而未證,尚...

印光大師:念佛人十大礙行

妙葉禪師《寶王三味念佛直指》云:詳夫一心平等,體性...

起心動念一舉一動,全部都是佛法

我們往往搞錯了,以為所謂修行就是說我每天抽一個小時...

觀音菩薩的形像

明代闕名彩畫《白衣觀音圖》 觀音,原譯觀世音,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