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緣聚則生,緣滅則散

2014/12/23  大字體  護眼色

緣聚則生,緣滅則散

過去,佛陀住在維耶羅國(或譯‘墮捨羅國’)一處稱為‘樂音’的地方。當時,有八百位比丘菩薩與佛同在此地。一日,有一位貧窮的老婦人前來拜見佛陀,她到佛前恭敬地頂禮佛足,並請求佛陀慈悲開示。

佛陀慈悲應允:‘好的!你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提出來。’老婦人問:‘世尊!請問生從何來,到何處去?老從何來,到何處去?病從何來,到何處去?死從何來,到何處去?色、受、想、行、識從何而來,到何處去?眼、耳、鼻、舌、身、意,從何而來,到何處去?地、水、火、風從何而來,到何處去?’

佛陀讚歎老婦人:‘善哉!’隨後回答:‘生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老、病、死,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地、水、火、風……一切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就如同兩根木頭互相摩擦,生出火來,點燃了木頭;當木頭燒盡,火便滅了。’

佛陀問老婦人:‘那麼,這火是從什麼地方來,到什麼地方去呢?’老婦人回答:‘因緣聚合,火便生起;因緣離散,火便滅盡。’

佛陀點頭道:‘一切萬法亦皆如此,因緣聚合而成、因緣離散即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眼根所見,能分辨顏色的是意識,所以,意識即是色法,二者都是因緣聚合而成、因緣離散即滅,沒有永恆存在的自體,皆是空性。譬如,鼓之所以能發出聲音,也是眾緣和合。鼓有鼓框、鼓面,因有人手持鼓棒敲擊鼓面,才能發出聲響。鼓聲不是從鼓框而生、不是從鼓面而生,也不是從鼓棒或是人手而生。聲音本身並沒有永恆存在的實體,其性為空。

一切萬法也是如此,因緣和合所生,緣生緣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譬如畫家,先準備好畫板,調和顏料後,便開始在畫板上色,最後完成一幅畫作。這幅畫不是從畫板生出的,也不是從畫家的手生出,而是畫家運用畫板、顏料,再經由自己的手所完成的畫作,是因緣聚合產生的。生死也是如此,不離因緣之法,無論是因造罪而墮地獄,或因修福而生人天,都沒有永恆存在的自體,這就是空性。只要了達空性之理,就不會執著虛妄的世間萬象為恆常、實有。’老婦人聽聞佛陀的開示後,豁然開解,得法眼淨。

侍者阿難向佛請示:‘這位老婦人是什麼樣的因緣,因聽聞佛陀的開示而開解悟道?’佛陀告訴阿難:‘這位老婦人,是我前世發願學道時的母親。’

阿難又問佛:‘那麼這位老婦人為何今生會如此貧窮困苦呢?’佛說:‘過去拘留孫佛時,我想要出家修行,當時母親因愛戀我而不肯讓我去出家。我滿腹愁憂,一整天都吃不下飯。她因為障礙我修道的緣故,五百世投生人間,皆貧窮困苦。然而,她今生壽盡將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經六十八億劫成就佛道,佛號波犍,國名化華,彼土之人衣食豐足,如忉利天,人民壽命長達一劫。’

佛說此經已,老婦和阿難尊者,以及在旁的諸菩薩、比丘僧,諸鬼神、天龍、阿修羅等皆大歡喜,作禮而去。

典故摘自:《佛說老女人經》

省思:

學佛最重要的是建立正確的知見,於動靜之中覺察、覺照,令身口意皆能如佛所教。了達緣起性空的道理,知一切法都是無常變異,和合即生起、緣散即消逝,不於其中分別、取捨、執著、愛憎,身心才能得到自在。

進一步,當把握緣起、運用緣起,乃至創造緣起,廣行自利利他的菩薩道,同時不忘時時如理觀照。最後,不住緣起,在收放、進退之間,任心自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宣化上人:脾氣是障道的因緣

對任何人不可以發脾氣,不但在外邊沒有脾氣,就是在內...

達摩大師「四道行」的人生哲理

達摩大師來中國以後,為了教育其弟子創立了達摩禪,還...

用功的關鍵在於能不能放下

禪堂的禪字,又名靜慮,又名思維修,總的一句話,就是...

並沒有任何真實不變的東西

以佛的智慧來看世間,無論是我們的生命或是外在的環境...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遲始問津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遲始問津。 青草半埋紅粉骨,黃...

人生八苦

無量劫以來,我們一念無明,迷惑顛倒,造諸惡業,輪轉...

【推薦】沒有什麼比老病死的衝擊更大

回老房子。一層樓貫通的走廊盡頭,陽光斜灑一地,祖父...

不要擾亂眾生得度的因緣

隨緣度化: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

蕅益大師勸母念佛

蕅益大師是明末四大高僧(紫柏、憨山、蓮池、蕅益)之...

不要自心生自鬼

月前,本寺一位修行者往生了。 有位小法師,來寺掛單...

窮書生的傳家寶

佛經裡有一段故事:有位書生以教書維生,但是家鄉環境...

佛說不敬、非議或辱罵老師的果報

阿難問佛陀:世尊,若是有比丘,對他們的老師或和尚,...

修十大願王為何能往生極樂世界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

僧人的威儀與形象也是度眾方式

人有人格,國有國格,僧人也應該有僧格。作為三寶之一...

尸毗王剜眼施鷲緣

蟬聲唧唧穿梭在蓊蓊鬱郁的只樹給孤獨園中,傳遞著解夏...

大安法師:如何合理安排慈善和念佛

問: 如何合理安排慈善和念佛,對那些認為做慈善會影...

生命中沒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現的

我們佛教的正見,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諸法因緣生。也就是...

超度常識問答簡選

問:念經何以能超度餓鬼。 答:仗念經力,感發餓鬼善...

地藏法門裡面一個重要的內容

地藏法門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教我們(認識)...

過與不及

世間每一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有的人謙虛自卑,有的人...

閉關念佛截住妄念流

這句佛號一定要如香象過河,要截得住意識流,截住它。...

八佛名號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

【佛教詞典】不癡法

羯磨疏·集法緣成篇:「不癡者,過犯相齊,清濁須別。...

【佛教詞典】空有諍論

【空有諍論】 即大乘佛教空宗與有宗的,對於諸法體性,...

【視頻】慧律法師《如何面對人生的逆境》

慧律法師《如何面對人生的逆境》

【視頻】大隨求心咒(慧律法師念誦)

大隨求心咒(慧律法師念誦)