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八十三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八十三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初分受教品第二十四之二

「如是人等,終不以空不空分別佈施波羅蜜多,亦不以佈施波羅蜜多分別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別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以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分別空不空。不以有相無相分別佈施波羅蜜多,亦不以佈施波羅蜜多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相無相分別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以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願無願分別佈施波羅蜜多,亦不以佈施波羅蜜多分別有願無願;不以有願無願分別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以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分別有願無願。不以生不生分別佈施波羅蜜多,亦不以佈施波羅蜜多分別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別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以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分別生不生。不以滅不滅分別佈施波羅蜜多,亦不以佈施波羅蜜多分別滅不滅;不以滅不滅分別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以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分別滅不滅。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佈施波羅蜜多,亦不以佈施波羅蜜多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以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佈施波羅蜜多,亦不以佈施波羅蜜多分別遠離不遠離;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以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分別遠離不遠離。

「如是人等,終不以空不空分別四靜慮,亦不以四靜慮分別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別四無量、四無色定,亦不以四無量、四無色定分別空不空。不以有相無相分別四靜慮,亦不以四靜慮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相無相分別四無量、四無色定,亦不以四無量、四無色定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願無願分別四靜慮,亦不以四靜慮分別有願無願;不以有願無願分別四無量、四無色定,亦不以四無量、四無色定分別有願無願。不以生不生分別四靜慮,亦不以四靜慮分別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別四無量,四無色定,亦不以四無量、四無色定分別生不生。不以滅不滅分別四靜慮,亦不以四靜慮分別滅不滅;不以滅不滅分別四無量、四無色定,亦不以四無量、四無色定分別滅不滅。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四靜慮,亦不以四靜慮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四無量、四無色定,亦不以四無量、四無色定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四靜慮,亦不以四靜慮分別遠離不遠離;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四無量、四無色定,亦不以四無量、四無色定分別遠離不遠離。

「如是人等,終不以空不空分別八解脫,亦不以八解脫分別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別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亦不以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分別空不空。不以有相無相分別八解脫,亦不以八解脫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相無相分別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亦不以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願無願分別八解脫,亦不以八解脫分別有願無願;不以有願無願分別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亦不以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分別有願無願。不以生不生分別八解脫,亦不以八解脫分別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別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亦不以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分別生不生。不以滅不滅分別八解脫,亦不以八解脫分別滅不滅;不以滅不滅分別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亦不以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分別滅不滅。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八解脫,亦不以八解脫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亦不以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八解脫,亦不以八解脫分別遠離不遠離;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亦不以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分別遠離不遠離。

「如是人等,終不以空不空分別四念住,亦不以四念住分別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別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亦不以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分別空不空。不以有相無相分別四念住,亦不以四念住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相無相分別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亦不以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願無願分別四念住,亦不以四念住分別有願無願;不以有願無願分別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亦不以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分別有願無願。不以生不生分別四念住,亦不以四念住分別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別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亦不以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分別生不生。不以滅不滅分別四念住,亦不以四念住分別滅不滅;不以滅不滅分別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亦不以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分別滅不滅。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四念住,亦不以四念住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亦不以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四念住,亦不以四念住分別遠離不遠離;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亦不以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分別遠離不遠離。

「如是人等,終不以空不空分別空解脫門,亦不以空解脫門分別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別無相、無願解脫門,亦不以無相、無願解脫門分別空不空。不以有相無相分別空解脫門,亦不以空解脫門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相無相分別無相、無願解脫門,亦不以無相、無願解脫門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願無願分別空解脫門,亦不以空解脫門分別有願無願;不以有願無願分別無相、無願解脫門,亦不以無相、無願解脫門分別有願無願。不以生不生分別空解脫門,亦不以空解脫門分別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別無相、無願解脫門,亦不以無相、無願解脫門分別生不生。不以滅不滅分別空解脫門,亦不以空解脫門分別滅不滅;不以滅不滅分別無相、無願解脫門,亦不以無相、無願解脫門分別滅不滅。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空解脫門,亦不以空解脫門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無相、無願解脫門,亦不以無相、無願解脫門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空解脫門,亦不以空解脫門分別遠離不遠離;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無相、無願解脫門,亦不以無相、無願解脫門分別遠離不遠離。

「如是人等,終不以空不空分別五眼,亦不以五眼分別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別六神通,亦不以六神通分別空不空。不以有相無相分別五眼,亦不以五眼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相無相分別六神通,亦不以六神通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願無願分別五眼,亦不以五眼分別有願無願;不以有願無願分別六神通,亦不以六神通分別有願無願。不以生不生分別五眼,亦不以五眼分別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別六神通,亦不以六神通分別生不生。不以滅不滅分別五眼,亦不以五眼分別滅不滅;不以滅不滅分別六神通,亦不以六神通分別滅不滅。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五眼,亦不以五眼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六神通,亦不以六神通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五眼,亦不以五眼分別遠離不遠離;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六神通,亦不以六神通分別遠離不遠離。

「如是人等,終不以空不空分別佛十力,亦不以佛十力分別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別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亦不以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分別空不空。不以有相無相分別佛十力,亦不以佛十力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相無相分別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亦不以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願無願分別佛十力,亦不以佛十力分別有願無願;不以有願無願分別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亦不以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分別有願無願。不以生不生分別佛十力,亦不以佛十力分別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別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亦不以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分別生不生。不以滅不滅分別佛十力,亦不以佛十力分別滅不滅;不以滅不滅分別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亦不以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分別滅不滅。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佛十力,亦不以佛十力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亦不以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佛十力,亦不以佛十力分別遠離不遠離;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亦不以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分別遠離不遠離。

「如是人等,終不以空不空分別無忘失法,亦不以無忘失法分別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別恆住捨性,亦不以恆住捨性分別空不空。不以有相無相分別無忘失法,亦不以無忘失法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相無相分別恆住捨性,亦不以恆住捨性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願無願分別無忘失法,亦不以無忘失法分別有願無願;不以有願無願分別恆住捨性,亦不以恆住捨性分別有願無願。不以生不生分別無忘失法,亦不以無忘失法分別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別恆住捨性,亦不以恆住捨性分別生不生。不以滅不滅分別無忘失法,亦不以無忘失法分別滅不滅;不以滅不滅分別恆住捨性,亦不以恆住捨性分別滅不滅。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無忘失法,亦不以無忘失法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恆住捨性,亦不以恆住捨性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無忘失法,亦不以無忘失法分別遠離不遠離;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恆住捨性,亦不以恆住捨性分別遠離不遠離。

「如是人等,終不以空不空分別一切陀羅尼門,亦不以一切陀羅尼門分別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別一切三摩地門,亦不以一切三摩地門分別空不空。不以有相無相分別一切陀羅尼門,亦不以一切陀羅尼門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相無相分別一切三摩地門,亦不以一切三摩地門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願無願分別一切陀羅尼門,亦不以一切陀羅尼門分別有願無願;不以有願無願分別一切三摩地門,亦不以一切三摩地門分別有願無願。不以生不生分別一切陀羅尼門,亦不以一切陀羅尼門分別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別一切三摩地門,亦不以一切三摩地門分別生不生。不以滅不滅分別一切陀羅尼門,亦不以一切陀羅尼門分別滅不滅;不以滅不滅分別一切三摩地門,亦不以一切三摩地門分別滅不滅。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一切陀羅尼門,亦不以一切陀羅尼門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一切三摩地門,亦不以一切三摩地門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一切陀羅尼門,亦不以一切陀羅尼門分別遠離不遠離;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一切三摩地門,亦不以一切三摩地門分別遠離不遠離。

「如是人等,終不以空不空分別一切智,亦不以一切智分別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別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以道相智、一切相智分別空不空。不以有相無相分別一切智,亦不以一切智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相無相分別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以道相智、一切相智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願無願分別一切智,亦不以一切智分別有願無願;不以有願無願分別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以道相智、一切相智分別有願無願。不以生不生分別一切智,亦不以一切智分別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別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以道相智、一切相智分別生不生。不以滅不滅分別一切智,亦不以一切智分別滅不滅;不以滅不滅分別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以道相智、一切相智分別滅不滅。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一切智,亦不以一切智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以道相智、一切相智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一切智,亦不以一切智分別遠離不遠離;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以道相智、一切相智分別遠離不遠離。

「如是人等,終不以空不空分別聲聞乘,亦不以聲聞乘分別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別獨覺乘、無上乘,亦不以獨覺乘、無上乘分別空不空。不以有相無相分別聲聞乘,亦不以聲聞乘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相無相分別獨覺乘、無上乘,亦不以獨覺乘、無上乘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願無願分別聲聞乘,亦不以聲聞乘分別有願無願;不以有願無願分別獨覺乘、無上乘,亦不以獨覺乘、無上乘分別有願無願。不以生不生分別聲聞乘,亦不以聲聞乘分別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別獨覺乘、無上乘,亦不以獨覺乘、無上乘分別生不生。不以滅不滅分別聲聞乘,亦不以聲聞乘分別滅不滅;不以滅不滅分別獨覺乘、無上乘,亦不以獨覺乘、無上乘分別滅不滅。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聲聞乘,亦不以聲聞乘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獨覺乘、無上乘,亦不以獨覺乘、無上乘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聲聞乘,亦不以聲聞乘分別遠離不遠離;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獨覺乘、無上乘,亦不以獨覺乘、無上乘分別遠離不遠離。

「如是人等,終不以空不空分別預流,亦不以預流分別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別一來、不還、阿羅漢,亦不以一來、不還、阿羅漢分別空不空。不以有相無相分別預流,亦不以預流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相無相分別一來、不還、阿羅漢,亦不以一來、不還、阿羅漢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願無願分別預流,亦不以預流分別有願無願;不以有願無願分別一來、不還、阿羅漢,亦不以一來、不還、阿羅漢分別有願無願。不以生不生分別預流,亦不以預流分別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別一來、不還、阿羅漢,亦不以一來、不還、阿羅漢分別生不生。不以滅不滅分別預流,亦不以預流分別滅不滅;不以滅不滅分別一來、不還、阿羅漢,亦不以一來、不還、阿羅漢分別滅不滅。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預流,亦不以預流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一來、不還、阿羅漢,亦不以一來、不還、阿羅漢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預流,亦不以預流分別遠離不遠離;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一來、不還、阿羅漢,亦不以一來、不還、阿羅漢分別遠離不遠離。

「如是人等,終不以空不空分別預流向預流果,亦不以預流向預流果分別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別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亦不以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分別空不空。不以有相無相分別預流向預流果,亦不以預流向預流果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相無相分別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亦不以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願無願分別預流向預流果,亦不以預流向預流果分別有願無願;不以有願無願分別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亦不以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分別有願無願。不以生不生分別預流向預流果,亦不以預流向預流果分別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別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亦不以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分別生不生。不以滅不滅分別預流向預流果,亦不以預流向預流果分別滅不滅;不以滅不滅分別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亦不以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分別滅不滅。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預流向預流果,亦不以預流向預流果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亦不以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預流向預流果,亦不以預流向預流果分別遠離不遠離;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亦不以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分別遠離不遠離。

「如是人等,終不以空不空分別獨覺,亦不以獨覺分別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別獨覺向獨覺果,亦不以獨覺向獨覺果分別空不空。不以有相無相分別獨覺,亦不以獨覺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相無相分別獨覺向獨覺果,亦不以獨覺向獨覺果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願無願分別獨覺,亦不以獨覺分別有願無願;不以有願無願分別獨覺向獨覺果,亦不以獨覺向獨覺果分別有願無願。不以生不生分別獨覺,亦不以獨覺分別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別獨覺向獨覺果,亦不以獨覺向獨覺果分別生不生。不以滅不滅分別獨覺,亦不以獨覺分別滅不滅;不以滅不滅分別獨覺向獨覺果,亦不以獨覺向獨覺果分別滅不滅。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獨覺,亦不以獨覺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獨覺向獨覺果,亦不以獨覺向獨覺果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獨覺,亦不以獨覺分別遠離不遠離;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獨覺向獨覺果,亦不以獨覺向獨覺果分別遠離不遠離。

「如是人等,終不以空不空分別菩薩摩訶薩,亦不以菩薩摩訶薩分別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別三藐三佛陀,亦不以三藐三佛陀分別空不空。不以有相無相分別菩薩摩訶薩,亦不以菩薩摩訶薩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相無相分別三藐三佛陀,亦不以三藐三佛陀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願無願分別菩薩摩訶薩,亦不以菩薩摩訶薩分別有願無願;不以有願無願分別三藐三佛陀,亦不以三藐三佛陀分別有願無願。不以生不生分別菩薩摩訶薩,亦不以菩薩摩訶薩分別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別三藐三佛陀,亦不以三藐三佛陀分別生不生。不以滅不滅分別菩薩摩訶薩,亦不以菩薩摩訶薩分別滅不滅;不以滅不滅分別三藐三佛陀,亦不以三藐三佛陀分別滅不滅。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菩薩摩訶薩,亦不以菩薩摩訶薩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三藐三佛陀,亦不以三藐三佛陀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菩薩摩訶薩,亦不以菩薩摩訶薩分別遠離不遠離;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三藐三佛陀,亦不以三藐三佛陀分別遠離不遠離。

「如是人等,終不以空不空分別菩薩摩訶薩法,亦不以菩薩摩訶薩法分別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別無上正等菩提,亦不以無上正等菩提分別空不空。不以有相無相分別菩薩摩訶薩法,亦不以菩薩摩訶薩法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相無相分別無上正等菩提,亦不以無上正等菩提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願無願分別菩薩摩訶薩法,亦不以菩薩摩訶薩法分別有願無願;不以有願無願分別無上正等菩提,亦不以無上正等菩提分別有願無願。不以生不生分別菩薩摩訶薩法,亦不以菩薩摩訶薩法分別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別無上正等菩提,亦不以無上正等菩提分別生不生。不以滅不滅分別菩薩摩訶薩法,亦不以菩薩摩訶薩法分別滅不滅;不以滅不滅分別無上正等菩提,亦不以無上正等菩提分別滅不滅。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菩薩摩訶薩法,亦不以菩薩摩訶薩法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無上正等菩提,亦不以無上正等菩提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菩薩摩訶薩法,亦不以菩薩摩訶薩法分別遠離不遠離;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無上正等菩提,亦不以無上正等菩提分別遠離不遠離。

「如是人等,終不以空不空分別極喜地,亦不以極喜地分別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別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亦不以離垢地、發光地乃至善慧地、法雲地分別空不空。不以有相無相分別極喜地,亦不以極喜地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相無相分別離垢地、發光地乃至善慧地、法雲地,亦不以離垢地、發光地乃至善慧地、法雲地分別有相無相。不以有願無願分別極喜地,亦不以極喜地分別有願無願;不以有願無願分別離垢地、發光地乃至善慧地、法雲地,亦不以離垢地、發光地乃至善慧地、法雲地分別有願無願。不以生不生分別極喜地,亦不以極喜地分別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別離垢地、發光地乃至善慧地、法雲地,亦不以離垢地、發光地乃至善慧地、法雲地分別生不生。不以滅不滅分別極喜地,亦不以極喜地分別滅不滅;不以滅不滅分別離垢地、發光地乃至善慧地、法雲地,亦不以離垢地、發光地乃至善慧地、法雲地分別滅不滅。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極喜地,亦不以極喜地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寂靜不寂靜分別離垢地、發光地乃至善慧地、法雲地,亦不以離垢地、發光地乃至善慧地、法雲地分別寂靜不寂靜。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極喜地,亦不以極喜地分別遠離不遠離;不以遠離不遠離分別離垢地、發光地乃至善慧地、法雲地,亦不以離垢地、發光地乃至善慧地、法雲地分別遠離不遠離。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八十三

 

上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下篇: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佛說聖佛母小字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聖佛母小字般若波羅蜜多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羅國...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

佛說五無反覆經

佛說五無反覆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胞胎經

佛說胞胎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奉 制譯 聞如是:...

法集要頌經

法集要頌經卷第一 有為品第一 尊者法救集 西天中印度...

佛說老母女六英經

佛說老母女六英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佛為世尊,...

【註音版】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如來師子吼經

如來師子吼經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譯 如是我聞: 一...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佛在羅閱...

佛說伅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

佛說伅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卷上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

【註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佛教詞典】六慧

指瓔珞本業經所說的六種智慧,亦即別教菩薩於六位時所...

【佛教詞典】變化土

【變化土】 唯識宗所立為佛身所居四土之一,略稱化土,...

不向此生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

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 世界到頭終有壞,人...

有什麼看不開的呢

比捨是個出名的珠寶商人和經驗豐富的航海家。一次,比...

臘月初八——恭迎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佛子!如來智慧無處不至。何以故?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

別人給得起,但你的福報不一定能用得起

學佛一定要懂一些財富學,現在大家學發財,不學花財。...

讓煩惱拐個彎

在崔永元所著的《不過如此》一書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佛學漫畫】緣起性空·從一支筆說起

緣起性空·從一支筆說起...

淨土宗歷代祖師傳記

淨土宗第一祖慧遠大師 大師法名慧遠,俗姓賈,是雁門郡...

空中樓閣

一棵樹最初必由一粒種子,下土發芽生根慢慢長大而成。...

能持戒不犯,就沒有苦果

出家人頭上燒了幾個香疤,為什麼?還有知道的嗎?三壇...

要得在世不造過者,只有參禪一法

參禪人沒有過:日用中一切時參,一切處參,一切事參,...

佛舍利的豐富內涵

各地紛紛出土佛舍利,這是當今中國佛教界的一種重要現...

八字文殊菩薩及其座下的八大童子

八字文殊菩薩,其形像系頂有八髻,前五髻,頂上一髻,...

【視頻】《金剛經》旃檀居士念誦

《金剛經》旃檀居士念誦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妙喜居士讀誦

《佛說阿彌陀經》妙喜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